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倪雅琴
[导读] 摘要: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与人们生活有着紧密联系。
        上海浦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0120
        摘要: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与人们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为优化市政工程建设质量,规避污染问题,将绿色施工技术融入其中是非常必要的。该技术应用可在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保护周边环境,减少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促进城市发展。本文就对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技术措施;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人、城市、环境三者间的协调发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增大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及破坏问题的产生,进而为行业发展及城市建设目标的达成奠定坚实基础。
        1绿色施工的基本概念
        绿色施工就是实现施工过程的低能耗、轻损耗、轻污染。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编制完整可行的施工管理方案,对所需材料、设备、能源及排放的废弃物展开全程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材料利用率,减轻能源损耗,减轻环境污染,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
        2绿色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意义
        2.1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重型机械设备的使用,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扬尘污染和噪音污染。而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合到市政工程施工中,则可以结合施工现场概况,编制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各施工环节、各道施工工序的科学性与节能环保性,最大程度的减轻施工作业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2.2提升资源利用率
        现阶段,市政工程施工由于受到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资源过度浪费的现象。这也使得市政工程的施工成本激增,影响了整体工程的综合效益。而贯彻落实绿色施工理念,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大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合理控制投资成本,推动市政工程建设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3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
        在宣传和推广绿色施工理念方面,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与模范带头作用。以政府部门为牵引,合理运用绿色施工技术,带动各企业运用绿色施工技术,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调动企业及个人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在增强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全民环保的有利局面。
        3.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以某城市北环大道修缮工程为例
        以某城市北环大道修缮工程为例,该工程建设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加强出行畅通性。工程横跨三个行政区,规模较大,全长约19.5千米,宽度在78-132米之间。由于该工程属于整个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核心部分,承担的交通运输压力较大,所以采取主道与辅道相结合的运输方式。主道为双向八排车道,辅道为双向四排车道,且主、辅道均设有临时停靠区,可供存在突发状况的车辆临时停靠。主路工程路面由沥青混合料铺筑而成。为形成完整且相互连通的交通路网体系,主道与辅道相连通,在不影响交通运输正常秩序的前提条件下,合理设置出入口。对港湾停靠站与人性天桥进行合理设计,充分满足物流运输与人们的正常出行需求。使用隔离防护带代替原有的中间隔离墩。铺设人行横道,规划专用车道;交通设施及管线施工。该工程涵盖专业知识较多,如园林绿化、给排水、电气、路桥施工等,总造价在7.5亿左右。
        3.1施工组织设计方面
        施工团队通过现场考察得知,该工程临近自然景观区,而且属于交通网络体系的重要分支。为最大程度的减轻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保证现场周边交通运输的良好运转,施工团队决定以传统施工技术为主,参照绿色施工标准规范,制定施工组织规划设计方案。该方案重点内容如下:
        3.1.1构建完善的绿色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由于改造工程施工周期紧张、施工任务量繁重,且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所以有必要对整体施工流程、各施工环节及各道施工工序展开统筹规划与协调安排,使各分项工程在规定期限内交工;结合各分段工程的基本特征与施工要求,制定完善的场地开发与规划方案,对各空间范围展开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空间范围利用率;由于该工程属于城区快车道,里程数长,分支线路多,交通运载量大。所以有必要制定详细的交通疏导规划方案;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优化施工机械设备调度,确保各类重型机械设备有条不紊的入场和退场,发挥机械设备的优势与作用;在各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全面考量材料、设备、人工、环境及技术五方面关键要素,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节约投资成本;将环境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体系,对扬尘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废弃物污染等进行合理控制,减轻生态环境污染。
        3.1.2材料使用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而大部分原材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为此,项目部应积极组织开展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
        1)该路面改造工程以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主,总面积约11478.47m2,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这不仅可以改善路面工程使用性能,延长整体道路工程使用寿命,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保护保养费用,减轻运管单位的经济负担。
        2)该工程不仅采用密封性良好的黏结材料,而且还铺筑以级配碎石为骨料的防水稳定层。由此,有效解决了传统路面结构与施工技术存在的横纵向裂缝、车辙和泛浆等问题。
        3)采用环保型透水砖铺设人行道,一方面可增加路标下渗率,减少持续强降雨季节的地表径流,补充地表水,另一方面,确保行人的正常出行。
        4)该路段部分区域配置了太阳能路灯,部分区域配置了高压节能钠灯,太阳能路灯采用光伏电板积蓄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路灯照明使用,减轻电能损耗。高压节能钠灯会结合照明需求自主调控亮度,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减轻市区内光污染。
        5)人行天桥所使用的箱梁和桥墩均为预制加工和现场装配的,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还可降低行车产生的噪音分贝。在居民区密集的路段设置消音降噪装置,减轻交通运输对周边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6)道路中间原有的防撞隔离墩被绿化隔离带所替代,既可以阻隔行人横穿马路,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概率,又可以减轻机动车驾驶员的视觉疲劳,美化环境,吸收机动车尾气和灰尘,净化空气。


