基于低碳目标的既有城市住区改造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8期   作者:孔永强1,戴悦1,王静3,贾卫东1,谭晔2,赵伟智2,李壮壮
[导读]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既有城市住区低碳改造显得更为迫切,
        孔永强1,戴悦1,王静3,贾卫东1,谭晔2,赵伟智2,李壮壮1
        1 中建方程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7
        2 中建新型城镇化(新疆)投资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02
        3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 100101
        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既有城市住区低碳改造显得更为迫切,本文以乌鲁木齐市光华片区老旧社区综合改造项目为案例,总结了项目低碳改造的若干项技术,形成城市既有住区低碳改造的综合解决方案,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助力。
        关键词:低碳,城市既有住区,升级改造技术,管网升级,能源替代,智慧化
        
1 引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1.47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6.5%,其中建筑运行阶段能耗10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1.7%。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tCO2,占全国能源碳排放的比重为51.3%,其中建筑运行阶段能耗21.1亿tCO2,占全国能源碳排放的比重为21.9%。截止2018年底,我国总建筑面积约671亿m2,其中90%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城镇居住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45%,可见,既有城市住区节能降碳改造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2 项目基本情况
        随着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化率逐年提升,但是城市环境质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品质要求。为适应城市和区域战略发展,新疆自治区党委对乌鲁木齐城市建设提出了“煤变气、地变绿、天变蓝、城变美”的具体要求。
        “乌鲁木齐市光华片区老旧社区综合改造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严寒C区)天山区的黄金地带,毗邻自治区党委、政府、人民广场商业圈,在十分钟的舒适步行区间内,具备丰富的医疗、教育及商业服务设施,片区特点具有明显的典型性(图1)。光华片区对周边三条道路均有临街面,且三条道路均直接通向城市的主干道,社区形象对城市形象有较大的影响(图2)。

                 图1   区域位置图               图2  区域周边交通环境图
        片区总占地面积16618 m2(24.93亩),现有十三栋住宅楼(均为六至七层砌体结构),总建筑面积33960.88m2,均建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共分为7个相对独立院落,因为过去分散的管理模式,社区的安防管控、交通组织,活动区域,景观绿化都处在较低的水平。
 3 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分析,光华路旧小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 片区内包含7个相对独立院落,相互间有围墙(栅栏)分隔,空间狭小零散,功能重叠,可达性及美观性较低,出入口数量(共5个)过多增大社区管理难度。片区内道路狭窄,道路转弯有大量直角,道路最宽处为6.0m,最窄处3.50m,无人行步道,有效停车场地不足,长期存在停车位挤占道路,小区内堵车严重,影响消防及交通出行(图3)。

                         图3  光华路片区改造前院落示意图
        3.2住宅为砌体结构,外墙均为粘土实心砖墙体,建筑立面陈旧破损且缺乏墙体保温,传热系数为1.579W/(m2?K),屋面为炉渣保温屋面,传热系数为1.205W/(m2?K);部分住户及楼梯间外窗为单框双玻钢窗,传热系数为6.40W/(m2?K),窗扇封闭不严,冷风渗透严重;屋面防水为油毡或防水卷材,因使用年限过长,年久失修,存在较严重老化破损现象,顶层住户在雨季及融雪季节都受到漏水的困扰(图4)。住宅公共楼梯间供暖、供电设施老化。

        图4  光华路片区改造前外墙现状
        3.3片区内因围墙分隔,空间琐碎凌乱,缺少公共活动休闲空间,绿化率低(7.5%),可达性差,且绿化树木杂乱无章,缺失灌溉系统,绿化灌溉完全“靠天吃饭”,导致片区绿化景观及室外活动空间的视野狭隘,整体性及舒适性较差(图5)。
        

                                图5   光华路片区改造前环境现状                                 
        3.4现状道路电力、电信、电缆等架空杆线等杆线杂乱,影响行人安全、城市景观。
4 改造目标
        “光华片区老旧社区综合改造项目”以提升居民居住舒适度,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碳排放量,打造城市优质社区,树立老旧小区改造典范为目标。通过对片区内空间改造,为社区争取更多的景观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通过住区出入口设置及调整车行路线,减少车辆拥堵;通过建筑节能保温措施,降低建筑能耗;通过对外立面改造,优化建筑和城市形象。
5 改造技术
5.1既有城市住区空间整合技术
        在社区空间上,拆除原有小院落围栏、隔墙以及违章建筑,调整住区出入口设置,重新规划车行路线,以达到车辆单向行驶的交通流线,减少错车等候频率,提升交通效率,减少汽车碳排放。增设人行步道,形成较为舒适的人车混流体系。通过对对空间梳理,让景观绿化开放化,提升绿化率(改造后绿化率为15%),提升片区的整体性及各空间的可达性,为住区争取更多的景观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图6)。
        
