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丽
陕西省长武县中学 713600
摘要:有效教研是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不断学习、进步的思想。但是,从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研活动来看,其有效性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笔者对高中语文有效教研的思维特质及落实对策的一些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教研 思维特质 落实政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听得懂、学的会,教师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传授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综合成绩,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维特质。高中语文教师想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打造出符合新课改的高效课堂。
一、高中语文有效教研的思维特质
(一)在思维上要求有广度和深度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教学活动的研究探讨带来了便捷。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为了随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会建立与其相关的班级群[1]。为了帮助语文教师能更好的研究教学方案,在教师与教师之间,会建立这样一个和教学研究有关的“研讨群”。这个“研讨群”不只是让教师之间相互研究教学方案,更是让教师通过这个群,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制定出教学方案,让教师之间在研究教学方案时,在教学思维上更加具有“广”与“深”。语文教师在思维上的相互碰撞,可以让教师从中“提炼”出更加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案,也语文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延伸了教学思维,让这个“广”字就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每个教师的教学经验,专业素养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而且这些与其他教师的教学不同,不去总结吸收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那么这个教研对其也没有任何的价值。
(二)在思维上也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在教师备课时,都是通过教辅资料给出的答案和结论来准备,这导致教师对教辅材料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形成固化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懂的主动研究思考问题,也不懂的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这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失去了原本的价值,让教师成为了教辅资料和学生之间的传递人。教师想要做到有效教研,在利用教辅资料进行研究时,就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寻找出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不愿主动的做出改变,都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更不愿意对新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完善。这就使有效教研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所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一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盲目的跟风,也不能停滞不前。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好的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才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高中语文有效教研活动的落实对策
(一)提高教师集体备课意识,重视教师专业领域的突破
提高教师的集体备课意识,是为了让教师在浓厚的教研氛围的影响下,可以更好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的做出改正,也可以让教师在自己原有教学技巧的方法上,学习更多的教学技巧,学会把他人的教学技巧变成自己的教学技巧。首先,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时,就需要提高教师的备课意识,让教师知道备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不断学习和前进。
学校可以先组织高中语文教师自愿参加集体备课,鼓励教师在课堂上,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教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突破。这样,在参加集体备课教师提升了自己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后,其他教师就会主动参与进来。这在无形中帮助教师提升了集体备课的意识,让教师在教学上主动去进行创新,主动去突破。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会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全面的知识。
(二)注重打造良好的教研环境,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教师都需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研活动中,常常会发生意见不统一,观点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研究时要有认同感,在认同的同时,再进行教学研究。例如,学校为了让教师吸收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案,会让教师外出学习,教师在外出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和自己教学方法和理念不同的同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工、剪裁。教师在教研时应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本着学习的心态开展教研,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创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和环境。
总之,在教研教改中,只有先让教师的思想和意识做出改变,才会让教师做出更好的教学方案,从而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符晓文. 高中语文有效教研的思维特质及落实途径分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