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东
绥东中心校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绥东镇 156204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逐渐趋向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下,学生的品德建设也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明确提出了对于公民层面的要求,即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因此,将其渗透到小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方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注重小学生的德行培养对于中国的教育变革意义深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更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德行素质。因此积极展开此项工作是很有价值的。
一、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文化成绩一直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而德行成绩被严重忽略,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学观念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一种指导思想,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观念中才能升华课堂教学,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如果真正的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就需要教师拥有大胆的想象能力,来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一定的变革和优化,并且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重点的关注,引导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及发展。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小学生守则》这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就可以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组织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小学生守则中提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当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解答回来这一问题之后,可以再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曾经违背了小学生守则。”由于大部分的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以说,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时,大家都想要将自己的经历与教师进行分享,并且还想将自己当初的思想一同与教师进行阐述。这事教师就可以趁机来对学生进行启发,通过将小学生守则内容进行多个方面的拓展,使学生能够明白其深刻内涵。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如此深刻的交流和互动,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这小学生守则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作用,并且在今后与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可以时刻的遵守这一原则。
二、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主体,也是较为活跃的两个因素,说两者之间把关系较为和谐和平等的话,就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性。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采用互动教学的模式来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此来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深入贯彻友善的良好品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家庭礼仪的相关学习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的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将自己的权威身份放下,以此来和学生打成一片。并且能够使用一些温柔的动作以及语言而自己的一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世界上能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时学多么的轻松愉快。并且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热情的关注,还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优点以及进步,并且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肯定以及评价,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与教师拉近距离。
这样的话,学生就会非常乐意的将自己家庭中的情况与教师进行分享,并且教师也会乐意将自己家庭中的地位为学生进行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对家庭礼仪的重要性进行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只有教师以身传教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友善的深刻内涵,对其培养优秀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小学课堂中必须要求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案,此时采用互动教学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以及探究的能力,然而这一目标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所以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依据教材中的内容来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促进课堂装的环节能够顺利的进行。
比如说,教师在进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在做合作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掌握,也就是“合作的方法以及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来激发学生的沟通一些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辩证思维的能力。教师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并且结合学生所具备的个性特征,来为学生设计就针对性的互动教学的方法以及措施,以此来帮助促进课堂教学的活动能够高效的进行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使互动教学的模式,获得一定的生动性及有效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有效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优化小学生的课堂质量。
四、重点进行专业知识教学
要想顺利的开展小学的教育工作,就需要教师对管理的模式进行一定的优化,并且适当的融入一些与思想政治相关的教育。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就需要教师能够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的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以及研究,特别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参与一些相关的专业培训来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的过程中,以此来扩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政治素质。
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一内容时,我们能够深刻学习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爱国这一层面上的内容。在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教师对其中所包含的内涵进行积极的探究,充分的把握内容的主旨,并且将其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关联,通过将这些相关的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面的落实。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个人修养,能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积极的进行正确的选择,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将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新闻所带来的影响,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获得一定的提升。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非凡,不仅能够摆脱传统教学理念下对教育工作的束缚,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本文通过创新教学观念,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四个方面展开阐述,探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赖秀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高考,2021(08):142-143.
[2]邸福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读写算,2021(02):19-20.
[3]牟清俊.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