        
        图6   光华路片区空间改造分析
        停车设施升级改造采用零散空间利用整合技术和泊位共享整合技术,通过泊位与绿化、周边公建设施协调共享,建立立体停车场,解决住区因停车造成的拥堵等问题。住区内原有停车位约 65个,且大部分为占道停车位。通过对现状场地的梳理,在不考虑占道停车及满足消防通行的情况下,增设停车位。在不遮挡住宅采光视野的地方,可考虑设置机械停车位,平面停车位结合景观布置,使用沥青或者水泥硬化与涂装结合,改造后住区内可产生长期停车位 135 个,其中 40个为机械停车位,大幅提升居民的停车幸福指数(图7)。
 
        图7 光华路片区停车设施升级改造前后对比
        
        
5.2既有城市住区建筑性能提升改造技术
“光华片区老旧社区综合改造项目”包括建筑节能改造、屋面改造、绿化改造、建筑立面修复等工作,综合整治楼栋门头、雨水管线、空调排水管线、信报箱、外墙燃气管道、防盗网和建筑户外构造构件等。增加小区公共绿地、小型游园、人行步道系统等公共开放空间。通过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公共设施设施改造、采暖设施改造、增设用能计量装置等方面绿色化改造,经计算达到绿色改造一星级标识分值。
        (1)节能改造技术
        所有建筑物的外保温材料采用聚氨酯保温板及石墨聚苯板,保温层厚度为80mm,燃烧性能等级为B1级,所有外露结构构件均采用50mm保温层外包,做断热桥处理措施,外墙外保温系统中沿楼层每层设置环绕型的岩棉防火隔离带,宽度为300mm,错缝搭接。改造后外墙的传热系数均小于0.26W/(m2?K)。将原有钢窗全部更换为单框双玻中空塑钢窗。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硬泡聚氨酯发泡剂保温材料堵封;并用嵌缝密封膏密封。不但提升住区居民冬季室内舒适度而且降低了居民生活成本(图9)。

图9 光华路片区建筑外立面改造前后对比
        (2)屋面保温防水改造技术
        屋面保温材料采用聚氨酯保温板。防水采用具有保护和节能效果的白色丙烯酸屋面涂料技术,该涂料为目前国内较为新型的材料,耐候性好(-30°C — 80°C),从而延长屋面使用寿命,施工便捷,防水密闭性好,可有效反射太阳光,降低室内采暖空调能耗,还可降低施工、维护等综合成本(图10)。

        图10 光华路片区屋面改造前后对比
        (3)外饰面改造技术
        针对片区内原有建筑年代较远,外立面装修破损严重现象,结合严寒地区特点,外饰面改造时饰面材料选用液态花岗岩,耐寒性、质感及使用年限均优于普通外墙防水涂料(液态花岗岩使用年限15年以上,普通外墙防水涂料使用年限5~8年),优化建筑形象。
5.3既有城市住区管网升级换代技术
        “光华片区老旧社区综合改造项目”首先采用低影响缆线集约化敷设技术、多参数综合故障诊断技术完善住区热力管网、消防管网、电力管网等的敷设方案,解决架空线布设混乱和消防管线缺失的问题,给出市政给排水、热力及电气管网、消防管道及消火栓等参数优化方案。并采用管网检测评估技术,对管网漏损关键区域快速检测、定位并评估漏损情况。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对漏损管网进行替代或修补。最后,借助管网更新模拟工具,优化市政管线布置(图8)。

        图8 光华路片区管网改造
5.4既有城市住区智慧化改造技术
        “光华片区老旧社区综合改造项目”利用住区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社区能源分项计量、负荷协调匹配、多能平衡运行的效果。全自动智慧热网运行监控系统可实时显示用户楼栋、房号、面积、供回水温度、流量、室温等数据,居民亦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自己家的温控器调节室温,实现了从热源生产到管网、换热站、用户终端全部数字化管理,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6. 结语
既有城市住区改造项目比既有建筑改造,更能够发挥综合效益,这种节能改造方式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契合新时代倡导的低碳发展的节能改造方式。
        “光华片区老旧社区综合改造项目”实现社区环境、能源系统、管网系统、停车设施、智慧化等方面的综合改造提升,改善市民生活质量,达到高品质环境住区要求,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为既有城市住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提供了示范。
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既有城市住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编号:2018YFC07048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