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岩2.许皓
2.1.身份证号码:41030519860903****;2.身份证号码:41010319830827****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社会发展下不断进步。现阶段,混凝土较低的成本,良好的粘结性,再加上整体施工方式简单。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成为工程施工的基础材料,由此混凝土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混凝土材料应用比较复杂,原料质量,成分配比都会影响混泥土质量,混泥土技术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因此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施工单位需要计算混凝土成分配合比,在混凝土搅拌阶段,需要根据标准合理投入材料。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控制质变问题,保障整体工作性能。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合理选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化整体施工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等先进施工技术涌入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彻底改变了传统砖砌施工的单一方式,尤其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更多的高层建筑充分运用了混凝土施工工艺,显著提升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也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如果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材料不过关、混凝土施工程序混乱等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甚至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低下,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危害。因此,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强化施工组织设计,我们应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在工作之中本着求知探索的精神,积极解决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完善混凝土施工工艺为己任,为确保建筑工程生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基于多年建筑工程施工经验,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探究,并进一步提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仅供同行参考。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施工流程
(1)要保证混凝土原材料方面的质量达到施工标准,在施工前,要对相关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原材料强度符合设计方案中指定的标准,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最终获取的施工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2)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必须做好质量的把控,配制时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必须达到规定的配合比,配合比例出现偏差,就会让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发生结构开裂、混凝土脱落等质量问题,在调配好混凝土材料后,应立刻运送至施工地点投入使用,混凝土材料应尽量现用现调,减少混凝土材料静置的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3)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也应规范其操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振捣等操作都会影响最终的浇筑效果,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状态,浇筑完成后还要进行妥善的养护工作,做好养护工作,有助于减少裂缝的产生,经过良好养护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凝结,进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施工效果。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露筋问题
在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露筋是一项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该问题的发生会导致钢筋裸露在混凝土外面,造成钢筋内部空洞现象的产生,降低混凝土钢筋结构的荷载能力,从而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混凝土施工人员由于在施工中操作不够规范合理,致使在钢筋、水泥铸造阶段未能够完全密闭包裹好主筋,混凝土表面保护层厚度设备未能够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施工设置,也会引发混凝土空洞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存在一些混凝土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时相关施工技术应用不科学合理,导致放置过远或者过高情况的发生,这样一来也会造成混凝土施工露筋现象的出现。
2.2养护管理不及时
混凝土养护管理工作是通过人为创造出适合混凝土硬化的温湿度环境条件,尽量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和水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搅拌后生成,因为其中含有水分,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水分的蒸腾作用,如果混凝土浇筑后没有进行及时的养护管理,则会出现水分蒸发过快的现象,混凝土表面极易产生收缩性裂缝,尤其是夏季施工时,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混凝土表面失水迅速,水泥颗粒之间尚未形成稳定粘合力,混凝土表面呈现出粉灰状。这样的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十分堪忧,极其容易导致严重的建筑质量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3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混凝土的混合拌制
混凝土是多种建筑材料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它的成分包括了石子、沙、水等物质,需要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来进行合理配置。在具体配置混凝土配置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的设计方案以及实际项目制定合适的配比方案。不同的结构对于混凝土的硬度要求是不同的,一旦混凝土的配比出现一定的偏差,就可能影响到项目最终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实际进行混凝土的混合拌制过程中,需要做好试验工作,保障配置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只有保障混凝土混合拌制,才能更好地为后续浇筑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裂缝等病害问题的出现。
3.2混凝土温度控制
需要对混凝土的绝热升温进行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升温内热源主要来自于水泥水化放热,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就能够有效地控制水化热。通常使用的而方法为:降低坍落度、加入大块石、降低砂率、应用科学比例的化学添加剂、选择科学的搅拌工艺。其次用低热水泥,在选择水泥的原材料的过程中,要优先选择低热水泥,现在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低热水泥有: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炭质硅酸盐水泥等,能够有效地降低水化热造成的绝热温升。然后降低浇筑温度。降低浇筑温度也是其主要工艺之一,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在高温下施工,并且不要在当天最热时进行浇筑,同时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预冷却等,以此确保降低浇筑的温度。还要缩小当量温差。当量温差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干缩现象造成的,要想缩小当量温差,就必须降低干缩率。最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强制降温。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其内部预埋水管,将冷却水灌入其中,以此降低其内部的温度,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其施工质量。
3.3掌握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应用水平高低直接关乎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正确操作施工设备,以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0(11):61-62.
[2]张庆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砖瓦,2020(11):159+161.
[3]卢海洋.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92-93.
[4]李金柱.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0):266-268.
[5]苏俊钢.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砖瓦,2021(0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