        3.2环境保护方面
        市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污染问题较多,如粉尘、污水、噪音和大气污染等,需合理应用绿色施工技术,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美化城市环境。结合本工程项目特征,采用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包括如下几种。
        3.2.1扬尘
        一是扬尘种类及成因。扬尘是市政工程建设中最常出现的污染类型,主要分为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和风蚀扬尘这。其中道路扬尘对于空气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道路扬尘产生原因有:路基施工中存在较多的土石方开挖工作,机械作业与风力的共同作用引发扬尘污染;水泥、废料的胡乱使用及随意堆放,也容易引发扬尘;混合料在拌合过程中易产生扬尘;运输过程或在较为干燥的道路行驶中,会存在扬尘污染。
        二是扬尘污染处理措施。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施工现场内设置围挡结构,降低风速,控制扬尘污染的产生;在土石方开挖作业中,开挖产生的余土要立即运出施工现场,并放到指定区域加以管理,防止随意乱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运输过程中要设置遮挡物,对于在干燥路段上行驶产生的扬尘,可采取洒水等方式对其加以管控。日常作业中注重道路清洁,减少杂质或污染物的产生;运输车辆的车轮也要定期清理,以免沾染土层,干燥脱落后破坏施工环境;临时设施或材料应放在指定的临时围挡结构内;合理设置防尘保护围栏,削弱散装水泥四散带来的扬尘污染。
        3.2.2噪声
        噪声污染对于周边居民生活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如果不能展开科学管控,就容易增加矛盾的产生,阻碍工程作业的顺利进行。噪声污染以大型机械设备运转、钢管脚手架搭建和拆卸、石材和木材切割、铣刨机铣刨路面、摊铺机摊铺路面、压路机碾压路面等产生的噪音为主。这些噪音不仅会对校园教育、公共医疗、商业办公以及养老服务等特殊行业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扰乱城市秩序。在噪音污染防治处理上,先要按照国家现有规定要求对工程作业所需设备设施、车辆实行科学分析和选择,尽可能选择噪音较少的设备设施,并做好设备定期养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监测,对于超出标准分贝的声音予以及时处理。正常情况下,白天施工噪音分贝应控制在70dB以内,夜间控制在50dB以内;对于周边是医院、居民区的施工场所,要对施工时间予以科学规划,尽可能避开夜间施工。如果需要连续作业,应先向上级领导提交申请,并与周边场所负责人展开沟通交流,确认可行后,方可开展施工。禁止在不经过审批的情况下,私自施工;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周边,应做到低速行驶,禁止鸣喇叭;设置隔噪设施,对噪音分贝实行人工把控,减少噪音污染带来的影响。
        3.2.3水源
        近年来,城市所排放的废水总量不断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其中,市政工程施工是废水的主要来源。结合以往积累的实践工程经验可知,污水主要来源于物料运输车辆清洗废水、混合料拌制多余废水、浇筑成型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废水、自然降水形成的污水径流以及临时生活区废水等。这些未经净化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流域中,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减少生物物种,还会对居民的用水安全构成威胁。
        水污染处理中,建筑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沉淀池和净化池,将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引入沉淀池内,通过一系列处理措施,对废水实施净化处理,剔除其中含有的泥沙和杂质,再排放到指定区域内。部分处理后的废水可直接应用在地面、车辆冲洗中,降低了施工中水资源消耗量;混凝土养护费水经过处理后,可直接排放到市政污水管道内;施工中产生的浑水,可通过排水沟或抽水泵将其集中到某一区域共同处理,在经过沉淀净化后,被二次应用,避免资源浪费;在工程建设区域合理规划污水排放管道,开展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
        3.2.4固体废物
        市政工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又被称之为建筑垃圾,种类多样,储量丰富,如果不能及时对固体废物实行快速处理,在工程现场的随意堆积会加剧施工带来的污染,破坏周边生态环境,既阻碍工程作业的进行,又会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目前,市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固体废物有:施工前区域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杂物,如杂草、塑料、熟土等;土方开挖时产生的余土;原有路面破除废料;工程原料的剩余边角料;临时基础设施拆卸废弃物以及废旧电池等有挥发性、有毒害性且无法短时间自然降解的废弃物。对于存在的固体废物,可采用以下方式加以处理:
        在施工作业开展前,场地清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要求集中放在同一地方,利用科学手段对其处理。如果处理出来的废物中有可回收利用的废物,可将其运送到指定位置,重新加工利用;土方开挖中产生的余土,部分用于回填作业,部分可运送到集中处理区,减少现场堆积;产生的废料除部分用于路基回填外,剩余材料可加工成再生骨料,应用到砖材料制作中,加强砌筑效果;分类回收边角料,集中运输到废旧物资回收站,经回收站二次加工处理,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对有毒害性废弃物进行封闭销毁处理,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杜绝非相关人员随意接触。
        3.2.5废气
        市政工程中废气的产生以车辆排放尾气、燃料燃烧废气、电焊烟气为主,在对处理和解决时,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现有的规范要求开展作业,根据废气种类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要控制好燃料使用量,条件允许下可直接以清洁型能源代替燃料,满足作业要求。再者,对废气排放量加以把控,部分废气可通过回收利用降低排放,减少污染的发生。
        3.2.6光
        光污染一般都是由电焊或夜间照明系统导致的,在对其实施处理时,设置封闭作业空间,配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止电焊强光对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对于光线敏感区域来说,要求相关人员在施工作业开展前,编制防强光的相关措施和方案,注重科学防护,减少光污染出现;对于夜间施工存在的照明问题,可对照明线路实行合理规划,使其集中在施工区域内,削弱对周边建筑和居民的影响。一些不需要精准照明的区域,可选择暗光线来保证视野清晰度,降低强光影响。
        4.结语
        市政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为规避工程建设中污染问题的产生。在绿色理念落实中,应从噪音、固体废物、水源、扬尘和光等多方面入手,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保护工程周边环境,进而实现现代工程建设发展目标,加快绿色城市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徐伟琼.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探究[J].城镇建设,2020,000(004):6-6.
        [2]张明非.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探究[J].电子乐园,2019(7):0368-0368.
        [3]张明非.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探究[J].产城(上半月),2019(6):0180-0180.
        [4]谭春红.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研究[J].居舍,2019(07):69-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