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山东省青岛 266000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对整体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就目前国内房屋建筑工程来讲,在各施工环节还有一定程度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这对房屋建筑的整体工程质量十分不利,甚至还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由此,笔者先是以房屋建筑工程发生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为突破点,进而对其形成裂缝的成因作了深入地剖析,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裂缝的控制措施,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策略
1 引言
随着工程当中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混凝土建筑完裂缝的问题也成为了当前施工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当前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主要是通过控制质量、加强质量监管等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符合要求,从源头上避免裂缝产生。
2 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生混凝土裂缝,必然会影响施工进度,降低已建工程的质量,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混凝土裂缝会导致内部钢筋暴露在空气中,在水分、氧气、有机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逐步侵蚀钢筋结构,致使混凝土结构被侵蚀软化,降低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第二,混凝土裂缝会在外部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逐步扩大,对后期施工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第三,混凝土裂缝还会降低整个建筑工程的强度和刚度,随着混凝土裂缝的扩展,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会不断降低,埋下安全隐患。
3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3.1 温度影响
在建筑项目进行施工的时候,一般都是由混凝土包裹钢筋材料的。但是钢筋材料的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膨胀系数相比十分大,因此在经受了同样的温差之后,钢筋材料的膨胀程度会大于混凝土的膨胀程度,这就导致了混凝土会被渐渐拉伸,最终产生裂缝。除此之外,混凝土滋生的温度变化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在配置混凝土的时候,水与水泥进行混合会释放出热量,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此进行注意。并且一般混凝土材料两面所接触的材料是不相同的,这就导致了混凝土两面硬化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最后,混凝土两面的温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靠建筑内部较近的混凝土的热量不容易释放,而外侧的则较容易,因此内侧可能会出现持续膨胀的情况,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3.2 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
从房屋建筑工程来讲,其混凝土材料主要有骨料、水泥、水以及外加剂等,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所使用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及规范,那必定会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而对整体工程建设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如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骨料粒径不符合相关规范、且掺有杂质等,均会对骨料与水泥二者的粘合度造成影响,并最终致使整体工程的抗裂性能受到影响而有所下降。
3.3 荷载引起的裂缝
因施工荷载引起的裂缝成为荷载裂缝,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应力裂缝,另一种次应力裂缝。其中前者是因为外部荷载引发的直接应力形成的裂缝,后者则是由外荷载引发的次生应力形成裂缝。在建筑施工中,荷载裂缝主要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者振动比较严重的位置。如果受压区出现了沿着受压方向的短小裂缝,表明此时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是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的前兆,引发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过小。
4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控技术
4.1 控制混凝土配比过程
在配制混凝土时,要格外注意混凝土的材料来源以及材料质量,在原材料进入到工厂进行施工前期,要及时对材料从出库到到达工地的过程中进行审核,严格的控制材料的来源。对混凝土骨料成分进行审查,骨料的含泥量大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吸水率过多,出现干缩裂缝。因此要及时的检测材料当中的成分,确保建筑材料的各项成分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当中。混凝土结构安定性是混凝土稳定的关键,通过试验确定安定性好的水泥。提前做好预实验,测定小剂量混合的强度,结合建筑施工的整体结构,确定好混凝土混合的比例。混凝土的收缩程度需要在工程中进一步确定,根据水泥质量、骨料配比、当地温湿度等进行收缩度测定,确保混凝土的硬化强度能够为建筑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合理改善约束条件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混凝土的温度大于外界气温,需要严格把控拆模时间,避免拆模过早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尤其是在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散发时会形成较大的表面拉应力,从而形成裂缝,这就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改善约束条件。若拆模过早,混凝土表面温度会快速降低,形成较大的温度差,和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之后,就会出现裂缝,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性能。为提升模板使用率,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量尽早拆模,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保温材料,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
4.3 强化混凝土施工设计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讲,施工作业人员在对混凝土施工进行设计时,应当结合当地气候、地质等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对混凝配合比加以选择,不断提升整体工程抗应力的平衡性。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施工时,还需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加以选择,确保其完全满足工程设计施工的实际要求和规范,有效地避免由于其厚度过大而发生裂缝问题。此外,在具体的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还需科学合理地设置一定的后浇带及伸缩缝,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增强整体混凝土结构,使其水化热的散热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差过大而发生裂缝问题。
4.4 规范施工过程
在施工时,如果恰好遇到夏季施工,那么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材料做好防晒工作和降温工作。在运输原材料时,也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可以采用遮盖、洒水降温的方法,将原材料的温度控制在28℃以内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保养、护理,以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具体操作为,在浇筑结束之后,分配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护理,工作包括在混凝土浇筑面铺设一层薄膜,并且要1天对混凝土的浇筑面进行洒水操作1~3次,此薄膜需要留置的时间为两周左右。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充分凝结,减少裂缝现象的发生。
5 结束语
就目前来看,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致使其混凝土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对整体房屋建设质量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混凝裂缝问题加以重视,真正认识到其裂缝的危害性,进而深入研究和分析其裂缝的成因,以便具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合理且高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尽可能避免房屋建筑发生裂缝问题,进一步增强房屋建筑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志清.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J].居业,2020(01):120-121.
[2] 相晓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居业,2020(01):123-124.
[3] 张冠峰.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居舍,2020(01):82.
[4] 郑静静.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12):115-116.
[5] 吴斌阳.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门窗,2019(2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