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饮用水源地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5期   作者:阿尔祖古丽·阿卜拉
[导读] 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环保工作的关键内容
阿尔祖古丽·阿卜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生态环境局疏勒县分局环境监测站 新疆 844200
         
        摘要: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环保工作的关键内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但是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大量激增,很多乡镇的饮用水源地水体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部因素的破坏,水质逐渐恶劣,对于乡镇经济绿色健康发展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影响,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治理。
        关键词:乡镇饮用水;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饮用水源的安全直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安全,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是推动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为了确保水源区域的健康、绿色发展以及人们饮水的安全,本文主要对乡镇饮用水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饮用水源问题解决对策,对于进一步推动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具有参考意义。
        1.乡镇饮用水源地存在问题分析
        1.1水源地污染情况分析
        (1)点源污染影响情况分析。从各乡镇的实际调查情况可知,乡镇饮用水源地的全部眼井都在乡镇区域,这些眼井的周边存在大量的环境影响因素,例如生产企业、居民、农田以及小型的养殖场等。对于这些水源地来说,各种污染源所形成的污水都进入旱厕之后进行堆肥还田再次应用,并不会严重影响到地下水源情况,但是饮用水源还是会受到某些小型养殖场的影响,进而产生污染。
        (2)面源污染影响情况分析。对于乡镇区域来说,其主要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生态系统,这些区域的很多供水井都和农田以及乡间道路相邻,在农田耕种时所施加的农药化肥等较大范围的面源污染会对所在区域地下水造成相应的影响。
        (3)潜在移动源影响情况分析。除了以上影响因素之外,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下水也会受到某些潜在移动污染源的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所设定的一级保护区的乡间道路。这些乡间道路会受到雨水影响会产生一定油污和雨污。
        2.2 饮用水水源管理情况分析
        (1)饮用水源地的设置区域不够合理。从乡镇水源地情况分析可知,某些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建设相对较早,近些年随着乡镇规模的快速增加,原有设置的水井周边出现了很多其他建筑、单位等机构,很难对其实施更加深入的规划保护,所以这些水井并不适合用作水源地。
        (2)缺少完善的监测体系。从调查中可知很多乡镇还缺少较为完善的水源地水质质量监测体系,水源地水质的监测更多依赖市县级的监控中心来进行。
        (3)缺少较为完善的饮用水安全预警和应急系统。从调查中可知很多乡镇还缺少较为完善的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体系,同时也缺少饮用水安全预警机制,无法对地下水井实施有效检测,无法时刻了解水质的具体情况。
        3.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分析
        3.1 增强乡镇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力度
        (1)增强面源方面的有效控制。对于乡镇饮用水源地来说,其最主要的污染问题就是农药、化肥等,所以一定要按照饮用水源地的具体情况对所在区域的农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积极推动乡镇绿色农业发展,大力开展生物防治技术,尽可能降低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量,通过这些措施来降低面源可能对于饮用水的影响。
        (2)增强水污染源方面的有效控制。

需要采取现代化措施来加强饮用水源地方面的监管,特别是对于饮用水源地周边的相关工业、养殖类型的企业要定期搬离或者拆除,同时要对这些区域的安全性进行再次有效评估,保证饮用水源地的安全性。
        3.2 增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督以及管理举措
        (1)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督管理。首先要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通过网络、自媒体等不同方式及时向外公布,要明确其中界限并在明显区域设定警示标识。同时要设置专门人员定期对标识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存在损毁、破坏标识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其次及时将饮用水水源区的违规建筑关闭拆除,对于违规建筑拆除难度相对较大的水井来说,特别是已经处在城镇区的水井来说,更是要按照城镇具体发展情况重新设定水井区域。
        (2)建立较为完善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测体系。从相应调查中可知,供水站地下水井群饮用水水源地会定期委托相关部门对水井水质实施监测,但是从现阶段来看监测体系还有所缺失,无法对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实施全指标的监测。所以各个乡镇需要进一步加快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供水站地下水井群每一口井的水质监测,同时要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的标准加强对水质的全指标监测,一般情况下一年至少监测1次。另外,乡镇的环境保护机构需要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力度,第一时间公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测信息,以便公众监督。
        (3)不断完善地下水井群的隔离防护工程。从供水站地下水井群的保护实际情况来看,供水站地下水井各眼井周边还缺少完善的隔离防护措施,所以要加强此方面的建设,例如可以通过提高绿化率来增强对水源的保护,同时也能够对环境进行美化。
        (4)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事故应急预案,形成应急响应机制。每一处饮用水源地需要建立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事故应急预案,重点从组织领导、事故上报、备用水源应急启动、水质监测、事故处理等多方面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水源事故能够对其进行及时处理。
        3.3 加强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方面的建设
        (1)增强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要充分遵照饮用水源保护的相应法律法规(例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以及南充市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的具体情况,制定满足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的地方性规范以及制度,加大饮用水源保护的法治建设力度。同时要增强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执行力,对于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
        (2)增强政策制度方面的保障。要确保政策引导、物质激励双管齐下,要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积极加快清洁、生态园区的发展建设,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从多个方面确保资源的节约,特别是进一步推动节水工作的持续广泛开展,要从根本上减少水环境污染,从而降低水源的供给压力。另外,要将相应制度(包括水污染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等)落到实处,对于影响到饮用水方面的产业建设要进行严格审批,特别是对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关键区域更是要加强水污染的防控。
        (3)组织方面的保障。首先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要将规划目标逐层分解、层层落实,确保任务明确并将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真正实现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其次要不断增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相应软硬件方面的配置,保证饮用水源地的安全;最后在相应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对饮用水源地所造成的影响,同时编制出可行性报告,以此为基础实施相关内容建设。
        结语
        饮水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务必要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这已经成为现阶段最为关键的任务之一。特别是对于乡镇地区来说,更是要针对这些地区的特点,对于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对其保护,确保其安全性,进而保证所在地饮用水安全性,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贵祥,张瑞霞.浅谈乡镇饮用水源地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1):15-17.
        [2]秦俊虎,万玉,胡新,等.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J].广州化工,2014(12):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