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上)   作者:李焕英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李焕英
        国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其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尤为重要,这项技术的施工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加以研究和探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接下来将对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土建筑乃至超高层建筑成为现代城市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伴随着建筑高度和体量的增大,对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出现能够很好地顺应高层建筑的需求。但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出现开裂问题,需要施工人员做好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大体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点
        容易产生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其体积相对较大,出现裂缝的几率也不断上升,混凝土体积变大后,环境温度对其影响极为显著,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内部水化热累积的热量就越多,实际施工中难以将这些热量全部释放出去,如果操作不当,就极容易产生温差问题,进而导致裂缝问题。对比普通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控制裂缝的要求更高,因为一旦裂缝严重将无法修复。工艺复杂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另一个特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进而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必须控制温度,确保细节操作;混凝土材料质量变得更高,品种更加多样,进而要求具有对应的施工工艺。最后一点,大体积混凝土受制于结构必须开展连续浇筑,浇筑量需求大,对整体的结构性要求高。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3.1 混凝土的收缩影响
        一般来说,混凝土中的水泥需要用到大约五分之一的水来固化,其余的则作为热量释放到空气之中。为此操作人员必须适当保护混凝土,且对其温度进行适当控制。要想促使混凝土体积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务必要注重收缩之后混凝土始终被水侵蚀,且处于饱和的状态下。但是若是混凝土体积出现膨胀或者收缩情况,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受到影响。同时,高振幅和高频率这两个因素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开裂。
        3.2 裂缝问题
        相对于传统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的铺开面积更大,面积大了施工位置就不同,而不同位置其温度也不同。例如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外部已发生干燥现象,内部却处于湿润状态,这种外干内湿情况会使混凝土结构变得更加脆弱,无法承受巨大的重量,就会形成温度裂缝。另一方面,振捣中水泥材料与水反应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如果未经散热处理后散热不当就会使热量滞留在混凝土内部,随着浇筑发生传递,最终影响到凝结质量,因此在选择原材料及配置混凝土时必须关注水化热问题,进而提高混凝土质量。
        3.3 水泥的水化热状况
        水泥的热状态是指水泥和水在固化过程中的作用。它包括水结晶、水解和水化。

水化热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种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内的水化热慢慢向外部辐射,这就很大程度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弹性模具与强度,并逐渐增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和冷却功能。
4 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优化措施
        4.1 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在整体建筑施工的设计中加强对该环节的重视,优化其施工方案。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受温差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因此在设计之初,就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情况,根据具体施工的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建筑需求来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加大钢筋的配比,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影响程度,另外结合其他影响因素,也要提前做好相应的优化设计预案,这样就能在设计阶段为后期的施工奠定更好的基础。
        4.2 明确浇筑方案
        结合土木建筑的特点以及结构布局等,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采用“平面分条、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打、一次到顶”的浇筑方式,在底板位置,可以采用斜面分层浇筑的方式,从底板下口开始浇筑,每一层都应依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做好找坡浇筑。为了避免混凝土自然流淌过大,或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引发的施工冷缝,必须确保混凝土具备良好的缓凝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振捣效果,在分层浇筑过程中,应将相邻2层混凝土的浇筑控制在初凝时间内,若层间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材料的初凝时间,则需要在层面部分对施工缝进行处理。
        4.3 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1)控制好含泥量。相关的施工人员应调整砂石的含量,将泥浆含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且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作为添加剂,以确保抗裂性。从当前的工程经验来看,一个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方案已经在有效利用水泥、提高水化率、降低混凝土散热次数、保证泵送强度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混凝土质量得以大大提高,也使得经济效益得以大大提高。(2)检查注入混凝土模具温度。在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是经常见到的一种问题,模具的入模温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必须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有效解决温度开裂问题。为了控制温度,必须将浇铸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这可以通过添加一层低热水来实现。此外,应将运输混凝土所需的时间保持最短,并将混凝土的硬化时间增加至5小时或更长时间,以避免对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干扰。在进行浇筑作业时,要注意的是不能在过短的时间内完成浇筑施工工作,这就会使得混凝土热量不能够被完全地散发出,且水热峰值过早出现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不好影响,因此要采用相对较慢的浇筑速率以确保施工质量。浇筑温度的数值不应超过18℃,从而减少混凝土模具中入模温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5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是保障建筑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要从多角度出发,促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提升,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缪青云,李秀冰.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02):34-35.
[2] 冉茂禄.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6):10-11.
[3] 陈立建.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地产,2019(23):147.
[4] 张强.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139+141.
[5] 李成,张力.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37+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