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新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新时代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的生态、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但现如今乡村的人居生态、农田生态及自然生态都遭到破坏。
关键词:文化景观;乡村;改造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破坏了乡村原有的风土人情、环境和生活方式,土地空间也不断地被侵占。许多原有的当地景观特色也一味地被城镇化景观所替代,丧失了乡村的“原汁原味”,更是缺乏了在景观规划上面的设计美感。在当前时代,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保留当地的本土文化特色又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探索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的道路,将设计美学与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有机融合,提高人们的认同感。
1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问题
1.1乡村景观设计较为混乱
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部分先行富裕起来的农民加大了对城镇建设的投资,但在实际的投入中并没有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比如兴建别墅。这是由于农村景观设计的混乱影响人们对村落景观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程度,例如夸张的图画以及杂乱的文字宣传语等。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村落逐渐出现大量模仿城市的建筑,这类建筑有着共同的特点,既没有集群建筑的组合之美又没有单独建筑的形态美。造成乡村景观设计混乱的另一原因在于设计师对村落景观的设计定位不够精准,对地域景观的设计和把控始终停留在外表的形式中,从而忽略了村落景观设计的主体和灵魂。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设计师自身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受主流思想的影响而选择不合理的设计风格。
1.2景观设计缺乏新意
目前,现阶段很多美丽乡村设计千篇一律,美丽乡村的新面貌充满着模式化,乡村的民俗风情和建筑风貌逐渐丢失,建筑和景观营建过于商业化和形式化。①这是因为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更多地考虑不同乡村的地域文化和环境以及人们的需求等因素,所设计的东西大多只追求观赏性而缺乏了实用价值。应在尊重当地文化和特色的基础上,来发扬当地乡村文化内涵,而不是一味地用城市化模式来进行衡量设计。
2设计美学指导下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的方法
2.1重点区域塑造,彰显地域特色景观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生态景观建而言,应从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和谐发展的层面来考究,也应考虑到具体村落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社会诉求,构建持续有效地再生生态景观体系。因而,可根据民俗、民居、美食等实际村落环境,结合现代文明的时代特征,打造民俗文化特色街巷,提升外来游客的体验感,扩展整个区域产业链的需求。此种方式,使外来游客不仅了解和解读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又见证了新农村文脉的时代性,同时也使外来游客更直观的感受到当地村落意象的生态景观环境符号。对此,重点区域的生态景观塑造,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景观建设,而是一种集区域特色、文化标识和人文情感于一体的综合体系,也是构建新型农村生态环境观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之路。
2.2乡土庭院景观
乡土体验景观,基本都会设置在一些风景优美且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污染程度较低的农村地区,因为乡土景观是需要未经过工业社会污染的一处景观,在人类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会改造周边的土地和环境,所以乡土景观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演变消失。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中国传统的乡土景观已经越来越少,但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这一方面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乡土景观与人类历史及我国的悠久艺术文化息息相关。乡土景观中蕴含着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复杂关系,人类先是由聚落发展到城镇,再由个人发展为家庭。乡土景观本身就是重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代表着我国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无论是村内的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需重点保护,所以乡土庭院景观的设计主要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也要能够进一步传播文化,使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珍贵的文化内容,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进一步发展自我并且认识到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2.3用设计美学的理念指导美丽乡村景观设计
人们在对美丽乡村景观进行设计时,通过不同历史时段发展进程来不断改进自己的美学观点,增强自己对艺术的审美性,对待现阶段的乡村景观设计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进当今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的审美层次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生态固有的曲线美,打造生动自然的空间动线。结合当地的人文情怀用山、水、石、建筑、植物等等融会贯通,利用各种元素来凸显出该地的风土人情,营造出合理、高效、健康、舒适的景观生态,追求从“有”到“无”的境界。
2.4物质景观营造
物质景观营造的具体内容如下:1)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该村庄的主要节点是与周边村庄的交叉口、村庄入口、莲地入口等,在景观设计环节,需要充分考虑相应的空间位置,结合乡土元素进行设计,在发挥引流作用的同时,对乡土艺术文化进行展示。以村庄入口的景观设计为例,使用竹子沿道路一侧设置一排长度达到200m的文化景观长廊,在保护道路两侧植被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另一侧同样设置竹制围栏,以保障游客的安全。2)建筑景观设计。在对村落中典型的吴越古建筑进行修复时,强调修旧如旧,从乡土文化中提取元素,借助当地特有的材料与先进的加工材料等进行修补改造。
2.5农田生态景观设计
农田生态景观能够直接反映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由于农田地域广阔,田地划分规则的形状,加上周边农民聚居的村庄,农田中横直交叉的灌溉渠道形成优美的农田生态景观。农田生态景观能够实现集农田生态安全、农田生产力、保护生物于一体、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休闲体验于一体。乡村振兴下的农田生态景观设计的规划开发中,在保护村落景观的前提下将生态景观建设工程融入其中,一方面能够促进农业生产与土地的持续利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实现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农田生物多样化的发展,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并保护农田有机生物链。
2.6农业生产种植景观设计
农村地区主要是以农业生产和农业种植为主,农村村落景观是人类得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首先应大力提倡保护生态资源。农业生产和种植中要加强绿色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旅游产业,通过农业生产种植的方式发展农业生产种景观设计。其次,善于使用独特的农业种植方式。利用特有的农业种植方式能够有效地保护农田种植地块,不断创新发展农村村落人工景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活动使农田种植地块日渐减少,因此,应恢复原有的生态结构,实现农村生产种植与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纵向历史未来横向地域文化,在对乡村进行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关注乡村文化,做好景观建设,在保护地方特色建筑和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应强调非物质文化的融入,研究如何将新旧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乡村建设和现代景观建设的相互促进,对乡村文化凋落的现状进行改善,推动乡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对我国多样性的乡村文化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音.乡村民居庭院景观设计探究[J].广东蚕业,2020,54(04):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