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希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装配式建筑主要是以设计、施工、后期维护等为全生命周期的建筑,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以绿色环保理念为前提,建造出符合社会发展客观需求的高品质住宅建筑。然而,由于部分核心技术节点在处理时,依然还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因而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普遍性建设形成了阻碍。其中,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和拼接缝间的防水处理是极为严重的部分。因此,本文主要对装配式外墙防水施工技术展开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拼装接缝;防水技术
引言:预制外墙是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间应用极为普遍的外墙板类型,因其采用的是分块拼接的模式,所以防水问题是难以避免的部分。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通常是将不同构件在施工现场拼接而成,这样就造成建筑防渗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需要对防水节点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妥善性的处理。
1 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点及防水设计理念
1.1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点
(1)节能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展开相应的施工时,选取部分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例如,根据居民的客观情况和居住的实际空间,来对保温层的厚度实行合理的调整,以实现预期供暖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供暖成本的目的。
(2)减少建筑垃圾
采用传统的建筑方法,必然会损耗很多的建筑材料,同时在施工期间,还会有相应的建筑污水和粉尘出现。而装配式建筑很多的部件都在工厂提前完成,在施工现场的施工环节并不多,所以建筑垃圾会明显的减少。
(3)房价均衡
装配式建筑因具有施工速度快和效率高的特点,这样会使建筑工程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周转。与传统建筑相比较而言,能够使建筑成本有20%的缩减,进而使房价不会出现很大程度上的浮动。
1.2 预制建筑防水的设计理念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结构中极其重要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在施工以前实行预生产模式。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现场会含有很大的装配量,所以在防水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是在拼装期间有缝隙。同时,部分情况下设备促使有移动外墙的现象出现,导致墙板接缝中的防水难度系数增加,因而需要对防水设计理念做出调整。此外,对有些水冲破外面的防水层实行全面性的考量,继而将水从外面排出,避免其进入到室内。
2 案例
某建筑工程全部面积是8649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是61463平方米,地下面积是25031平方米。地下室高度为3.6米,采用构架结构。其中,1层高度是5.2米,采用框架结构;2到16层高度是3米,应用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装配率是52%。
3 预制装饰配建筑防水的重点和难点
3.1 防水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多
在展开预制装配式建筑防水施工期间,主要采用的是防水和空腔防水的双重防水措施,并妥善处理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中的接缝。诸多的因素都会对这种类型建筑的防水效果有影响,如材料质量的优劣程度,施工条件,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尤其是接缝部位,极易出现渗水的现象。同时,在住宅建筑建设中,厨房等施工难度系数非常大。加之在应用此类型的空间时,用水量通常都比较大,所以更应该完善防水效果,促使其具有更好的防水作用,因而难度系数才会更大。
3.2 防水施工标准体系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具体施工期间,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材料,并未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行业中也并未有相关的规范标准,因而不管是工艺检测方法,还是其他方面都需要逐步的完善,继而使建筑的防水效果难以得到全面的保障,导致防水施工存在很多的困难。此外,由于施工单位并未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致使防水施工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率都不够理想。
3.3 防水施工理念的缺乏全面性
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外墙防水施工理念并未涵盖全面。很多防水技术的研究,都局限在设计和施工流程,对防水密封材料耐久性的研究很少,对防水配套设备的研究也很少,导致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建筑渗水现象是极为常见的现象。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性展开全方位的分析,然后结合实用性,使两者间得到平衡,进而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防水作用,以实现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以及优化其使用效果的目标。
4 防水处理策略
4.1 竖向预制墙板接缝防水处理
对于竖向预制墙板,接缝部位主要是凹槽,而针对接头的最外层,通常是采取嵌入对应的防水密封材料,而中间则是通过构造的方式,以达到减压空间的目的,内部是使用空橡胶管止水带,将其合理地嵌入到相应的混凝土中,以互相作用的方式实行压实,继而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预制墙板的连接部位,通常是在密封橡胶条以外,使用密封剂实行有效的处理,其主要起到的作用是,通过密封剂所具有的弹性,避免橡胶密封条出现错位的现象,防止出现轻微的裂纹。而且为杜绝接缝腔渗入雨水,此时应该在垂直平面接缝腔中,根据科学的距离合理的安装导水管,并配置对应的密封剂,促使内外压力和排水处理平衡的状态。竖向接缝部位的防水处理时,通常是使用核心结构部件,展开相应的密封胶和常压防水腔,等等。
4.2 水平预制墙板接缝处理
关于水平预制墙板接缝,通常是实行高内低入口的方式,并以真空室的设计为辅助条件,水的自然流动性为基本条件,防止在毛细作用下,水出现倒吸的情况而进入到房间[1]。不仅混凝土结构中做好相应的防水处理,而且在接缝的外侧也做好了相应的措施,将耐候性防水密封剂合理设置在其中,混凝土内壁中主要是应用橡胶管实施堵水处理,通过对压实作用的有效地利用,以达到良好的防水目的。将聚合物装配接缝条增加到部分区域,促使防水作用可以有明显的改善。水平缝的防水结构,主要涵盖了背衬、保温、空心橡胶管止水带等结构。在水平缝防水结构中,主要应用到的是保温材料,利用毛细使水被抽离,以促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
5 建筑物的外部装饰
5.1 施工前墙板质量检查
墙板无论是安装的精确度,还是防水的实际情况,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预制墙板加工精确度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混凝土养护效果的影响。因此,在安装墙板以前,需要对墙板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如墙板的大小,墙板的平整度,墙板表面密实度。此外,预埋框架区域混凝土的密实度,主要是检查其是否存在裂缝,防止使用混凝土质量劣质的墙板。而且还需要对墙板周边的预埋橡胶条,确保安装质量符合相关的要求,并对橡胶条的牢固性做好相应的检查,保证转角的部位不会有破损的情况存在,进而使其质量得到保证。
5.2 完善各工序的质量检查
关于墙板接缝外侧的打胶流程,必须按照设计流程执行,通过高压空气将基层做好全面的清理工作,确保预留空腔内没有任何杂物和垃圾[2]。打胶以前必须详细的检查背衬深度,并根据设计标准展开,确保打胶厚度是合理的,以及实行底部涂抹的防水,以达到加强打胶部位墙板和混凝土墙板间的粘结效果,而打胶间歇需要预留出对应的施工缝,同时以内高外地为基本原则,相互间的塔接应必须控制在5厘米以上。并通过对聚氨酯的应用,使墙内板内侧的连接铁件得到密封处理,以及处理好十字接缝部位的密封。因铁件位置并未有足够的橡胶止水带,在采用聚氨酯以前,需要对铁件展开除锈处理,所以应将聚氨酯实施密封处理,禁止出现缝隙的现象,在施工结束以后,还应展开泼水试验,确保不会出现任何渗漏的现象,最后才展开盖板密封处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建筑工程结构形式得到普遍性的应用,主要是因其具有施工速度快和效率高,以及污染小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对装配式建筑展开施工期间,必须做好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和防渗处理,进而促使装配式建筑的居住舒适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光辉.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技术应用分析[J].商品与质量,2021(3):145.
[2]刘振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外墙防水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1,19(3):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