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郑芬芳
[导读]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强化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实现课堂教师质量的有效提升
        郑芬芳
        全州县文桥镇中心小学  广西全州  541505
        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强化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实现课堂教师质量的有效提升,教育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以此为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使其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现代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事物创新的重要性。教育作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在推动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人才。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学科和基础学习内容,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非常广泛。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创新和突破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根本驱动力。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利,这不尽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促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打破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避免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成为一名只会学习的书呆子,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和学习语文知识,以此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有助于培养出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教育策略中,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培养出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1.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每个人才都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在小学阶段就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竞争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策略
        2.1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划分层次进行教学
        学生虽然都在一个教室内,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消化能力并不相同,而且每个学生擅长和喜好的学科也因为年龄和性格等原因存在较大差距,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应当不断挖掘其学习潜力,开阔解题思路,通过调动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其创新能力。而且,教师应当将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班级整体特点,在一些课堂中构建开放、自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地发散思维,利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时刻保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是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表现。
        2.2积极融入实践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切实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进行培养,就必须尝试将实践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来。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就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情景剧,让他们自己写剧本并表演,在课堂教学中评出前三名。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有效地起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一举两得。


        2.3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在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基于此,为了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创新教育,为学生后期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具体情况合理优化课堂设计,确保能够实现学生创新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基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创新。通常情况下,想象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因此,如果想要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培养,教师首先需要强化学生想象力,进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引进现代教学手段,同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确保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接受度。通过有效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想象力进行有效激发,使其认知能力得到有效突破,进而强化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2.4善用游戏活动媒体,组织经验共享
        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和提升,不仅需要正确的理念方向和合理的评价环境,更需要教师们以科学有效的方法为途径,将理论有效实体化。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除了可以积极进行教学交流和公开课听授,教师还可以善用各种网络和多媒体资源,运用图片、影片等方式将课堂生动化、具体化,引发学生遐思。教师还可以利用网课平台等资源,有效利用课上课下的实践,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引导学生们更多地走出课堂,自己寻找资料、探究实践。此外,在课堂形式上,教师也可以积极寻求创新,运用游戏教学、问题引导等工具和方式,增添课堂的活力,加强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们进行创新思考和梳理,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们也要相互间将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进行共享,将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和传递,让新老教师都有良好的理论和经验来源。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山行》这一古诗时,可以在学生朗诵这一古诗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配有背景音乐的古诗朗诵音频,并让学生闭上眼睛去聆听,深入地感受这一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播放结束后,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讲述下自己所联想到的内容。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既不可以随意打断,也不可以限制学生描述的内容,而是应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用来自由表达,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5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加强言语鼓励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落实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兴趣与自信的提升。考试体系单一的评价和高压的竞争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和厌烦情绪,尤其是对于某些厚积薄发的学生来说,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和机会。因此,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就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增加过程性评价在创新能力评价中的比重,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倡导学生间相互点评和欣赏,促进相互学习和提升。此外,在教学评价和课堂进行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加强对于学生的言语激励,鼓励学生在思维中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包容不同的方法和观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建立创新自信、学习兴趣,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学习和创新方法。鼓励性的评价比单一的成绩评价对于创新能力培养有更好的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通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强化教师创新意识,合理优化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进语文教学模式,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科学改进教学评价可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翌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59.
        [2]宋登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29):127—128.
        [3]吴惠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初探[J].考试周刊,2020(80):37—38.
        [4]高华荣.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综述[J].新智慧,2020(25):126+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