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宋永兰
[导读] 伴随我国积极深化课程改革,为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育部门一直在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以往教学模式正在渐渐被淘汰
        宋永兰
        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邮编401220
        摘要:伴随我国积极深化课程改革,为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育部门一直在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以往教学模式正在渐渐被淘汰。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怎样提升儿童的写作水平,这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但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对生活化这一理念加以运用,可以对这个问题加以有效解决。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学科习作教学当中生活化理念的运用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

        前言:语文产生于现实生活当中,并且在实际生活当中有着正常应用。针对儿童而言,语文可以帮助其在现实生活当中进行交流沟通的语言,是其用来对自身真实情感进行表达的重要工具。同时,学习语文主要是学习写作。新课标已指出,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需着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以及语文素养,促使儿童在实践当中进行学习以及运用。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把实际生活当中依托,把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进而把死板、枯燥的教学活动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有效调动儿童的学习热情,促使其主动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为此,对小学语文学科习作教学当中生活化理念的运用策略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把现实生活当作依托,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把实际生活当作依托培养儿童语文方面的洞察能力,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对生活化课堂教学具有的特点进行正确把握,把教材内容当作依据,积极引导儿童对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儿童一同对一些生活趣事进行回忆以及总结。例如,开展《触摸春天》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对文章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引导儿童回忆以及想象自己春天当中遇到的一些趣事。这样一来,可以让儿童尽情表达自己,有效帮助儿童对春天当中的一些趣事进行梳理,发散儿童的写作思维。而且,为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可把“春天里的趣事”当作主题,让儿童进行写作练习,充分发挥出儿童具有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对多媒体加以运用,对一些生活图片以及视频进行展示,有效训练儿童的语言方面洞察力。教师可让儿童运用简单语言对图片以及视频内容进行概括,培养儿童作文拟题这种能力,逐渐提升儿童对于文字以及语言的驾驭能力。例如,开展《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制作和自然现象存在关联的微课视频。教师通过对视频内容进行反复播放,促使儿童发现以及探索自然,有效调动儿童的写作欲望,不仅培养儿童的拟题能力,同时促使儿童深入感悟以及体验写作[1]。
二、积极引入一些生活素材,调动儿童写作热情
        在习作教学当中引入一些生活素材,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以及潜能,有效开发儿童的写作思维。儿童具有的性格特点决定其只有对于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才会主动去认识事物。为此,语文教师需积极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习作环境。第一,语文教师需对生活元素加以重视,把儿童的消化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当作依据,对生活素材具有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

通常而言,在生活素材当中包含抽象与具体两种概念。其中,具体概念比较简单,但抽象概念较为困难。为提高儿童的写作水平,教师可给儿童寻找如“我的老师”、“我的妈妈”这些具备具体含义的协奏目标。同时,为有效提高儿童的写作能力,教师需积极发展儿童的写作思维,为儿童设定一些如“我的世界”与“我的梦想”这类具备抽象含义的写作目标。教师借助合理选材,可以让儿童展开即兴写作,有效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以及作文水平。第二,语文教师可由表达兴趣着手,积极调动儿童的写作热情以及积极性。比如,教师可把“我的爱好”当作主题,让他运用文字与语言两种方式对自身爱好进行表达。通过聆听儿童的语言表达,积极引导儿童进行文字表达,进而有效提升其写作能力[2]。
三、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儿童的写作能力
        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是增强儿童的写作思维,对其写作能力加以培养的重要方法。为有效提高儿童认知生活、挖掘生活以及理解生活的综合能力,语文教师需把教学需求当作依据,积极组织一些趣味性的生活活动。语文教师需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积极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促使儿童进行高效、优质写作。第一,语文教师可借助游戏方式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例如,组织“猜猜她是谁”这个游戏活动,按照教学需要对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进行编制,带领儿童进行实践炭疽,促使儿童之间互相了解。而且,为提升游戏活动的整体效果,语文教师可把“我的同学”当作主题,让儿童展开写作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团结儿童,同时还能增进儿童之间的友谊,有效发展儿童的语文素质。第二,语文教师需积极对生活化这一理念进行渗透,对多媒体进行运用,为儿童创设良好习作情境,促使儿童积极进行生活实践。教师通过引导儿童生活,可以帮助儿童感知生活,有效提升其生活能力,丰富儿童的生活情境。例如,开展《祖父的园子》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对多媒体这项技术加以运用,给儿童展示一个园子,园子当中有很多小鸟和鲜花。通过强化视频当中的人物塑造,激发儿童的感性思维,促使儿童联想自己祖父[3]。之后,教师可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剧本当作依托,和儿童一同展开角色扮演这个活动,促使儿童亲身体验与亲人告别之时的场景。此外,为提升儿童的生活素质,语文教师还可在剧本当中对德育知识进行渗透,增进儿童的语文情感,有效提高儿童的德育水平。
        结论:综上可知,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习作教学有助于帮助儿童突破写作瓶颈,有助于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同时有助于提升写作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此,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把现实生活当作依托,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积极引入一些生活素材,调动儿童写作热情,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儿童的写作能力,同时注重引导与启发环节,有效培养儿童写作素养,进而促使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石笑岑.浅谈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20):57.
        [2]张彩珍.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0):90.
        [3]胡春红.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理论),2020(06):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