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兆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我国的乡村数量非常庞大,想要在长远的发展上取得卓越的成绩,应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该理念的应用目的,是希望在乡村的长期规划上更好的调整,针对各方面的不足进行妥善的处理,从而在未来工作的进步当中得到更加卓越的成绩。建筑改造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造的方式、方法,以及改造的规模等方面,均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来完善,减少建筑的缺失和漏洞,在长期规划上得到更好的成果。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方法;建筑改造
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上得到更好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站在多个角度来思考,针对相关问题的处置给出更多的依据,减少潜在性的损失和漏洞。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不能减慢,而是要坚持在建筑改造的特色模式上贯彻落实,坚持在乡村资源的整合、利用方面进一步创新,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上得到更好的成绩,减少潜在性的问题、不足。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建筑改造问题
(一)综合建设不足
国内的乡村数量非常庞大,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改造内容也特别多,想要在建筑改造的效果上更好的提升,需要按照综合建设的模式来开展,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综合建设不足是比较普遍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阶段,针对建筑改造的思路、方法没有良好的完善,在日常的改造理念上,完全按照粗放的拆除重建模式来开展,不仅在难度上较高,同时在成本上大幅度的增加,难以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预期目标上更好的实现,产生的损失和漏洞难以在短期内合理的弥补。建筑改造的一些模式应用,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来优化,在乡村资源的整合、利用上相对薄弱,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美丽乡村建设的很多工作开展,都没有办法按照全新的模式来调整,而且造成的潜在性漏洞是非常多的。所以,综合建设不足的问题,必须在未来的处置、应对上更好的优化,在相关不足的持续性弥补上更好的调整,促使整体上的发展更好的创新。
(二)景观绿化较少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其目的是在乡村的长期打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让乡村在发展的思路、方法上更好的调整,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上给出足够的依据。景观绿化较少的情况下,难以对区域范围内的生态资源较好的保护,而且造成的缺失、漏洞非常的突出,必须在将来的综合发展上更好的改进。很多区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时候,针对景观绿化的勘察比较薄弱,没有掌握准确的数据、信息,看起来能够按部就班的操作,实际上得到的发展成绩并不显著,而且在未来工作的创新能力上无法大幅度的提升,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非常突出。景观绿化较少的情况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难以快速的实现,而且在区域经济开发的时候,难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调整,造成的漏洞是非常多的。
(三)缺少因地制宜的规划
我国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度非常高,但是很多区域在规划的时候,并没有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而是按照成功案例的抄袭、套用方法来完成,看起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与自身的资源特点和发展方向,造成了严重的矛盾情况,无法在长期工作的实施上得到较好的衔接。每一个乡村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的目的,是希望在乡村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上更好的强化。但是,大部分乡村在最开始的规划模式上,完全从商业的角度来出发,因此在资源的保护上比较薄弱,资源浪费殆尽以后,难以拥有新的商业发展理念,而且对乡村造成的打击力度是非常大的,必须在未来的改善力度上更好的强化。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建筑改造的策略
(一)综合建设发展
现如今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区域进步的重要理念,为了在今后的工作成绩上更好的优化,必须在建筑改造方面做出系统化的调整,按照综合建设发展的模式来创新。例如,关于居住区域的建筑改造,应加强各类危险房屋、陈旧房屋的有效改造,一方面保持原生态的模式,另一方面在房屋内部的各类设施上更好的优化,促使大家在生产、生活条件上取得良好的改进,从而在日后的工作进行中得到更好的成绩。综合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各类基础服务设施、公共设施都要进行合理的优化,建筑包含的内容非常广阔,基础设施决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所以在基础建筑的丰富程度上要不断的强化。
(二)景观绿化要以人为本
目前,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景观绿化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建筑改造的水平,并且在今后工作的安排上应进一步的创新。景观绿化的设计,可加强公园的建设,很多地方的乡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公园建筑的改造,让乡村的活动范围更好的增加,不仅在绿化面积上有效的提升,同时在绿化方式、方法上更好的调整,杜绝了粗放的手段。景观绿化的打造,还要结合度假区建筑来完善,很多乡村的生态保存完好,并且在空气质量、水源质量上非常高,此时在景观绿化的设计、实施上,应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具体需求,按照以人为本的模式来设计,加强本土植被的合理搭配,最终在绿化的综合效用上更好的提升,促使建筑改造减少污染问题的影响。
(三)实行因地制宜的规划
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体系、方法上不断的创新,对建筑改造的模式告别了传统的举措,整体上拥有的进步空间是非常大的,为了在日后工作的开展上减少风险,必须在因地制宜的规划路线上合理的应用,促使建筑改造的内涵更好的丰富。乡村建设既要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还要保留乡土文化的发展根基,保持乡村历史沿革、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使广大群众有家乡的认同感。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也应该考虑进乡村建设之中。例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应大力发展人文建设,深入挖掘村内的名人轶事、历史古迹、故事传说等内容,突出乡村的文化美。自然资源丰富的乡村应该着力于对生态环境的建设,美好的生态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注意事项
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而且在各项问题的内部解决上,能够按照全新的思路、方法来完善,对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应对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减少生态的破坏现象,建筑改造的过程中要加强工业建筑的改造,对污染问题和潜在性的破坏隐患更好的处理。建筑改造应循序渐进的开展,一味的按照粗放手段来执行,不仅对现有的生产、生活会造成影响,同时在后续的建设、发展上提出了更多的难题。美丽乡村建设对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未来的建设、规划方法上,需加强个性化的方案应用,促使长期工作的实施能够给出更多的依据,在发展的内涵上更好的丰富。
总结:
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上进一步的丰富,各个区域的建设目标基本上能够达到预期,在很多不足的弥补上,不再是按照局限性的思维来应对。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风险是长期存在的,尤其是一些小型的乡村,在规划和建筑改造上,应加强小型乡村的聚集发展,按照不同的理念来调整、优化。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的建筑改造,还要在绿色材料、绿色技术上合理的应用,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上采取全新的方法来优化,让乡村的生产、生活能力更好的提升,在经济效益上不断的巩固。
参考文献:
[1]李龙祥.吉安县: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J].江西农业,2021(1):48-50.
[2]朱相正.尉犁县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探索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2):59-60.
[3]石浩野,杨海娟,陈飞帆.西安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演进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1(1):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