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康1 王迪2
1身份证号码:61011419860731**** 陕西西安 710000
2身份证号码:63010519870721****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智慧建筑,在智能设计的背景下,建筑物的标准不只是对安全和美观的简单追求,建筑物应能够全面体现个性化和人性化,部分建筑物开始融合智能建筑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但是同时也伴随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化背景下建筑设计。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背景;智能建筑;信息化;
1智能建筑设计原理
1.1 智能建筑
所谓智能建筑,即以各种类型的智能信息的应用为基础,以建筑为平台整合建筑、系统、程序管理和优化服务,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沟通能力、存储能力、推理能力,形成可相互协调的整体,为人们提供更全面、高效、便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1) 智能建筑可为人们提供一个更舒服、安全的自然环境。在基本建设全过程中,智能建筑应融合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调节全部连接,便可合理改进建筑物的总体作用。
(2) 智能建筑具备高效率环保节能的优势。在一般建筑物中,建筑物的一些内部标准不可以全自动调节,会消耗大量资源。智能建筑可事前调节、设定系统软件参数,进而达到高效率环保节能的目的。
(3) 智能建筑具备健全的开关电源和通信系统。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须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可将其与强电流量和弱电流量合理布局融合应用。
1.2 智能建筑设计原理
1)以人为本;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更舒服、方便快捷、智能化的生活习惯,因此,智能建筑务必遵照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反映建筑的历史人文意义。如日本的当代建筑内部有一个院落,该院落可即时监控气温,全方位解决数据信息,并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操纵门、窗、中央空调等的电源开关。智能建筑内的体制根据数据信息互相融洽,为人们提供更智能化、舒适的生活环境。
2)绿色环保;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建筑的理念与我国目前全力促进的可持续发展观理念一致,作为高能耗领域,建筑应找寻绿色节能的方法,改进建筑环境污染的状况。智能建筑应用智能建筑技术性可合理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出,完成电力能源变换和运用。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场馆的北京水立方灵活运用了膜结构工程,节约了电力工程资源,北京水立方的房顶可搜集100%的降水,为旱灾无雨的北京市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2 建筑智能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从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来看,建筑智能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智能建筑设计理念未及时更新,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发展需求。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应强化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创新能力较弱,自主技术开发较少,应以应用国外技术为主;智能建筑的资金成本高于普通建筑的成本,人们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不足。
2.1 资金成本和市场认可
智能建筑的成本问题是开发商应考量的重要因素,投入大量资金会推高房价,进一步增加购房负担;人们需要时间接受、认知、体验新事物,智能化建筑可以带给人们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质量。
2.2 技术和人才
应加大学习并研究国外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先进成果,引进IBM等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升级智能建筑设计和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智能建筑标准和规范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应加强智能建筑设计、智能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逐步加大智能建筑在不同场景的示范推广力度,不断推进我国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城市将朝城市综合体方向发展,商业、住宅、写字间等多业态共存,智能建筑技术将应用到智能监控、小区安全、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以社区管理形式提供综合服务。园区物业公司可通过远程监控煤气水电表,进行管理和代收缴相关费用;智能停车场实现智能化的停车缴费管理;园区全方位的监控和智能楼宇系统,可提高居住安全性;不断优化的网络协议标准,可确保网络安全;家居智能化、娱乐化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和乐趣。
3智能化背景下建筑设计的策略
3.1衍生设计
从本质上分析,可以发现衍生设计是结合传统算法及运算规则所建立的一种设计方法,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展开对于传统规则的定义。在进行衍生式设计时,通常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为具有丰富规则的建筑形态,第二种结构是具有流动性的集合建筑形体。1)规格几何式衍生设计从理论角度展开分析,发现如果可以在规则的正方形结构中进行编码输入,并依据随机直线形式展开编码分析,就可以在经过多次运算后获取丰富的放热图案,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针对所有的面展开计算,并将其拼贴,以形成一个丰富的带空盒子,让盒子建立一个系统化的集合形体。借助此类衍生式设计模式,在实施运算后提升建筑的形体及造型特点。2)自由流动式衍生设计在旧有的程序中,可以输入原本建筑中的特定形体。同时,还需要让形体依据原本的形体文法展开对于形态上行的置换,并进行旋转及缩放活动,以获取一个全新的形态,而此类衍生模式也可称作置换理论。
3.2设备自动化设计
以建筑设备为例,通常情况下,可以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展开对建筑设备的监控,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包含多种形式的节能程序和管理软件,既可以实现对于建筑物设施的有效管控,也可以结合设备的使用需求展开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以实现节能管理的目标。可以将安全防范系统视作人们生命财产的保护机制,在系统中包含有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等,也可以结合建筑物标准及用户需求确定完善的安全防范机制,让安全防范机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彰显,以降低人们的生命及财产损失。火灾是一种非常恐怖的灾难,为了预防火灾的风险需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而火灾报警和联动系统中包含了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报警联动系统,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火灾的风险。
3.3屋顶设计
在屋顶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气候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设计师不仅需要保障智能化建筑项目的美观性和绿化性,还需要关注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的运用。在进行屋顶设计时,需要关注防雷防电措施,并准备好避雷针和避雷防电器材,做好防风、防震及电缆敷设设备管理,让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3.4节能设计
所谓建筑节能设计也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效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减少建筑能量的散失,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或者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能源,对建筑能源给予一定的补充,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另外,节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和间距,在为人们提供优质生活品质的同时,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而有效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不仅对国家的能源安全十分有利,还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化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正逐渐向智能化应用的趋势发展,需要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意识理念,积极学习并掌握智能化的理论知识,让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切实提升。在智能化建筑设计实践中,需要充分关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着眼于我国国情和工程实际,促进智能化建筑设计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星军,陈绍红.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江西建材,2019(17):145-146.
[2] 王中云,刘杨.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31(05):144-148.
[3] 李玉化,吴洁华.建筑工程中电子信息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6):151-152.
[4] 郝晓明.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0(0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