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伴随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日益提升,社会生产生活中工程机械的覆盖范围正在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项推动力。为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中工程机械的应用效率,需要对其电气系统线束装配与布置深入研究,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工程机械持续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机械电气系统基本内容,之后从工艺性和合理性两个角度分析了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装配与布置的原则。
关键词: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装配与布置
引言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对工程机械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变高,不仅需要保证工程机械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和节能性,还需要不断提高其安全性与高效性,这样才能够切实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为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工程机械电气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电气系统在设计以及装配上的难度也在日益提高,特别是电气元件数量的添加,导致设计和装配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束直接决定着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布置与装配的研究。
1、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基本内容
电气设备和电子系统,是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系统、电气设备比如启动机和工作灯等、充电系统、蓄电池和发电机等,是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电子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和电子智能控制系统等,是电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单线制、低压、负极搭铁和直流,是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主要特点。结构较为分散也是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特点,为了保障线束布置与装配能够与之相适应,并实现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装配难度的降低,一般采用主机架线束、发动机线束、仪表箱线束和驾驶室线束等分段,插接头连接的设计方式。
2、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布置与装配原则
2.1装配与维修的工艺性
首先,在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的装配过程中,避免出现线束拉得过紧的现象,在工作装置等部件的线束装配中更应该加强控制。应该对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的预留长度进行合理控制,不能够过长导致线路的冗余,也应该避免过短导致运动部位运动对线束产生拉力作用或者挤压作用,因此应该以运动部位的运动极限范围作为预留长度的设置依据。还应该保障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装配完成后周围间隙的充裕,特别是在操纵系统和工作装置周围的线束装配中,更应该留出充足的间隙。25mm 以上是电气系统线束与周围运行部件的合理间隙范围,在此范围内能够避免线束受到操纵连杆的拉力作用或者部件的挤压作用。预留长度及空隙的控制,能够有效避免部件夹断线束绝缘层的状况,防止引起系统故障。其次,应该保障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的线束布置与装配便于检修。在方便操作的位置布置插接件,在保障电器件安装操作空间的前提下,可以在电器件上之间插接线束,当电器件的安装操作空间不够充足时,应该在便于检修的位置布置线束插接件。再次,应该合理布置仪表箱内的线束。应该根据仪器仪表插接口的位置和方向、安装深度、距后面板的空间等,进行线束预留长度的确定。接插方向空间控制在插头长度的 2 倍以上,能够保障操作的便捷性。最后,还应该合理控制线束过线孔。应该保障比最大插接件尺寸大,还应该将橡胶防护件比如环管等设置在线束过线孔当中。
2.2线束走向合理性
该综合考量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结构组成,保障其走向合理性的同时,提升线束布置与装配的整齐性。线束走向需要按照机架内侧面、梁等车身来固定,对此可以根据车架走线槽来设置。
还需要在布置及装配的时候,保证线束不会遭到摩擦力或者部件挤压力的影响,主要目的在于避免绝缘层受到破坏而受损,从而就会对于整体性能造成影响。在主线布置以及装配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投影方向横平竖直”的基本原则,在保证系统操作便利性的基础上来尽可能缩短线束长度,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H 型布线结构。在进行线束布置装配的时候必须要全面考虑到其他部件构造情况,一定要控制好线束同部件之间的空隙,从而提升其整齐性和美观度。
2.3线束固定点的合理性
在线束配置装配的时候,线束会因为振动而出现轴向窜动情况,还会因为自重而出现低垂情况,所以必须要根据线束在整车中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固定点的设置,充分保证其合理性,并要对线束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车身锐边物质对线束造成破坏。除要保证线束固定点合理以外,还要保证其数量能够满足相关操作要求。在设置固定点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车身结构特征和线束走向特征。需要结合有关标准来合理控制线束过弯半径。通常情况下,两个固定点之间应该控制在 30mm 的距离范围,还需要把固定点设置在拐点位置,从而可以切实避免线束过弯拐点影响到整体系统。如果过弯拐点为锐角的时候,固定点设置数量为 1,这时候必须要注意避免出现干涉情况;如果弯拐点为直角的时候,固定点设置数量为 2,这时候需要注意控制固定点和拐点知之间的距离在100mm 范围内;为保证线束布置装配合理程度,需要尽可能避免拐点为锐角情况。如果固定点设置位置为有支点的干线,需要控制支点与固定点两者之间的距离在 100mm范围内。在车体上固定同-其他线束连接的插接件,保证固定点设置距离在接插件 100mm 范围内。
2.4预防线束干涉现象
2.4.1避免线束和车身锐变发生接触
为避免线束同车身锐变之间的接触,应该控制好线束与锐变之间的间隙,另外还需要对线束做好防护工作。从而才可以避免锐变会磨损线束,从而造成绝缘层对整体系统性能造成影响。
2.4.2特殊部分的预留长度控制
此处提到的特殊部分是指一些振动部分,对于这些部分的线束布置装配,在明确其预留长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振动部分的振幅大小。合理控制预留长度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振动而造成接点虚接情况,同时一定要避免插接件固定点设置在振动部分上。
2.4.3应充分考虑到线束耐高温性能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发动机附件高温区来说,在此区域进行线束布置装配的时候要结合QC/T29106-2004标准来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在低温侧来展开线束布置装配,线束和排气歧管之间的合理距离范围为50mm以上,而线束与超过150℃部件之间的合理距离范围为60mm以上。
3、结束语
在当前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工程机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升工程机械的质量,才能够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电气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影响了工程机械的使用。因此,应该对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的布置和装配进行有效处理,提升工程机械的可靠性、安全性与操纵性。装配与维修的工艺性、走向的合理性、固定点的合理性、干涉现象的预防,是在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的布置和装配中遵循的基本原则,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性能,保障工程机械在社会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樱.机械电气系统线束布置与装配原则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7-8.
[2]徐会娟,来阿利,栗明英,史晓宁,代宏波,李荣梅.重卡汽车ABS线束装配及故障排除[J].汽车实用技术,2018(19):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