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华
宁波大学 315000
内容摘要:以中法合作办学为课程改革背景,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改革为入手点,提出相关课程改革建议,一是引入法式立体、创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包括打破传统中国式的平面思维、建立法式立体思维模式、开创法式创新思维模式三个方面;二是融合中法服装结构研究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汲取中国格度数据理论体系、吸收法国时装造型设计原理、构建中法数型共构理论体系三个方面;三是应用多元教学手法,引入法国品牌项目资源与建设网站信息交流平台。
关键字:中法合作办学;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改革
基金:宁波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中法合作办学的<服装结构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YXMXKG202011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下,全球化教育的不断影响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模式。2017年宁波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建立“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成为其中的亮点之一,法国时尚之都与宁波服装大市地方优势资源的结合,有力加速浙江省服装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是将二维设计图转变为三维立体服装产品的关键课程,也是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将在服装企业中的服装设计师、服装打板师、品牌策划师等各类重要职业岗位得以应用。因此,《服装结构设计》核心课程的改革,是实现中法双向融通的国际化服装人才培养的关键。该课程教学改革将以专业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吸收中法服装技术研究的创新理论,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既完善又灵活的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参与到法国以及地方服装品牌中去,开辟学生中法双向学习的国际化育人路径,符合国际潮流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1. 打破传统中国式的平面思维
传统“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基本从平面思维开始,目前老师应用的裁剪方法大多是日本原型法与比例法,老师在黑板上按照比例图形的要求,如同画工程图一般,从A点到B点距离多少,B点到C点距离多少,学生基本是“比葫芦画瓢”,如法炮制,模仿老师的动作,这纸上画出ABC的距离,最后拼凑成一个纸板图形,但学生并不理解图形中各个点的位置与距离的原理。由于平面图形过于抽象,学生很难建立起平面图形与立体人体之间的对应关系,造成死记硬背公式的不良习惯,从而学习兴趣非常低。
2、建立法式立体思维模式
法国以立体裁剪闻名,立体思维教学模式是法国服装教育的优势。所谓立体思维教学模式,就是从立体裁剪入手,老师用坯布在人台上直接立体塑型,然后将布样取下,变成平面纸样。通过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平面到立体之间的转化原理,了解平面制图中的每一个点、线和立体人体之间的对应位置,由于理解力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并且打破了之前学习平面制图入门难的困境。
老师建立学生立体思维的具体方法,可以先从服装的衣身入手,将人体的上半身理解为一个柱面,应用坯布将最简单的柱面包裹在人台上,然后在立体柱面上去除多余的量,做出符合人体曲面造型的形体,然后让学生自己测量出胸省、腰省的位置以及长度,再在平面图中画出相对应的位置。大身立体塑型操作后,再让学生实操领子与袖子立体塑型,将不同造型的领子与袖子还原为平面,进行形状比对,从而找出平面制图的规律。
3、开创法式创新思维模式
法国服装结构设计方法具有实用性强、运算方法简洁等特点,法国学者吉尔斯卡的《法国时装纸样设计》中,创意的分割线设计,衣褶、衣裥的巧妙融合,波浪、垂荡与整体造型的融合,形成简约、优雅、浪漫、现代的风格特征。
法式创新性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结构、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服装的设计方法,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夸张、分割、重叠等设计手法,创作出不同风格的服装款式,见图1。
.png)
结论:
《服装结构设计》作为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是培养中法双向融通的国际化服装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
中法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有效提升学生国际化专业技术水平,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力。《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专业性与技能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比较僵化,而法国作为世界时尚之都,具有较强的服装设计教育优势。引入法国服装教育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能够有效改变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法国优势教育资源的引入,是培养专业精深、具备国际视野服装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以中法技术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改革,融合法国时尚与宁波地方服装品牌的优势资源,开辟了学生中法双向学习的国际化育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