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芳
巨野县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274900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速度逐渐提升,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但是城市面积是有限的,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人均占有面积小这一问题,促使建筑行业向着更广阔方向发展。本文接下来将对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加以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伴随着建筑高度和体量的增大,对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出现能够很好地顺应建筑工程的需求。但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出现开裂问题,需要施工人员做好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大体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概述
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不小于lm,或预计会因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出现裂缝的混凝土,可通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总体来讲,大体积混凝土就是体积大,同时水化放热时间比较集中,导致温升较普通混凝土结构高,内外温度差大,或者整体温度应力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投产,如各种形式的混凝土大坝、水池、桥梁墩台、高层建筑基础底板以及大型设备的基础承台等,越来越多的地方用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条件复杂,以及其本身的特性,浇筑后大量水化热带来的混凝土温升所导致的开裂隐患,加之混凝土材料本身性能波动较大,如何对其裂缝进行有效控制,成为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关注与研究的热点。
2施工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
大体积砼首先量大,其实结构厚实也是其材料的明显特点。例如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比较常见,现场施工的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施工工艺要求也比较高,混凝土表面系数相对比较小产生的热量在结构内部无法完全释放到外部,出现比较集中的情况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变快,容易使结构产生温度变形。大体积混凝土对结构构件的尺寸是有一定限制的,尺寸过大构件会被约束,约束作用会使构件产生温度应力,因此平面尺寸增大的同时会导致约束作用和温度应力的增大。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如果温度调节措施不到位,混凝土的拉伸限值不能超过温度应力时,构件就会产生有害的裂缝,影响结构构件整体的安全性能。因此从根本上分析结构,确保施工质量和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按照深度的不同,大体积混凝土会出现三种情形的裂缝,这三种裂缝造成危害的程度也不相同,表面裂缝一般是混凝土表层水分蒸发过快或硬化时内外温差过高而产生,表面龟裂不规则,不连续,危害较小,处理起来也比较简单。相对而言,比较难处理的是深深的龟裂。深裂缝阻断了结构的小部分,并不是全部。这有一定的危害,但危害达不到贯穿性的缝隙。当表面裂缝发展成深裂纹,并且进一步切断结构的整个断面就形成了贯穿性裂缝,贯穿性裂缝严重的损坏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其危害也是三种裂缝中最严重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裂缝的产生不会对结构安全产生绝对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允许值。
3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原材料准备工作,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混凝土原材料,如符合设计与规范的水泥、品种多掺量小的外加剂、经过严格检验的粉煤灰、考虑施工要求选择的混凝土膨胀剂等,在施工之前需要将这些原材料进行充分的搅拌,而且施工方与混凝土搅拌方应该建立良好联系,保证混凝土充分供应,促使施工正常进行。
在实施混凝土试配的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把控水泥的性能,可以选择低热、中热、微膨胀或者收缩性小的水泥,保证原材料的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质量。另外,在选择外加剂时,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外加剂的使用能够对混凝土的特性进行改善,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避免出现较大的温度差。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不仅可以优化混凝土的特性,还可以替代一些水泥,减少水泥使用量,并降低水泥水化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中添加粉煤灰之后会降低其强度。将混凝土膨胀剂应用于混凝土中,添加量应该在水泥总量的10-12%,能够实现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无缝隙施工的要求。
3.2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对此,应该合理把控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尽可能提升整体结构的性能,减少裂缝的出现,而且还能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保证施工质量。在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划分时,应考虑区段划分情况,包括施工长度、施工范围等,对结构进行细分。另外,针对施工缝实施组合施工,减少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应力差。同时,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经过后浇带施工能够促使大体积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具备工程施工要求的抗拉能力、韧性等。在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施工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40天进行,在进行浇筑之前应该对凿毛进行合理处理,保证混凝土接触面的清洁性和湿润性,并关注温度控制,避免出现热胀冷缩情况,对建筑施工造成影响。
3.3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不足时,不但混凝土密实程度不够,而且易出现早龄期塑性沉降裂缝;而若振捣过度,混凝土就会产生离析、均匀性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因此混凝土振捣时,应保证振捣棒快插慢拔且插点均匀,振捣完毕后可用平板振动器再在表面振动一遍,以改善混凝土的均匀性。应尽量避免振捣棒接触模板底和模板内壁,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降低模板破损、材料漏浆等事故的风险。对于变截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防止早龄期塑性沉降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可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使混凝土填充密实,防止产生空洞。当浇筑配筋较密的结构时,由于骨料粒径与钢筋之间空隙的原因,充分振捣后混凝土易产生离析,表层骨料不足导致塑性收缩增大,建议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一定厚度,待浇筑完毕后,于混凝土初凝前在表层铺撒瓜子片石子,进行二次振捣抹压,降低开裂风险。
3.4钢筋施工技术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钢筋是其结构的主要构成,会对整体稳定性、强度等造成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设置数量同等的砌块,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耐用性。比如,基础底板结构的下部钢架可以连接到线臂上。在完成地板钢筋施工之后,可以对墙壁、圆柱上的钢筋进行调整,进而优化整体建筑的结构功能和性能。通常钢筋需要被深埋在混凝土中,其质量检查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完成钢筋施工之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对钢筋进行精密性清洁和监测,进而保证整体施工质量。
结束语
现阶段,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其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也对保证混凝土质量、建筑结构稳定性具有良好作用。在应用该项施工技术时,应该明确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浇筑技术、混凝土振捣技术的实施质量,进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建设部.GB50496-201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彭保华.浅谈超厚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21(01):135-136.
[3]赵蠡.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分析[J].四川建材,2021,47(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