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友
山东中野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37
摘要: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打造一个风景宜人、环境舒适,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能为人们提供一定福利和效益的休憩场所。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当前生态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进一步探索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理念以及景观生态设计的途径方法 。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景观
前言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上的提高,生态意识已经逐渐提升,文化的多元化需设计师满足多元化要求而张扬自己艺术色彩。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通常要遵循功能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的,以满足当代人对生理、社交以及安全的需求。
1园林生态建设理念
园林景观是为人们提供了得以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和环境。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包括山水地形、植物,还有水体和建筑。所谓生态设计:指任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而且尽量使其对环境的影响、破坏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狭义层面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
1.1人与自然的和谐
城镇滨水绿地园林设计的总体目标,就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的场所。在满足市民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滨水绿地园林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多维感觉,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1.2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既有古人与现代人的和谐统一,也包括今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人们生活在绿地景观空间里体闲、亲昵、亲水、沐浴阳光、交流嬉戏,需要人性化的良好平台。这正是景观塑造与规划的出发点。
1.3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要尊重当地历史,努力打造文化景观,使城镇滨水绿地景观有内涵,有灵气。赋予景观文化内涵,把生态文化自然美与人文文化古典美有机完美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生活品味和品质,最大限度去追求经典文化与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完美融合,实现天人合一。
2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
风景园林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科学。
(1)在进行园林设计之前,首先应该了解的是园林设计的理念。所谓园林设计,就是通过现代人的方法,去设计一种既充满科学理念,又具有现代艺术的特点的园林。同时,在快速发展的城市的衬托下,城市绿化也应紧随其后,只有二者和谐发展,才会使得生态环境得意维持稳定。而且,现阶段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也只有搞好园林,才能尽量的减少城市的污染。
(2)园林设计所要满足的自然要素。通过实际设计和施工,得出园林艺术的要素为:地貌形状、水体来源以及建筑物和植物。
在这些要素之中,最为重要的是地貌。因为,只有满足所要设计的园林所需的地貌,才能进行下面的设计、施工。同时,它也成为所有室外活动所必要具备的条件之一。地形的设计是否合理,同时也影响着园林设计的环境质量以及外形的美观度。并且,它也与其它要素、其它条件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另外,水体在园林设计中较为活跃。因为水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有了水,才有植物的生存及生长,以及动物的生存、生长。它还能降低周围空气的干燥度、减小噪音。而且它还能对园林整体的美观产生一定的作用。
因此,水在园林艺术中是必不可缺的,其次才是植物,最后是园林中的建筑。建筑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还能形成空间感,转换人们的观察视野,给人带来一种新鲜感,也使得景观不那么的单调。
3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对策
3.1促进景观视觉设计和生态设计的有机结合
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经过多年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证明,当园林景观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时,并不能产生预期的生态效益。例如,依据自然规律模拟自然风景,将自然情境融入到城市景观中;研究不同植物树种的生物特征构建迷人健康的园林景观;探索自然规律构建水利景观以节约投资,仿生设计也能在节约投资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设计效果。
3.2应以地域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为依据
园林景观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必须以当地地质和气候条件为依据综合要素,科学进行合理化分析和设计。此外,进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和地貌等要素,每个城市都具有固定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以及特有的植物树种生态体系,并具有特色化的历史文化气息。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应尽量不破坏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并利用区域内具备的自然条件和建筑设施构造一个新感觉的园林景观,这样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文化古迹,又满足了人们审美、娱乐、活动的基本需求。对于原有地形、植被和水系等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风情是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3.3 应充分考虑不同植物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研究发现,植物在进行正常生命活动中,会引起周围其他植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能改变其生存环境和周围环境,尤其是很多有毒的植物树种产生一定的有毒物质,严重影响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例如,榆树如果和栎树配植在一起,榆树便成背向方式生长;桉树和刺槐这些树种能产生一定量的挥发性物质,严重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使其生存环境成为裸地等。研究还发现,一些植物树种能分泌一种有益物质,能促进周围植物健康快速的生长。例如,刺槐根部渗出液能促进杨树快速生长;核桃和山楂能互相促进生长;油松和板栗也相互促进生长等。因此,必须熟悉掌握生物学理论知识,设计者在设计时能有效避免各种不同植物混交造成的损失,并能利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行合理的配植,以有效地营造出最佳的景观效果。
3.4凸显地域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
不同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长久形成的地域特色风情和文化特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往往无法被大众所认同,而融入地方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的景观设计不仅节约了投资费用,且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例如,苏州园林在设计和改造中,按照历史记载和风俗特点,并充分挖掘了地方历史、文化和地方特点,恢复和构建了一批园林景观,因此普遍得到高度地评价和欢迎。然而仍有一些园林景观设计,忽视文化特征和地方特点,盲目效仿和媚外,这样不仅抑制了地方文化特征和风土人情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根本不能满足现代人追求园林景观差异性的基本要求。因此,进行园林设计时,尽量避免一味追求视觉效果而盲目引入奇异植物和西方文化。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形式在短期内能满足受众的新奇感,但经过时间的推移,势必会由于违背于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心理而被排斥。
4结语
总之,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应以生态理念作为核心指引,将生态化特质逐渐融入景观设计中,通过科学的组织和设计,将其生态化和社会化特征实现有机的和谐和统一。借助艺术知识与相关的技术手段将自然、建筑以及人类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与处理,在保证建筑质量和美观的前提下,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冷曙光.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02)
[2]莫雪艳.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北京农业,2011(12)
[3]戴英娜,魏德巍.浅谈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的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