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层长距离过江顶管关键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1年1期   作者:李晓东
[导读] 基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顶管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李晓东
        广东省广州市  510010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基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顶管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复杂地层过江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因地质条件的复杂以及施工风险的存在,使得顶管施工的开展难度增大。对此,本文以某过江顶管施工为例,依据其地质条件的分析,采用顶进纠偏、泥浆减阻设置、洞口加固等技术来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顶管;复杂地层;过江;长距离


        随着我国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持续增大,顶管施工的开展愈发受到企业的重视。长距离过江顶管的施工,可以在提升供水运输效率的同时,实现对地下供水系统的良好构建。但是在复杂地层条件下,过江长距离施工难度较大,再加上顶管施工隐藏一定的施工风险,所以如何借助关键技术进行复杂地层过江长距离顶管高质量、高效率施工,成为业内的重点关注问题。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情况
        为有效解某市存在的新城供水问题,依据地区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长距离供水管道顶管施工方案。顶管起点为南岸的某水厂,终点则为北岸的某街道。工程顶管施工长度约为580m,针对过江顶管的设计,以河床面为参照,顶管管顶需保持在河床下6m以上,参照两侧河岸标高(7.0~8.0m),确定将顶管埋置的深度控制在7~22m范围内,并借助地下连续墙工艺来保证顶管施工质量的提升(如图1)。
         图1过江顶管平面与顶管井示意图


(二)地质条件
        采用钻孔检测方式进行穿越地质的检查,控制其钻孔间距保持在20m,分别在管道两侧进行钻孔施工。经钻孔检测得知,顶管施工涉及到的穿越地层属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顶管施工局部地区涉及到对微风化、中风化粉砂岩的穿越。
二、复杂地层下长距离过江顶管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
(一)择选机头
        依据对该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为确保其顶管施工一次性完成,选择型号为DN1400的顶管掘进设备,通过自带破碎、破岩功能来保证掘进施工的顺利进行[1]。同时,施工期间若出现滚刀更换、堵仓处理时,通过控制气压平衡状态来保证其处理的人工进行,避免因气压不平衡影响到障碍清理效果,保证人员生命安全[2]。
掘进设备机头需将多种刀具设置于刀盘上,通过刀盘正反宣传来为滚轮刀具提供动力,通过正面压力产生的破碎、碾轧作用进行岩盘的处理,然后利用刀盘后的破碎装置进行破碎岩盘的二次处理,最后通过泥管进行碎石的排除[3]。
(二)触变泥浆系统
        在顶管施工中,减阻是维持掘进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4]。所以本工程依据实际情况的分析,采用同步补浆、同步注浆的形式来达到顶管减阻的目的。依据现场情况的分析,确定触变泥浆配合比为:年度30s~40s;膨润土:水为1:8;泥皮厚3~5mm;CMC:膨润土为1:30。依据现场地质情况的分析,在各节管道前段进行注浆孔的设置(如图2),控制其注浆孔角度为90°,并在顶管机后进行泥浆管的设置,需注意,顶管机后4节管均需进行泥浆管的设置,之后的泥浆管设置则需以每3节管为间隔。以中继环后第二节管段位置进行补浆管的设置。针

对压浆量的控制,需以管道外围环形空隙为参照,将其设置在1.5倍,且依照管顶水压力进行压注压力的设置。待顶进作业完成后,以适量粉煤灰结合水泥砂浆进行置换处理,并利用单螺杆泵进行管内的控制。针对管路的拆除,需要在压浆体凝结后处理,通过对PE封闭螺栓的置换,并结合环氧水泥来实现孔口的有效封堵。
图2注浆孔剖面示意图
        
        
(三)洞口加固
        进出洞口的质量控制关乎到顶管施工的施工质量,所以需在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进出洞质量的控制。要求在实际施工中,以安全性、可靠性为目的进行洞口加固处理,具体措施为:(1)进出洞加固。依照现场情况采用门式加固方法进行进出洞口的处理。即在施工期间,为避免地面因工具头流水而发生塌陷现象,要求施工人员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顶管外径两侧利用搅拌桩进行加固,或者是对顶部的局部位置采用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避免顶管设备在进出洞口时发生塌陷等事故。(2)止水圈安装。以始发井预留洞口进行穿墙止水环的设置,以此避免触变泥浆、地下水等经间隙流入至始发井位置。针对止水圈的应用,主要组成元件包括橡胶圈、螺栓、钢板环、钢压环、钢压板。在实际施工中,以钢法兰加压板进行止水环的设置。相较于其他材料的应用,此橡胶环的应用其硬度、拉伸率等参数更优。橡胶板通过管道逐渐顶进形成逆向止水装置,最后利用水泥砂浆进行混凝土墙与钢环板接触面的处理。
(四)顶进纠偏
        顶管施工的开展,其精度控制直接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倘若施工期间始发井位置存在1%偏差,极易导致后续施工过程中形成将近5m的偏差,所以必须结合纠偏措施的应用来加强对顶管偏差的控制。本工程施工期间采用高刚度焊接工艺,所以仅需在顶进初期阶段进行顶进方向的合理控制,即可实现对后期顶管偏差的有效控制。但是需注意,若前期纠偏方向空盒子不合理,不仅影响到后期管道纠正效果,甚至会增大管道出现脱焊、变形等问题的几率。对此,在实际施工中,该工程针对方向的纠偏,利用千斤顶设备在洞口5~15m范围内进行偏心顶力的设置,并将初期顶进速度控制在10~15mm/min,确保在偏心顶力纠偏寻找时由有充足的时间。
结束语:
        综上,得益于长距离过江顶管技术应用,促使工程建设规避诸多不利因素和风险。但现阶段长距离过江顶管技术应用仍停留于初步阶段,仍需在遵循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加深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期促进过江顶管技术作用的最大程度发挥。
参考文献:
[1]  高海东, 史鹏飞, 刘应亮,等. 复杂地层中长距离曲线顶管及管幕施工设备选型研究[J]. 施工技术, 2015, v.44(S2):408-411.
[2] 王新荣. 长距离大断面过海段顶管穿越孤石地层施工技术[J]. 中国标准化, 2018, No.526(14):98-100.
[3] 黎轩, 王啟铜, 王道伟,等. 高水压复杂地质条件下管幕顶管接收技术优选[J]. 地质科技情报, 2016, v.35;No.167(02):6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