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72419880607XXXX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风景园林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化了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植物作为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在配置和规划中包含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内容。基于此,本文对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设施;养护管理
引言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规划的发展可以为城市建设和地方项目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具有较大的整体发展空间。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不重视风景园林建设,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没有按照相关概念进行,给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损失。基于这一背景,坚持在园林设计中对植物配置和规划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索更适合的发展路径,可以为未来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1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1.1植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可以使园林中不同种类的植物吸收不同地段的光、水和土壤养分,在预防和减少各种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环境污染包含多种因素,每种植物对减少污染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垂柳、荆棘可以有效净化二氧化硫;夹竹桃可以净化水银;一些树冠茂密的树木能有效阻挡烟尘;松科和杉科可以减少噪音污染等等。因此,园林设计中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景观空间的层次结构。
1.2功能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基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合理设计,使景观建筑更加人性化,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植物配置的功能包括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前者是园林建设中最基本的要求。社会功能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生态功能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植物配置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美化城市、净化空气、文化教育等。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充分发挥植物应有的价值。
1.3适地适树原则
适树,简单来说就是在合适的地方种植合适的树种,保证景观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保证植物的成活率。目前,景观设计应尽可能选择当地植物,为植物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条件,降低移植投资成本。
2景观植物配置和规划策略
2.1做好地理调查研究
运用有效手段做好地理调查和调查工作,是促进园林植物配置和规划取得更好成绩的前提。首先,地理、气候、土壤质量是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近年来产业调整力度加大和干预的思想,区域环境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园林植物的布局和规划不能采用陈旧的观念和理念,要结合当前的发展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和生态功能,为当地园林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自然灾害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原因。在调查过程中,应明确其对植物的影响,做好保护工作,以巩固研究成果。
2.2加强区域配置和规划
园林植物配置和规划在国家建设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区域配置和规划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景观植物规划要保证地域性内容,对整个景观起到协调作用,提高景观建设价值,达到预期目标。
2.2.1花木的有机结合
一些植物的树、叶子和花的颜色会随着季节而变化。因此,在它们的布置和规划上,可以利用植物丰富的色彩来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使园林更加动态。还有像银杏和枫香这样的树,它们的叶子会变色。叶子在植物生产中保持绿色,落叶后会变成其他颜色;树皮有颜色变化如悬铃木,树皮呈紫色或红色;植物花的颜色变化需要根据颜色、空间层次和花期来区分,例如石竹花颜色艳丽但花期短。在配置绘画中,要表现出植物的美,注意四季植物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区植物的不同景色。
2.2.2注意多层次搭配
根据植物的颜色和形状,实现植物搭配的层次性和趣味性,发挥拼布感缓解视觉疲劳,逐步实现独特景观形态的构建,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在植物的形态艺术方面,要求色彩和形态相互映衬。运用美学和人体技术,将植物形态与景观有效结合。比如半球形的黄杨木,匍匐形的床藤等。,应结合景观区设计的目标进行适当的构建,从而形成优美的艺术造型,保证植物能够按照设计目标生长,让形式美融入自然美,进而增强植物配置的效果。在植物配置与规划的趣味性方面,首先要考虑到植物配置能引起人的自然兴趣,一些平淡无奇的岩石和花卉经过合理的景观社会和搭配后的效果也决定了整个园林建
2.3 现场调整
施工现场配合过程主要是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适当调整。在 植物种植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从而将会对设计方 案的景观效果和设计理念造成影响,此时设计师则需要依据设计方 案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在不影响设计效果的情况下,解决出现的问题。现场调整环节是项目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其对预 期的景观效果能否实现有着决定性作用。此外,植物景观施工结束 之后,对植物的养护管理也十分重要,如果忽略了植物养护,那么再 好的景观也无法长久保持,虽然植物养护并不在植物尽管规划设计范围内,但是提醒施工单位还是十分必要的。
设的效果。在植物配置和规划过程中,要突出植物景观的造型和特色以及空间色彩的艺术性,并加入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
2.4做好植物维护
做好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与规划,能够更好的提升整体 设计上的效果与质量,但是在后期的维护方面,也应不断的 改进调整,为园林创造出更高的效益。首先,要结合植物配 置与规划的差异性和地方工作限制条件等因素,构建植物维 护体系,为提高维护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其次要有效 的利用现代化技术,比如在园林植物配置与规划工作中,加 强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实际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实时远程指导 和干预,保证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不断的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最后,做好防护体系的建设,比如一些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植物会受到暴风暴雨的影响导致受到损失,园林工程建设方 面就需要加强防护工作落实到位,为未来环境做出更多贡献。
2.5 苗木适当修剪
苗木修剪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植物种类与生长情况决定, 修剪前养护人员需要细心观察,根据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修剪方 法,避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比如修剪灌木 时,需要按照灌木的生长形态进行修剪,每次修剪都需要按照初次 修剪进行,保证灌木的正常生产,同时美化环境;修剪常绿乔木时, 主要修剪干枯的树叶与密集部分,修剪过程中修剪流出部分,确保 乔木处于平滑状态。修剪时避开预留的枝芽,避免对其产生损伤,修 剪完成后在修建部位涂抹防腐剂,避免出现腐烂现象;修剪藤本植 物时,首先,剪掉没有依附墙面的枝条,修剪其死枝,腾出更大的生 存空间,保证藤本枝条可以铺满整个棚架。
2.6 做好病虫害预防
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做好 病虫害预防提示工作,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治理病虫害,在降低病虫 害发生几率的基础上提高植被成活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 作:首先对经常出现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并消灭; 其次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结合人工与化学防治。比如,可 以合理搭配植被,选择一些具有驱虫抗病害功效的植被,降低病虫 害发生概率,促进园林整体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提高;最后分区化管 理园林植物的养护与管理,依据植被的特点采取具体养护措施,及 时修剪也可以提高植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7绘图软件的综合应用与配合
植物景观质量高的生活环境,具有小范围调节气候,提高景观美感的优点。设计要求绘制植物平面图和立体图,并在平面图上明确标注不同植物种类的位置和种植范围。施工图设计一般应满足植物种植和施工设备安装的需要,也应满足非标准设备生产、施工和预算的需要。设计文件中应有设计说明和图纸,植物种植施工设计图纸应清晰明了
总结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园林设计中,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从长远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和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的价值,从根本上促进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晶晶.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研究[J].江西农业,2019 (02):64-65.
[2]郝燕,董成林.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19(02):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