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翾予
天津市交通建筑设计院 天津 300202
摘要: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资质评定的一项指标,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效应,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下,社会经济呈几何形式增长,建筑工程所处的发展环境日益复杂,为保证建筑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意识到工程造价管理对企业持久发展的重要性,应该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确保工程建筑工期达到规定要求的前提下,于建筑工程各环节进行科学的管控,通过开源节流保障工程项目总成本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通过全过程监管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新时代;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筑工程的推动。但是,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到来再加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而且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态势不仅不利于建筑产业的长远发展,也将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建筑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积极探寻合理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策略,以便在保证自身利润空间的同时,彻底转变以往的高耗能、高污染发展态势,以此保证建筑企业得以长远发展。
1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重要性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条件显著提升,对于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为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在加强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管控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造价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要密切留意市场动态,要明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工程造价管控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影响工程造价的诸多因素,进而实施针对性管控,在提升工程造价管控水平的基础上有效降低造价成本,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这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及综合实力,实现建筑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避免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2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问题
2.1信息沟通滞后
在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审批单位、设计部门、施工单位上级管理部门不同,导致造价管控中各个环节难以实现统一性,部门各自为政,交流不通畅、信息沟通不及时,存在沟通滞后的情况。并且,信息沟通体制不完善,造价管控还可能产生人员交叉参与问题,部分领域未能充分市场化,仍需要政府宏观调控,还有部门未能认识造价的重要性,行政层存在干扰。所以,整体信息沟通制度的不完善,加上造价市场复杂性高,增加了管控难度。
2.2造价管理模式过时单一
对于不同的建筑项目,建筑企业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适当的管理机制,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因素,像是现场环境、地质等因素,根据众多因素整合在一起分析,思考详细的工作步骤。但是,在实际建筑项目施工期间,建筑单位并不注重工程造价管理,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指导,使得企业对工程造价与实际成本之间的认知出现误差,造成施工期间的成本和施工周期不断增加,破坏项目施工的连续性,影响工程造价质量。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政府部门加强对建筑行业的调控,工程造价模式过于单一,无法使工程本身与政府政策扶持有效衔接在一起,对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
2.3工程施工中的造价控制问题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施工活动能否有条不紊地开展,将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产生很大影响。许多建筑企业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时并未对建筑市场中的材料价格有一个详细、全面的了解,这也导致建筑市场中的关键材料价格一旦出现变动,便会对建筑企业的后续造价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影响。除此之外,一些施工单位中的施工人员存在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偏低等情况,进而导致许多材料在施工中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并使工程成本大幅增加。
3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对策
3.1建立管理制度
一是转变传统理念,相关部门应优化工作程序,采取宣传、部门联动、抽调各部门人员组建造价小组的方式,深化对造价管理的认知,实现部门人员有效沟通;二是制定管理目标,为动态造价控制奠定基础,在特定项目中整合动态管理思想,保证造价管控有效性。在此过程中,需以实际出发,为各部门合理划分控制目标,改进科学管理方法,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预期造价成本进行工程质量、进度及成本的控制,项目经理为总负责人,产生超预算情况,则根据人员权责追究责任,做到奖优惩劣,激发人员造价管控积极性。
3.2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
建筑企业应该针对工程造价涉及到的风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规避对策。制定的前提需要造价管理人员对项目整体各项施工环节存在的风险做合理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数据做详细研究,分析风险因素可能发生的概率,并采取相对应的防控手段进行风险规避。建设期间会出现技术项目风险,其主要是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导致,自然因素属于不可抗因素,所以企业应该针对人为因素加强管理,重视整体工程的建设施工。企业还应在实际工程中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检测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风险在管理人员的控制范围内,避免风险对工程造成影响。
3.3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管理风险
第一,企业要加强设计管理,构建高素质的设计团队,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核心素养,提升设计的精准性、科学性、高效性,避免由于设计问题而引发的造价管理风险;第二,构建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针对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存在的人员、材料、设备等变动性风险,企业要构建动态风险监管体系,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实现对市场物资价格、供需配置的有效把控,根据数据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动态风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效率。
3.4强化合同管理与设备、材料的造价管控
施工单位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需要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乃至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密切的沟通与联系,确保合同内容得到全面、严格执行,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强化合同管理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施工设备及材料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施工设备及建筑材料在工程总造价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采购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的工作,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必须在保证施工设备与工程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设备与工程材料的采购价格,并对预算价格进行科学编制,了解设备、材料的价格构成,以此提高自身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应满足建筑行业与市场发展需求,可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加强各环节衔接,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管控水平,推动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吴振全.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态势与相关建议——基于2011-2018年统计数据的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2020(5)50-55.
[2]梁育团.关于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5)186-187.
[3]刘正豪.国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经营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实际案例的调查分析[J].重庆建筑,2019,18(10)57-60.
[4]王璟瑜.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分析与其工程造价降低的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30):171-172.
[5]徐志有.建筑工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与改善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