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容
身份证号码:51112919751114****
摘要:风景园林作为能够为城市建设增添美感与绿色的重要部分,日渐受到关注。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好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和建设,一方面能够让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受到美与和谐,极大地彰显城市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好地净化空气,提升城市整体美观以及对外形象。基于此,本文就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1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起到的作用
1.1 造景休闲作用
通常风景园林中的植物都相对茂盛,人们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乘凉休息的场所。因此,在园林工程中,会设计不同种类的棚架与藤本植物攀援架等,对满足园林造景需求极为有利,并还可以满足人们休息需求。另外。园林植物还能够分割空间,规划游览路线,起到保障作用。例如苏州古典园林就通过园林植物攀援,来起到引导游客游览的作用。
1.2社会经济作用
当前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植物造景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商业谈判效果,在办公大楼设计了底层、层间及屋顶花园,以植物造景方式营造良好的谈判场景。同时,城市绿化程度较高能够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环境越好,招商引资方面就优势越大,比如南宁市的景观就有效推进了其经济发展。
1.3展现地域特色
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各种不同的植物类型与形态,不同纬度的植物具有明显不同。由于时间的流逝,部分植物被视为城市的代表性植物或市花,和城市荣誉感具有密切关联。所以,在植物造景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可以展现地方特色的植物,这也是一种出色的设计。
2 风景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风景园林的设计、决议改造建设到具体方案的设定,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理念、城市居民参与度等问题。制定城市风景园林方案时,有较多城市之间的模仿,缺乏对本土生态状况的关注,片面注重硬件设施的设计,耗费大量资金最终效果却不佳。缺少人性化规划设计,个人想法与强调的形式设计可能造成不合理、不便捷、不符合居民的心境需求和审美习惯。较多古城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景观逐年让步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与扩张,许多未及时保护就被破坏,而那些被保留下来有待修复的景观中,有的又因并未遵照原来的图样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历史价值。风景园林设计应该从实际出发,切实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既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娱乐场所,使人们放松身心,又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些文化气息,陶冶人们的情操。
2.1 缺少中国特色和新意
从风景园林的设计发展现状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城市化风景园林进程不断深入,需要以地域特征、特色为基本依据,将生态、自然、人文等特性融入设计之中,与功能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风景园林设计也应该有文化内涵、新意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风景园林设计应该扩展设计思路,打造更具中国特色风景园林作品以及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以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和城市的发展以及百姓的审美需要。而且还应体现出天、地、人和三者之间相互统一和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秉承体现出不同地区的风景园林特征、特色和文化内涵。
比如说:①过于追捧西方文化和模仿西方园林,注重继承忽略了创新精神、中国特色新意尚少。②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着过于雷同的问题,缺少人文文化和地域性的应用与调查。③风景园林规划要根据当地人文、自然因素等特征完善,但目前国内满足该设计要求的作品尚少,分析主要原因:国内风景园林设计观念固化,风景园林规划由政府部门主导,市民引导和参与缺失,当使用者需求与主导者想法不一致时,设计的个性化难以实现。④风景园林由于历史原因被局限于城市中的小块绿色环境里,处在城市建设各行业的底层。规划先行、交通后行,建设重点、经济优先,最终是风景园林打补丁。许多城市化中央公园都在复制模式,使得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耗尽,生物种类变少。
2.2 追求经济效益和模仿心理
就目前风景园林设计而言,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观赏性和人性化元素,偏重园区的经济效益,单纯地把风景园林当作城市景观的辅助,忽视了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对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又或者只是单纯地从风景园林绿化设计规划的形式上考虑城市广场或公园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从而影响城市化发展建设进程。
就管理制度规范设计而言,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存在较强的模仿心理,设计相似性过大,设计完成后的观赏价值低,甚至还会导致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也是一味地模仿,在规划的时候考虑并不十分全面。这对于风景园林的发展十分不利,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2.3 简单呆板地套用现代化设计模式
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简单呆板地套用现代化设计模式的现象,对中国性的认知模式、思维模式的丢弃,有时出现千篇一律的设计格调问题。出现不顾场地的地形地貌对其破坏致其消失的状况,优美的自然地貌环境与传统的风景园林美学思想内涵正在消逝。今后的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模式,需要正视中国文化元素、历史文脉继承和发展。对风景园林设计文化内涵不仅以抽象美或普遍美的概念为依据,还要考虑人们在其风景园林生态环境中的感受。
3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3.1 植物配置原则
风景园林植物造景设计需要在尊重生态学理念的同时,还需要将美学原理作为植物配置的重要准则。因为不同种类植物生长习性不同,并且在不同季节会呈现出一定的形态差异。
