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忙丙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尤其是基层群众,作为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的关注程度在提高。文章基于新时期背景下,首先从群众、文化和社会三个角度介绍了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接着重点从多个维度提出 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希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管理措施
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行也是推进我国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为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利益,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此的重视程度,从多个角度实行有效的建设和管理措施。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建设,发挥出政府的引导作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多元化;群众文化内容的新颖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的群众队伍。
一、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
(一)基层群众角度
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实行,有助于提高基层人民的文化素养,这是活动开始最直接的作用。群众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针对表演的群体,或者是观看的人员,每个人在娱乐的过程中都能获得一定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认知范围,对基层群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二)社会发展角度
文化活动的推进,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群众的公共参与意识,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三)文化传承角度
对于一些偏远的乡镇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进行,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基层群众围绕着当地文化特色,创新活动形式,在尊重传统文化的时候,也应该秉承着内外兼容的原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让全世界的人看到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措施
(一)加强建设,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离不开政府的合理引导,构建文化服务机构,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增强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望程度。文化站存在的目的是为人们文化活动的实行提供保障,也是大众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具有极为明显的社会作用。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应该采用积极、正能量的主题鼓励群众参与,减少负面新闻的传播范围,从根本上拉近文化群众的联系。
首先,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文化站所配备的设施应该符合基层群众的基本需求,如电子阅览室,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定期检查电脑,确保群众利用计算机查阅资料,阅读最新的新闻动态。同时,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需求,搭配足够多的新书和报告,如儿童的漫画、老人的报纸等,利用多功能室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体现文化建设的作用。
其次,加强文化站长的责任意识。作为文化站的领导人员,站长应该具有极强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科学管理,体现硬件、软件设备的作用。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灵活应用信息设备,对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并在其他方面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最后,完善文化活动。乡镇文化站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优势资源,组织文化活动,让基层群众参与其中,完善群众基础,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体系。例如某乡镇文化站组织体育活动,将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核心,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乡镇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多元化
群众文化活动的进行应该深入到人民生活中,选择的活动具有代表性。尤其是在新时期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工作,结合时代发展变化,引导群众体验生活,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主动弘扬传统文化。一方面,通过具有现代元素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基层群众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到其中;另一方面,将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进行有效结合,感受群众的生命力,认识到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不仅是宣传党的先进思想,同时也能引导社会大众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探索和分析,引导人们追求更为健康的生活。
所以在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时候,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原则,创新活动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出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展现民族风采。
例如在某市的创新基层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中,表演了民歌《采青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和《打岔》等。其中《采青歌》是安州山歌,完美展示了安州地方特色,它是几百年来勤劳辛苦的安州人民共同努力所积累下来的财富。表演者也和当地的人民群众进行交流,让扎根于基层的群众文化“活”了起来,当地文化馆创新了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由此可见,基层文化工作者应该结合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发展,最大限度丰富文化的内涵,提高当地群众的是吸纳过文化素养,让每位群众都能认识到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努力为和谐社会发展做贡献,绽放文化之光。
(三)群众文化内容的新颖和创新性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抓住重点,丰富和创新互动内容,加强对本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如传统节日中,组织民间艺术表演,弘扬文化遗产,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中,应该广泛接受群众和专业人员的建议,结合当地的人才、资源情况,寻找突破点,做到真正的因地制宜,使文化效益最大化。此外,加强各个院校的合作,保持文化建设的新鲜力度,如近些年部分明星来自于农村,以及优秀的表演团队,为基层文化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并在发展和推广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为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的有效建设,采用文化+思政教育的形式,优化活动内容,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基层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从思政活动中拉近群众和党的距离,带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此外,文化站还依托各个乡镇的文明实践站,开展“爱我前程”的主题活动,邀请老党员讲红色历史,激发广大群众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努力创业的精神。除此之外,文化站利用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利用文化小广场,实行扭秧歌、做月饼、划龙舟等民俗庆祝活动,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四)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的群众队伍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始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应该找准核心点,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将文化和教育联系在一起,如地方学校则是开展文化宣传活动,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或者有文化站组织,将艺术爱好者组织在一起,实行系统培训,学习更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做贡献。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中,充分体现群众力量,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加强对各项文化的管理和指导,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合理的文化监督机制,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向着光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为满足乡镇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以群众自主参与、政府合理引导的形式,开展文化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文艺团体的表演队伍,其中包含了扭秧歌、锣鼓、扇子舞等,通过文艺演出的方式,最大化丰富基层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依托文化馆和文化站等基地,对艺术爱好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鼓励他们创作出符合新农村发展,而且内容丰富的剧本段子,带来更多优秀作品。从最终的活动建设结果而言,结合因势利导的结伴原则,借助现有的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形成独特的文艺演出团队,并进行大规模扩展,实现“一村一品”群众文化建设。随着整个队伍的扩大,大众参与的积极性也获得了提升,开始在乡镇上进行巡演,让农民走到一起,共建和谐文化,创造美好生活。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文化的需求程度也在增加,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此的重视程度。而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体现出文化的引导作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弘扬先进文化,以此来促进地方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蕾.关于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探讨[J].幸福生活指南,2018,000(041):P.1-1.
[2]肖静.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31(007):312-313.
[3]谈静.中医院环境文化建设研究——以江苏省中医院环境文化建设为例[J].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7卷21期,193-195页,2020.
[4]李丽丽.新时期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浅论[J].文存阅刊,2017,000(016):68,67.
[5]陈程.关于加强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卷宗,2017,000(016):23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