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   作者:刘洪涛
[导读] 新时代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本着这一宗旨,语文教学的目标必然会拓展到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课堂参与等各个方面
        刘洪涛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鹤北小学  154212
        摘要:新时代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本着这一宗旨,语文教学的目标必然会拓展到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课堂参与等各个方面。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语文综合性素养与学生的主体意识有着非常深刻的联系。学生主体地位提升的趋势与认知、习惯、思维、表达、意识之间存在着多层联动的关系。在这一语境下,语文学科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必然要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教师更要探索恰当的方法,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地位;措施

        一、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要紧扣教学目标,融入新时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语文教育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探究和课堂参与能力有着紧密的关联。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他们的主动性较弱。因此,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对于语文学科的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解读,不能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生本主义理念融合,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故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整合语文学科的多板块内容,探索新型模式,运用长效方法,实现美育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1、生本主义——学生参与是教育的基本要素
        美国教育学家赫斯特·卢布姆说:“生本主义教育是多向性的综合性活动,教师不能独占课堂的舞台。”小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到课堂的最初级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必然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升频率。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教学要承担学生人格和认知发展的使命。在语文教学中,生本主义理念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是立足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息息相关。从生本主义的角度,教师要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有高度的认识。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生本主义理念的宗旨。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
        2、学生主体地位——主体意识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指标
    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如果学生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那么语文教学的效果必然不佳。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等各个方面的表现,更要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填鸭式教学已经被时代抛弃,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主体意识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措施
        1、情境引导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而育之,育而化之。”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各方面素养进行培育,并且专注于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主动参与。针对这一研究课题,教师要从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运用情境引导法,树立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创设:(1)创设情境活动,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找到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将这些语句组合起来,在脑海中想象一幅与之相关的画面。(2)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和同学分享画面的美。(3)优美的桂林山水是那么迷人,假如你是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美丽的桂林山水?在教学中融入情境引导,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2、“读写—表达”综合法: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语文教学的的目标,尤其是要呼应新课标关于学生主体性的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只是传授知识与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能够相互联动的关系。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读写—表达”综合的学习方法。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学生的长足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融合“读写—表达”综合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的深度整合。探索“读写—表达”综合法的初衷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组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情感。在此基础上,创设主题演讲活动,主题为“我们学习的宗旨”,引导学生写演讲稿,进行写作训练。同时又创设另一个模块,即合作分享,分享的主题是“我的理想”。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验,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在“读写—表达”综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发现语文课堂并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更是开放式的交流阵地。通过科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小结
        小学生认知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深层次的阶段,对于语文学科的陈述性知识还停留在短期记忆的层次。针对这一学情,教师要从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关注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与学生的主体意识的提升。这是立足于生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基础和学生的长足发展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探索的初衷。基于此,教师要语文教材为基点,夯实学生的基础,关照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探究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性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丽娜. 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理解教学问题研究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策略[J]. 才智,2016,(16):110.
        [2]王超群,韦冬余. 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 教育探索,2016,(03):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