因此,植物造景中应全面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同时将此作为前提采取交错配置方法,科学搭配各种植物,以此使风景园林绿化景观能够在一年四季显现不同的景观。另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植物配置可以较好地达到人们贴近大自然的要求,即以科学的设计方法,充分展现植物造景的美态,并与人们心理需求相一致。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风景园林绿化设计具有更强的观赏性与实用性,提升其艺术价值与生态效益。
3.2 多样性原则
单凭一种植物造景难以获得人们的认同和喜爱,因此,植物造景应该重视植物间的多样性,将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相结合,创新主题性的风景园林绿化设计风格。在实际设计中,植物造景是一个营造与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要搭配不同的植物,利用灌木、乔木及地被等植物,将落叶植物、常绿植物及不同花期的植物相搭配,营造不同季节才有的景观。比如,将四季花灌木与乔灌草等植物相配置,同时根据地形、功能及美学需求,设计搭配长廊与凉亭等建筑小品,为人们搭建休息娱乐的场所。
3.3 设计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首先需要尊重设计理念与原则。植物造景应根据原有地形特征,顺应布局形式造景,尊重自然要求,因山就水,基于保护已有植被,以植物造景为衬托,展现植物的自然美感。而在造景时,应考虑到植物的环保功能,尽可能转化 CO2,并更多地吸收有毒气体,有效发挥城市的综合效益。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应把握追求自然的宗旨,从全局角度出发,遵循主次顺序,灵活搭配景观植物,重视植物季与色相结合,让不同季节有不同观赏景观,尽可能追求自然,重视品质,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
4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
4.1 应遵循生物学原理
通过园林植物建设风景园林是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一种基本理念,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并结合植物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挑选合适的环境栽种植物,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不能盲目进行植物造景工作,必须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尽可能配置本土植物。通过配置不同的园林植物,打造更贴近自然的园林景观,不仅需要符合现代人的欣赏水平,还需要有一定的传统文化艺术韵味,从而让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艺术与风格相结合的自然气息。同时,在风景园林建设中,需要展现多样化建设,将多种植物相融合,让其获得多元化发展。在建造全过程中,需要以模拟手段创造自然的生态系统,此过程极为注重不同植物间的匹配度,促使植物共同发展。
4.2 遵循美学原理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利用园林植物造景时,必须要充分展现植物应有的美,植物有着不同的色彩,借助植物间的不同色彩,创造一个五彩斑斓的植物景观。通过利用植物本身特性,利用不同品种植物间的相互结合搭配,就能建造出一个色彩明丽、层次分明的景点。其次就是充分利用园林植物观赏性。我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利用植物极其常见,在设计时选取不同类型的树种就能造就出不同的欣赏效果。
4.3 合理选择配置植物
在植物造景环节中,首先需要因地制宜,即需要根据景观绿植所在地区,与园林绿化最基本的要求,在选择景观植物时,应坚守科学性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展现植物造景的生态价值与审美价值。在选用植物时,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例如针对碱性土壤不可以选用适合酸性土地种植的植物,并且需要考虑所选择的植物与其他植物是否相适应。如果没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会降低植物成活率,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不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还需注意的是,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阶段,必须重视生态保护,并需要坚守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原则。在选择植物品种时,需要具有层次感,不可以成片地种植同一品种,从而使园林景观存在较强封闭性,获得回归自然美的视觉感受。植物造景施工环节中,应加入形式美学原理,整合不同类型的植物,清楚园林绿化设计的需求,充分利用好植物在四季中的色彩变化,营造良好的景观氛围。植物自身具有一定季相性,因此,各个季节所展现的美感有所不同,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不同植物的季相性,必须针对各类型的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的特性,从时间顺序上设计景观绿植,充分展现不同景观设计在各时间段所具有的效果。
4.4 追求最佳艺术效果
植物造景的多层次与多样性变化需要在统一相似的基础之上,需要重视植物间的互相配合和联系,通过调和景观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均衡摆置重量和质地不同的植物,使景观更加顺眼和稳定。若景观的配置具备韵律变化,则植物造景会呈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体现不一样的景观格局。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中,要想提升园林绿化效果,可以合理利用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充分展现园林的设计理念,在历史与文化传承、生态学与美学等方面体现植物造景的独特性,从而达到改良生态环境与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其对大众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为提高园林绿化设计水平,需要利用植物造景实现,并结合多元的艺术手法和造景艺术,全面呈现设计效果,提升园林绿化设计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史文焱.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探讨[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8, 000(021):389-390.
[2] 任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14):139-140.
[3]张兵, 游桂霖.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16):122-125.
[4] 张芸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 2018, No.503(18):165-166.
[5] 陆洲.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 No.297(15):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