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8期   作者:黄文军 刘东虎 乔明亮 张杨
[导读]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行业的需求
        黄文军  刘东虎  乔明亮  张杨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丰台100071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行业的需求,因此,必须优化施工技术与工艺,升级原有技术并发明新技术,其中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强大的优势,符合我国环保政策,应大力推广。下面本文就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控制;
        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优势
        1.1 绿色环保、低碳节能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实行装配式建筑,不但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而且这正好满足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装配式建筑具有很多优势特点,如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等,因此通过实行装配式建筑,能够对我国环境资源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与节约作用,有助于施工现场作业量的显著降低。
        1.2有效提高劳动效率
        选用装配式建筑形式,有助于劳动效率的提升。在传统建筑形式中,常常需要极大的劳动力,劳动效率比较低。而通过选用装配式建筑形式,有助于建筑施工现场作业量的减少,能够有效降低对人体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术重点
        在该类工程建设流程中,多样预制构件能否正确安装至关重要,其常规安装顺序为“统一绑扎、起吊就位、临时固定、校正检验、最后固定”等系列工序。
        2.1 预制墙板安装技术
        2.1.1 灌浆技术
        首先,施工单位应根据已签订的工程建设合同要求、约定对“灌浆料”开展配比、搅匀工作。秉持“少量多次”的拌和作业根本原则,在容器内增添适量的水,精准把控约 3min 的搅拌时间。随后再次加入标准比例的水,在保障灌浆料充分均匀拌合后,需施以静置,待其排气后才可继续执行灌浆任务;其次,在灌浆环节中,施工单位应对具体“灌浆量”科学掌控,预防“外溢”等不良问题出现,确保灌浆基本紧密性。在检验灌浆量是否正确时,可将其比较施工前设定的预期标准,当标准数额被真实用量明显超出时,则可代表灌浆充实性较为优质;最后,在操作灌浆技术过程中,施工单位需注重提前预留灌浆料的部分试料,留存余下灌浆接头,并对这类“试块”落实养护与质量检验工作,确定灌浆技术操作质量。
        2.1.2PC 板安装
        首先,PC 板在运往施工现场前,应依托工区现况、建设标准对其实施固定工作,继而才可将其运输致作业区指定位置;其次,在 PC 板安装环节,需将其暂放于堆放架中,吊装任务可采用建筑结构顶层的预留吊环辅助完成。此外,为保障后期安装环节的施工效果,施工单位应将 PC 板紧密贴合于预制墙板,以此达到整体拼接的施工目标;最后,拼接技术操作完毕后,需对 PC 板安装位置实行检查、校准工作。将混凝土的分层浇筑设定为作业落脚点,确保浇筑具体高度、厚度与施工标准要求的契合性。
        2.1.3 墙体混凝土浇筑
        在该工作正式开展前期,施工单位需在建筑物结构底部预先将水泥砂浆适量浇筑,而后才可推进后期混凝土相关的浇筑工作。并重点关注浇筑间隔时间,将其准确控制在混凝土首次初凝时间内,在混凝土材料振捣用时合理把控的前提下注重维持其均匀状态。当其表层发生“浮浆”问题时,应暂停振动。同时,对混凝土执行振捣任务时应着重观察附近工区环境,规避与钢筋、预埋件等构件的接触碰撞。在浇筑环节完工后,施工单位还需对混凝土、钢筋等浇筑所用建材的表层实施处理工作[2]。


        2.2 节点防水措施
        装配式工程项目的外墙防水施工,施工单位应突出“优先导水、防水辅助、防排结合”这一设防工作根本准则。利用科学设计、制定排水路径的举措方法,导出已渗透于接缝中的水,搭配添设排水系统,防止自然水不断渗入室内。针对性使用水流基础的“自然垂流”定律,对墙板接缝样式设置为“内高外地”企口型。强调减压空腔,预防水流受毛细效应大量倒吸于室内。除混凝土形式化的防水方式外,施工单位还可运用橡胶质地的止水带及密封胶,保证预制墙板整体密封防水系统的稳定运转,实现高质的防水施工。
        2.3 预制叠合板安装要点
        在对叠合板施以吊装工作时,为确保其平稳程度。施工单位可操作模数式吊装梁,将叠合板缓慢移动于预定工区。在此间,应定时开展“停顿检查”,查证时下叠合板方向与建设要求的一致性。当二者偏差出现时,需及时调整。另外,为最大化避免磕碰,施工单位重视起吊、停顿,着力维持叠合板平稳,规避不当磕碰造成的主体损伤现象出现。而在叠合板安装中,应先搭设临时支架,合理把控支撑点实际间距;处于结构层环节施工时,施工单位需科学设计支架层数;在拆除支架工作中,则需依托混凝土当下强度,当其强度可超出设计目标时,才可在叠合板安装完毕后逐层撤除支护设施。
        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一方面,应提升工作人员管理强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设计、技术、施工等部门人员强化管控,确定其持有基本的相关职业从事资格;另一方面,需加强建材、构件的评定、检验。应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预制构件等核心原料、机具、部件的质量规格、运转性能着重把控,使其可在施工中多角度发挥自体优势效用,增长工程施工整体成效。此外,还应注重机械仪器的日常管理,需对其定期检修、保养、维护,增强设备使用实效性,间接保障工作人员施工安全。
        3.2 加强技术监督
        在应用混凝土装配工艺期间必须高度关注工艺的性能展现,尽量消除不利于加注的条件。譬如,开展技术监管与查看期间,需要把工作重心侧重于数据与参数上,通过此种方式方可以在提高建筑水平的基础上,防止较大的差错。如今, 我国在使用混凝土装配建设工艺期间步入了新的时代,如果缺少技术监管,那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此类情况的出现。
        3.3 提高技术水平
        当前,装配型混凝土建筑逐渐兴起,而预制构件也因为自身众多的性能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从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需要主动的依照国家有关标准与规范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方式从整体上提升预制装配型混凝土建筑的先进性与科学性,防止建筑与管控流程中发生异常情况,保证混凝土预制建筑能够持续、良好地进步,通过此种方式推动社会经济高效的进步。
        3.4 完善验收标准
        建筑过程中,针对混凝土装配式构造进行建筑期间,必须从整体上开展养护工作,并且第一时间开展预制构件的防护工作,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管控温度与湿度,开展建筑房屋建设期间,建筑物表层的面积偏大,需要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合理地选取需要开展保温措施的方位,减少外部条件对于混凝土构件的干预。开展养护期间需要良好的规划排水措施,防止由于养护用水而损坏建筑位置的环境。并且,开展建设期间,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建筑期间十分重要,必须在装设叠合板期间保证全部构件使用的精确性,提高叠合板构件的品质标准,确保叠合板强度与硬度能够满足规划要求,必须保证所有的施工均能够符合标准,从而有效地提高项目的建筑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我国工程建设、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优化、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建设环节。采取合规且匹配作业区各项现况的技术质量管控措施办法,大力保障施工现场基础建设安全与施工质量,促进装配式工程事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健.浅谈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J].绿色环保建材,2019(09):197,200.
        [2] 陈明.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 [J]. 科学技术创新,2019(27):131-132.
        [3] 肖居生.浅谈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 [J]. 居舍,2019(10):176-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