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晨晔
保定白沟新城仁和庄学校 河北保定 074004
摘要:歌唱在小学音乐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范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范唱;审美;兴趣
1正确的歌唱示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声乐教学质量
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想快速地让学生领悟到自己在范唱过程中所要表达的内涵,那么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正确的歌唱示范,暗示、启发、夸张等范唱模式主要是针对范唱教学的多样化革新,而正确的歌唱示范才是最为直接、最有效率的范唱形式。歌唱不同于其他艺术类的学习,教师能够以敏锐的听觉判断出学生是否存在声乐方面的不足,同时教师通过正确的歌唱示范能够直接指出、直接明示学生某项技巧的改正。声乐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正确的范唱形式告知学生特定歌曲中哪里渐强、哪里渐弱,音乐语言的变化存在着特殊性,虽然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也会利用一些简单的符号、精练的语言去教授学生歌曲的演唱重点,但是和正确的歌唱示范相比,效果远不如歌唱示范。如果说将简单符号以及精炼语言的声乐教学模式比作理论教学,那么歌唱示范则是实践教学,整体分析当前教育教学所提倡的教学改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由此可以明确正确的歌唱示范促进了理论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二者的有机融合又促进了教师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正确的歌唱示范对于教师声乐教学的开展存在着关键性的作用。
2范唱对声乐教学的影响
首先如果在范唱的方式上分析其对声乐教学开展的影响,较为显著地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标准、正确的声音概念,学生在日常的声乐学习中能够跟随教师的范唱与指导,对自己的声音特点和适合自己的演唱风格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如果说学生在范唱教学中一直处于一个模棱两可的认知状态,那么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将毫无意义。其次,范唱实现了声乐教学与审美教学的有效融合,声乐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而个体差异影响着学生对声乐的认知以及自身歌唱的审美意识,教师通过范唱为学生创造听觉上的审美感受,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不同类型的音乐资源为学生播放,从而实现学生歌唱审美欣赏能力的不断提升。最后,范唱能够助推艺术实践的开展,强化学生的声乐专业素质,在此环节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急切地想表现出自己的音色能力,所以所选择的练习歌曲的难度较高,最终虽然学生的声音技术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整体感观学生的演唱效果则资质平平,这种现象在范唱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生,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范唱的环节中注重艺术实践环节的融合,将声音的训练作为基础,逐步提高范唱歌曲的难度,带领学生递进式增强自身的声音技术,这样既实现了审美意识的强化,又提高了学生的唱法技术。
3歌唱教学实施有效范唱的具体举措
3.1做好范唱的准备工作
3.1.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
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教师给学生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平行分开;头颈部直立、自然,眼睛平视有神;不要压迫颈部,要保持横膈膜自由运动;脸部要放松,表情自然。
3.1.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呼吸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教师可以用闻花、打哈坎等生动形象的事例作示范,让学生体会、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此外,给小学生讲授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最直接的是教师带领学生快速行走高层楼梯,然后老师现场示范喘气时的深“吸”和深“呼”,让学生体会呼吸的方法,处理好吸与呼的关系。
3.1.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
歌唱语言主要体现在咬字、吐字是否清晰;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言技巧是否灵活运用。这三方面都关乎歌曲情感能否传达和优美声音能否表现出来。因此,教师的咬字、吐字给学生示范要做到“咬清字头,引长字腹,收准字尾”,使其声音清润,字正腔圆。
3.2歌曲教学范唱要落到实处
教师的正确范唱可使学生感受到旋律美、音质美、意境美,并能体会到教师范唱的正确姿势和正确的呼吸、发音、咬字方法。教师范唱要尽可能把歌曲中思想内涵表现出来。
3.2.1.从技术细节把握好范唱
(1)发声范唱。发声示范是小学歌唱教学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歌唱发声还没有概念,完全依赖老师范唱,来跟老师学唱歌曲;中、高年级学生虽有点发声基础,但大多仍未很好掌握发声技能。教师给低年级学生范唱,要教会其区分歌唱的声音和说话的声音,让其模仿着歌唱;对中、高年级学生,要教其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将一些不正确的发声范唱给学生听,让其鉴别出来,以改进其发声方法。
(2)音准范唱。音准范唱的知识点和技能主要包括速度、节奏、力度、刚、柔、强、弱、快、慢等。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就是通常所说的“走音”“跑调”。导致小学生音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歌唱的兴趣,精神疲劳;歌唱姿势、歌唱方法不当;音区太高或太低;速度、节奏、力度对音准的影响等。训练小学生的音准,首先要要求学生重视倾听,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教师的音准范唱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首先是培养其对范唱音高的感知能力;其次是培养其识读乐谱的能力;再次是借助手势对其进行音准训练。手势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和交流的重要身体语言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指挥示范,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音准。
(3)节奏范唱。节奏是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节奏范唱除了运用传统的拍手、唱谱的传统方式外,还可用如下方式进行节奏范唱:
①借助体态律动范唱。节奏范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旋律的高低、节奏、力度等变化,从而使学生做出正确反应,并用歌声表现出来。教师的范唱要跟随音乐做拍手、踏步、走队列等身体律动,引导学生感受、掌握音乐节拍的规律。
②运用生活中的事例示范歌唱节奏。运用生活中的风声雨声等,既形象生动又便于学生理解。老师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节奏,并将其用于节奏范唱教学上,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③借助电子节拍器示范歌唱节奏。使用电子节拍器的好处是节拍准确,且可随时根据范唱歌曲的需要调节快慢。教师节奏范唱,要随着节拍器发出有规律的节奏做击掌、点头等动作,让学生一边歌唱一边跟着节拍掌握节奏。
3.2.2.从表现思想内涵上把握好范唱
歌曲是通过歌词表达思想内涵的,教师应要把讲解歌词的内涵作为范唱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根据歌曲的意境,用有气息支持、音量较小而声音集中的轻声弱唱去范唱,更能流露真情。这样,学生跟唱能聆听到自己的声音,将自己歌唱的声音与老师的声音作对比,并模仿老师的歌唱以改善自己的歌唱声音。
结语:
范唱是小学歌唱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歌唱教学中,上述的教师范唱的方方面面并非机械地在每首歌的教学中实施,而应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有机地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歌唱教学中。教师通过范唱,把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歌唱方法教给学生,并将歌曲的思想内涵传达给学生,使其真切感受到歌唱的艺术情感,最终使其找到歌唱的感觉、学会歌唱。
参考文献:
[1]陆丽伊.基于新课改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5(27).
[2]刘春敏.贯彻新理念运用新方法——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亚太教育,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