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乡镇民政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丁荣房
[导读] 摘要:乡镇民政是民政部门最基层的前沿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全部民政工作的基础和重心。
        昭平县民政局  广西昭平  546800
        摘要:乡镇民政是民政部门最基层的前沿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全部民政工作的基础和重心。长期发展以来,昭平县乡镇民政机构和队伍建设滞后情况日趋呈现,是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乡镇民政;机构队伍;对策研究
        导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扩展,民政工作在政府和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兜底作用日益提高,乡镇民政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滞后情况日趋呈现,是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党委、政府以及民政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广西昭平县乡镇民政机构和队伍建设进行对策研究。
        一、背景概况
        昭平县系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所辖的一个县,共45.3万人,属山区县,原是国家贫困县,国家重点脱贫县。昭平县辖9镇3乡,居住瑶族、壮族、苗族等十三个民族。各乡镇都设有民政办,配置一定数量的具有公务员编制或事业编制的民政助理岗位,属乡镇政府的二层机构,负责乡镇民政工作,并同时接受上级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进而形成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二、基本素质情况分析
        全县12个乡镇都设有民政办,共有从业人员45人,每1万人中有1名民政人员。45人中兼有当地政府其他工作32人,占总数的71.11%;年龄在35岁以上36人,占80%,老龄化;大专以上学历28人,占62.22%,社会工作专业全日制学历没有;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认证的1人;受过相关专业培训的也仅有30%;从事民政工作5年以下的35人,占77.78%;有行政编制32人,占71.11%;企业工作人员9名,占20%,聘请4人,占8.89%;一般会或会操作电脑29人,占64.44%。民政从业人员变动频繁,任务繁重,压力大,面临对象老弱病残,又肩负社会救助“兜底”,导致许多干部不愿意干民政工作。
        三、当前乡镇民政机构及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昭平县乡镇民政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政工作人员偏少与老龄化问题。从全县看,每1万人中只有1名民政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45个民政干部职工,年龄在35岁以上有36人,占80%。人员偏少与老龄化,使民政工作滞后现象严重。如2020年的城乡低保工作,在2019年11月底县民政局就开会布置核查,可到2020年5月份还有乡镇没有上报审核完。
        (二)民政工作人才专业素质普遍偏低。有大专以上学历28人,占62.22%,但都是半路出家的,社会工作专业全日制学历没有一人,且从事民政工作5年以下的有35人,占77.78%,一般会或会些操作电脑29人,占64.44%。缺乏专业人才,难以提供职业化、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难以应对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三)民政工作人才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昭平县属于国家重点脱贫县,财政力量薄弱,投入的乡镇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资金较少,根本无法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民政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民政工作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由于长期受我国用人制度的影响,基层的社会工作人才还不能发挥最大效能,大多是讲阅历,很少讲业绩、真才实学,不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格局。工作中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思想,严重制约和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五)民政工作职能不确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民政干部是乡镇管理的干部,所以,在工作职能上,除了民政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乡镇的其他工作,全县45人中兼有当地政府其他工作40人,占88.89%,每次乡镇里组织的中心工作都必须参加。就如城乡低保一项而言,2020年昭平县有城乡低保8834户,27536人,年发放低保金8506.86万元,按照低保工作程序和乡镇为主体100%入户调查要求,实行动态管理,需要基层民政做大量的工作,工作只能忙于应付,导致基层民政工作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六)民政工作环境恶化问题。民政工作没有专职车辆,难以把救助物资送到困难人员手中;办公经费仅靠县民政局下拨,而乡镇财政根本没有财力拨付;面对的是老弱病残特殊对象,接触的是高危病人,很容易感染疾病,特殊补贴没有,提拔的机会少,严重地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乡镇民政机构和队伍 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加强民政机构和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应当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和政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高度重视,把乡镇民政机构和工作人才开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分工的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等各类基层组织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社会工作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充分发挥他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乡镇民政机构和工作人才的建设更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民政部们必须出台法规性文件,全面规范基层民政建设。为了基层民政建设的健康发展,建议民政部把握新时期基层民政工作的特点、任务和要求,出台法规性文件,投入专项经费,升级乡镇民政,对基层民政的工作机构名称、职责、人员配备等予以明确规定,建设规范化、信息化民政。同时,为便于工作,将各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收编,由县级民政部门实行人、财、物等的统筹。
        (三)配好、配齐民政办人员职数,逐步实现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年轻化。建议每5000—6000人配备一名民政工作人员,逐步实现年轻化专业化。科学设置岗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扩大购买服务机制。民政服务对象是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除熟练相关法规、优惠政策外,还肩负说服、解释、劝导工作,直接影响身心健康,被传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应实行特殊岗位补贴。同时,应取消或减少兼职工作。
        (四)建立基层民政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基层民政队伍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会有高水平的工作质量,对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必须有完善的培训机制。一是建立首任必训制度;二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三是建立业务专训制度。培训经费由上级民政部门直接统筹,不能在基层民政各部门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支出,培训面要达到100%。
        (五)着力改善基层民政工作环境,提高民政干部职工的地位与自信。一是要打造民政形象品牌,统一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办公场所,现代化办公设备,树立政府工作形象。二是对民政办的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三是做好民政资料,服务对象档案管理。四是关心民政干部的成长,鼓励参加社会工作者等级考试,实行社会工作者高级职称,提高民政干部职工的地位与自信。
        (六)强化基层民政内部管理。要规范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行为,健全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民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民政经费使用、政务公开等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督查,确保各项工作、政策、物资和资金落实到位。
        总之,强化乡镇民政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需求,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www.cdsmzj.gov.cn《对乡镇民政机构和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发布日期2010.01.06 作者:刘宏波
        [2]阜南平安网《大力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全县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布日期2009.08.26 作者:张保社
        [3]www.zpol.cn(昭平在线)《区域概况》
        [4]《昭平县志》(1990-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