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万达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陕西 710119
摘要:目前地质灾害在我国发生比较频繁,不仅分部范围广,而且危害大,因此需要对地质灾害加强治理。但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边坡稳定问题是一个关键,应对滑坡进行治理,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就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对其治理的方法做出探讨,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一定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滑坡治理; 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直接影响经济水平的提升,还关乎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边坡稳固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地质故障,滑坡是突发性灾害,二者对整个地质灾害处理及后续应用均有严重影响。施工单位要注意地质环境,分析干扰边坡稳固性的各种因素,制定出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治理计划。
一、边坡稳定性
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边坡稳定性通常指的是岩层及土体在一定坡高、坡脚条件都稳定的状态下,能使工程施工开展在具备相应稳定性的过程中实现其安全性。通常情况下,边坡的稳定性出现不稳定的原因,边坡的天然倾斜角度或在实际施工工程因设计坡角过大而出现的人工边坡,在地球自身的重力、水的冲击力及板块运行间带来的震动力等,在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力量的诱发,出现山体或相关区域的崩塌,甚至是对相关范围内路面交通进行阻断、建筑物毁坏、河道淤积等系列灾害发生,也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地质地层的损坏。
二、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一)岩土以及岩体结构特征的影响
第一,岩土性质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边坡中存在非常多的亲水矿物以及黏土矿物,不但存在滑石片岩、黏土、泥灰岩等层状结构岩石,同时也存在着具有泥质填充物类型的破碎岩石。一旦这些岩石受到侵蚀就会造成边坡稳定性下降,进而引发滑坡问题;第二,岩体结构层面会直接影响到岩石的完整性,绝大多数滑坡都和岩石完整性直接相关,一旦岩体完整性不足就会引发抗剪强度下降,岩体会出现相应孔隙,从而造成岩体整体抵抗力较弱而引发滑坡问题。
(二)地震破坏影响
若出现地震等自然灾害,则会导致边坡岩体松动。而地区性震动,很容易导致岩体松动,导致岩体结构和抗滑力降低,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岩体结构面出现断裂现象,引发滑坡问题。尤其是发生地震,会导致岩体结构受到更大破坏,从而引发滑坡问题。
(三)降雨的影响
在降雨量较大的区域和时间段,会在山体的表面渗入非常多的雨水,会造成坡体内部含水量快速增加,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土体重量。此外,滑坡区域若是长时间受到雨水的侵蚀就会造成土壤的软化,会逐渐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同时,山体周边地下水的改变会造成静动水压的变化,从而对于山体滑坡带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引发山体滑坡的问题。另外,地下水也会对山体滑坡造成影响,泥质岩层或者软弱岩层也容易产生泥化以及软化问题,若是孔隙水压有较大增加会造成动水压力以及浮力,从而引发岩石抗剪强度的下降而形成软弱面。
(四)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人为活动是造成边坡稳定性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近些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的铁路以及公路工程都延伸到山区,在这些地区施工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以及坡脚开挖不够科学合理,就容易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除此之外,不合适的开挖爆破也会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开挖放炮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大的震动,如果此种方式出现的频次相对较高就会引发岩体出现错动以及裂缝等问题,从而使得岩体稳定性有所下降。
三、地质灾害工程中滑坡治理措施
(一)做好排水工作
排水工作是进行滑坡治理工作的最为首要的工作,因为实际情况的滑坡灾害大多数都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往往会形成湖泊,导致岩体和土体中存有大量的水,然后岩体和土地稍稍运动,就会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
因此,在治理滑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没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提前做好排水工作,地表水要通过截流等多种途径,把地表水合理的排出来,减少地表水对相关地表层的危害。同时,要适当抽排地下水,有效减少地下水的水量。如果发现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先要将地表水排出,进行合理的分流处理。
(二)对于山体滑坡区域实施精准的检测
某一区域会出现山体滑坡就说明该地区的地质情况、气候情况、外部活动情况等影响因素非常活跃,影响力度较大,所以非常容易引发多次的滑坡问题,因此一定要加强该区域相关特征的勘察检测,明确具体影响因素。一方面要对滑坡现场情况进行详尽勘察,要能够确定出滑坡所在区域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准确判定出可能再次发生滑坡的区域。在进行山体滑坡区域检测过程中,要对所在区域实施宏观检测,要通过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救援人员可以通过对应的检测仪器以及工具设备对地表裂缝实施监测。
(三)合理建设挡土墙执行支挡功能
一般情况下,在处理滑坡问题时挡土墙是非常常见的一项治理措施,同时,挡土墙也能起到非常有效的治理效果,通过以片石、石块这样的材料来设置挡土墙,以此来起到治疗滑坡的作用。结合所选择材料的不同,在设置挡土墙时所设置的类型也有所差异,如块石挡土墙、浆砌抗滑挡土墙以及混凝土抗滑挡土墙等,并且在各类挡土墙当中比较常见的便是块石挡土墙。块石挡土墙会设置在坡体的边缘区域,通过设置块石挡土墙能够有效地避免滑坡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在设计块石挡土墙的过程中也经常会以滑坡的推力情况作为依据,以此来设置出适合滑坡的块石挡土墙,这样能起到较好的治理效果,避免滑坡现象的再次出现。
(四)锚杆工程
外部浸水对边坡会产生破坏作用,如处于雨季、水工建筑中的水库蓄水或者是水库内的水外流等,在破坏边坡稳定性后引发滑坡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在滑动带中存在的土壤与石头强度受到水的作用下而发生强度缩减的现象。其次,如果坡脚受到水的冲刷作用后会产生破坏,从而引发滑坡。最后,水库水量增加导致岸边边坡稳定性缺失,引发滑坡。
(五)抗滑桩工程
抗滑桩工程是指具有不同形状的桩体在合理化的条件下进入滑动面的下面部分,阻挠滑动行为。由于桩身材料的组成并非单一材料,材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比如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柱等组成,在浅层与中厚层滑坡治理作业中可以采用相互连接、间隔、交错等布置方式。
(六)提高设计人员和勘察人员专业技能
设计人员和勘察人员专业知识必须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对影响边坡稳定因素进行严格分析,工作很复杂,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和勘察人员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勘测设计中,要加强对勘察的重视,设计人员和勘察人员要时常进行交流,要有全局观念。要事先考虑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补救措施,在进行施工成本控制同时,要对其他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出现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要保持边坡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滑坡,进而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要认识和了解边坡稳定性问题,进而将滑坡治理工作落实到位,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刘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5(08):5-7.
[2]李正忠.分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002):176-177.
[3]秦波.孙兴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19(04):121-123.
[4]曲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8(05):195.
[5]周贤.分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38):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