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先达
梅州市梅县区高级中学 514011
摘要:对于已经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提高上课的学习成效是至关重要的。在每天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学会知识才算是有效提高学习数学的成效。但是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相差过大,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应对学生数学基础良莠不齐的问题。本文刍议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分层式教学。
关键字: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效率
前言:自古以来我国对教师的要求即是:“有教无类”,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教师的职责和对教师的要求无疑又上升了一个台阶。高中生的数学水平相差过大是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现象级问题,一部分教师则只关注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数学成绩不高且没有学习数学兴趣的学生,这部分教师往往选择放弃。这部分教师没有完成我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不懈努力的方向。分层教学法是帮助数学教师关注学生差异性,为每一个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最佳方法,它通过将学生科学分层,在课堂中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处于每一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在上课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将学生科学分层
分层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将学生科学分层,但是在这之前教师需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能够喜爱自己,学生只有喜爱教师,才愿意接受教师的一切教育,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信任,那么教师再如何将学生分层都是徒劳。在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之后,教师即可通过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了解学生的能力、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水平,然后将学生进行科学的有层次的划分。教师划分层次的标准应从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四方面考量。教师可以将有高中生应必备的数学基础、热爱学习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学习能力以及理想的学习成绩的学生分为第一层,这部分学生应当占比全班学生的20%。第二层学生应占比全班学生的50%,这部分学生或许数学基础较好但是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或许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是却没有良好的学习基础。最后一层次的学生是教师最为头疼的学生,他们不具备高中生应具有的知识水平,不愿意学习且没有学习信心,这部分学生应当占比全部学生的30%左右。教师分层过后,应当建立流动的分层制度,即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基础知识水平有所上升和下降,应当适度调节他们的层次,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分层化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第一层的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为提高和拓展为主,巩固基础知识为辅。
针对第二层的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则正好与针对第一层学生设定的目标相反,为巩固基础为主,拓展和提高为辅。针对第三层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当为最基础知识的教授以及复习已经教学过的知识,让第三层学生可以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加强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在也应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教师为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应当更为具体,总体而言,为第一层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应当较难实现并且具有长远性,第一层学生需要付出较多努力才可以实现。为第二层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应当更为轻松且较为短期,时间约为一周左右,第二层学生每周都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对提升第二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都非常有帮助。为第三层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应当最容易完成,时间应当控制在每天。提高第三层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点在于为他们重建学习信心,学生认为学习目标非常容易达到,他们会重新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从而愿意学习,则有很大机会提升层级。
三、课堂教学分层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全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因而在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化中,教师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关注身处于课堂的每个学生,紧紧地围绕着教师根据分层化所设定的不同知识点和层次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身处的每个学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实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第二层次的学生可接受程度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兼顾第一层次的学生和第三层次的学生。首先,需要调动第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层次学生所占班级学生数量的多数,第二层次学生有学习积极性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第三层次的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过渡,保证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清楚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尤其是第三层的学生,第三层的学生对旧知识有完整且正确的认知,他们才有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这是提高第三层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关键步骤。第三点是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增加趣味性内容,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是为了调节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放松,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第二层学生和第三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分层教学成功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对学生科学分层,教师对学生有所了解,学生所处的层级正确,才能通过在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而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设定是为了给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方向,教师设定了适合每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每一层学生了解了自身的学习目标,那么分层教学法才有可应用的方向。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关键,教师应当把握住第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他们可接受的知识水平教学,第二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可以被调动,最终实现三个层次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挺青.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1(04)
[2]李慧.一路同行,异路精彩——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研究[J].学周刊,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