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江志平
[导读] 小学数学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性元素

        江志平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镇第二小学 湖北 鄂州 420703
        摘要:小学数学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性元素,将有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复杂性、逻辑性等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若无法有效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公式,那么学习数学将很吃力,很难灵活多变的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这里就以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做探讨,并提出策略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内涵;策略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有句俗话说的好,经验来源于生活,而我们所学的知识也同样如此。要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就应该将其回归生活,从生活实际应用出发,挖掘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内容,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生活化”等教育理念,这些都强调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将生活化的教学、生活化的体验、生活化的场景带到教学课堂,学生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数学教育环境,并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概念。生活化的场景能够触摸、看得到、感受得到、更能够亲自体验,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有利于营造教学氛围,同时生活化场景引入数学问题也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其中科学的引导,将保障教学充满趣味性、活泼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宗旨。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构建策略
        1.语言的生活化,为生活化教学奠定基础。
        小学生对生活化的场景异常敏感,不管从思维、兴趣,还是行动,生活化教育否更贴近学生的思考学习习惯,这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因此,在构建生活化教育场景中,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化的教育细节,让生活化气息浓重,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接受程度才能更好,学习效果才能更出色,因而,教师平时的上课态度、上课语言应该更接地气,以生活化的思维来构建语言艺术,贴近实际,加快学生发展。
        就比如说,在小学数学中讲到“利息”这一个关于数字的概念,学生对其没有任何印象,问学生学生也不明白,很难解释其概念。之所以这样,在于学生时常向父母要钱,而这样得要钱并没有收取利息,所以学生对其一无所知。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生活化的语言举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理知识,如:教师今天大工资了,大概有五千块,我想平时还有生活用的钱,工资暂时用不上,但又怕被人偷,你们给老师想想办法,我该怎么办?学生们七嘴八舌的思讨论,最终有一个学生讲到:老师,可以存银行。教师听了马上问道:你们有没有存过钱,存钱需要注意点什么,你们知道什么指示,可以跟我讲。学生们听了纷纷思考,回忆大人们存钱的场景,于是有人说道:存钱在银行可以拿到报酬,存的多的多。于是教师连连点头,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利息。而生活中多赚的钱就是所谓的利息。同时教师又讲到:我该存存定期还是活期?你们帮我算算利息吧。通过这种生活化的交谈,学生对利息有了新的理解,在学习上也更轻松,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理解效果。


        2.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情境
        生活化场景的选择应该把握趣味性、常见性,易理解性。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场景,学生的兴趣、反应能力、思考效果都会有显著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就可以积极构建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处理数学问题,更贴近应用效果,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处理问题,获得体验、经验上的提升。
        就比如说,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数学计算题:125—98+2=29。在教学过程教师就可以这样举例子,如小明的妈妈身上总共有125块钱,在与小明一起逛超市的时候,小明看到了一个自己心仪的玩具,死活不走,非要妈妈给自己买,于是妈妈只好给小明买下了这个玩具。这个玩具价格是98块钱,妈妈给了售后元100块钱,售后元又给小明的妈妈两块钱,问现在小明的妈妈还有多少?学生们听了后就思考,给了给了100块给售后元,售后元又给了小明妈妈两块,所以,计算应该是126—98+2,最终还剩下29块钱。这种生活化的例子学生们充满了兴趣,对数学题的理解也更深刻。
        3.问题生活化,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的小学数学存在着不少的抽象性知识与模型教学。这类教学若单纯通过教师指导,是很难让学生明白知识,引发学生兴趣的。数学中的抽象性知识与内容需要需要转换,以生活中的原形来替代,才能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学生以实际生活来联系知识,学生的理解效果将事半功倍,同时对数学也不会心生畏惧,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获得强化,有利于加快学生高速发展。
        就比如说在教学中学习“平均数”的知识,这个时候就可以在班级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以组为单位展开生活化背景的活动。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测学生的体重、身高,或者了解学生年龄,并将这些信息统计出来,让学生思考哪个数最高、哪个数最低,平均数又是多少?通过这种生活化举例,学生对平均数有了一个了解,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表现的也更灵活。,又比如,在学习路程相遇类问题时,这类教学抽象,不少学生都很难解决问题,而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就可以亲自带领学到操场进行实验,如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教师分别带两个同学进行操场演示,生活化的演示学生对路程相遇、同向、追赶等路程问题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而再遇到这类问题,借助生活化的场景,学生也能轻松解决。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明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强调其重要意义,探求其实现的方式以及应该要注意的问题,深刻认识到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就如陶行知所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所以,无论哪个学科的课堂,都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尤其在小学阶段,这其中又以数学课堂的知识最为抽象难懂。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行生活化教学就必然是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寇宗月.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20(78):89-90.
        [2]王木贵.情境教学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卢德斌.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1):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