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张锋军
[导读] 初中数学的知识网络比较繁琐,关于七年级的数学教材方面

        张锋军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勉阳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的知识网络比较繁琐,关于七年级的数学教材方面,尽管存在着比较多的知识点,然而在九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为中考考点,八年级则与之有所不同,主要利用公式与概念表现出教学难点。要想顺利完成初中数学的学习活动,需要深入了解有关知识点,认真记忆有关公式内容,明确理解有关概念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巩固基础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是核心,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不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培养人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的学习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以生为本,在学生快乐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以良好的学习心态面对初中数学学习。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没有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和发散性,它能极大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若是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能力需求,不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未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无法得到较好的开发和提升。相反,这样还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阻碍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深入探究。
(二)创新不足,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当前部分初中数学课堂仍旧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教师置于主体地位。教学模式无法灵活地依照学生的需求加以改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讲解课本内容和练习题,并且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固化。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往往主动性不足,在创新思维方面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所以说,传统课堂模式只对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有效果。
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强化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在完成课下预习活动内容的讲解之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对听课的注意事项作出全面掌握。

在开始讲授教学内容时,教师会大概总结本章节的内容,总结性讲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超过一半的课堂时间就是来进一步分析并说明这些知识点,面对该情况下,需要全神贯注记好笔记,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活动,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主动作出回答,通过手,认真做好笔记,通过心,强化记忆活动。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才可称之为认真听讲,在该过程中,还需要对发散性思维给予关注,将课本的局限性打破,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理解的思维逻辑,熟练记忆有关公式,灵活运用相关的技巧。在结束课堂学习活动之后,关于习题方面,还应当对有关知识作出熟练运用。例如,在开展具体习题讲解活动时,针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依据所制定的计划,车间需要安装配置36台机床,任务完成预计需要若干周。再完成1/3机床的装配活动后,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比原计划少用一周时间。本任务需要进行装配活动的机床数量?这是在学生的脑海中,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所需利用的方法与公式,以及有关章节内容,有没有遇到过相同类型的题目,教师有没有讲过这类题型,利用次方程题型思考活动的开展,可以发现,其主要对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产问题的应用能力,作出考察,利用相关的笔记,该问题迎刃而解。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能加工抽象的理论知识,以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知识,刺激学生感官,拓展教材资源,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创新认知。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圆和直线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直线和圆的多种关系,并总结出其中的特点。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尤其是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形状和变化,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主动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积极主动变革教学方式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紧跟时代,符合时代特性。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再继续使用“填鸭式”教学法,而应一步步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启发学生想象。然后,教师可以开始尝试讲解新知识,为学生进行一些试验,跟学生一起探求答案。再次,教师可以归纳结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题目变型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题目变形后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最后,教师在单元学习完成后进行回顾,查漏补缺。
结束语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只“重”理论和分数的问题。在教学改革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质量,回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变革教学方式,注重单元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宋步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途径与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4(14).
[2]卜长琴.如何提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J].名师在线,2017(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