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开放式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刘灿轩
[导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中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成为新趋势,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最大限度上实现生物学的价值,并为社会培育实用型的生物人才。开放式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时空开放的特点,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构建开放式的高中生物课堂。

刘灿轩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445000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中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成为新趋势,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最大限度上实现生物学的价值,并为社会培育实用型的生物人才。开放式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时空开放的特点,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构建开放式的高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01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过去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特别是针对高中生物这样的课程,高中生物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很有必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夯实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给高中学生构建一个开放式模式的课程,成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灌输性方法进行教学,以让学生在短期内,最大限度上学习生物知识为教学目标,这样高中生物教学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被抹杀了,加上高中教学目标的畸形,但在新课改的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被改变,而开放式教学模式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优势更适合时代要求,也更有助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民主、平等的高中生物课堂。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现课堂导入开放化
        实施导入开放性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多种。
        1.“挖掘生活出问题”,如“黄豆种子在萌发成黄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减少了”,关于这一说法,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有机物减少了,而黄豆芽的重量为什么增加了呢?”就这一问题,可进入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的学习。
        2.“捕捉热点出问题”,生物领域中有许多热点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试管婴儿”、“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并适时导入新课,可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3.“追根溯源出问题”,如分析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规律。
        4.“错误案例出问题”,例如讲述酶的概念时提出“酶就是生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到底是不是呢?”带着疑问顺理成章地进入相关学习。
        二、教学的时间、空间和内容的开放化
        图书馆、互联网、动植物园、农田、养殖场、野外等都是学习的好场所,教师要勇于打破“惟书至上”的观念,重组教材内容,根据当地的条件,拓宽教学内容,充分开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大胆走出课本,走进自然,走进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特别值得生物学教师的借鉴,生活既是生物课堂:一份普通的体检报告单可以学到生物知识;诗句、谜语、谚语中蕴涵着丰富的生物知识;做凉拌菜时联系植物细胞渗透失水的原理;吃香蕉时回想三倍体植物不能产生种子的道理;到玉米地里寻找雌雄花合生的玉米穗,感受基因突变的神奇;到山坡上抓蝗虫,体验保护色的生态学意义,等等。此外,师生共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中、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枯竭、基因工程等。


教师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善于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地从生活实践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习惯,让生物课堂最大限度地向课外的时空延伸。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化
        1.引导参与,自主探究
        新课程的一项改革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足够的主动探究的机会,主要目的不在于探究所获得的结果,而是要让学生看到这些结果产生的整个过程。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掌握知识”意味着同时要体验与这些知识共同存在着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出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就前面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尽情的畅所欲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多问善问,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可想,有问可提。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去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模式,使学生较快地对问题有一个从感知而进入理解的机会。
        2.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思考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思考,即使他的想法出现了偏差和错误。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独立的主见,是他在尝试着超越已有的经验世界;即使出现了某种错误,也证明他在主动思考和谈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而不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一个同学出现创意或错误,如果教师认为它确实有价值的话,就应该让他起到激发更多学生思维的作用。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与回答就不仅仅是对教师的配合,而更是他们对教的过程的积极参与。如果我们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思考、新经验,使之成为教学资源,那就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的生命活力。
        四、作业设计的开放化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放式教学课后不是每节都布置作业,也不是人人都是同样的作业,可以适时恰当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目的选做题。还可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设计A、B、C三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开放式作业的实施,变教师的统一布置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变完成任务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两点:一是完全抛弃课后习题的错误做法,因课后习题毕竟是专家教授亲自审定的,即使再简单,也值得一做。二是长期给学生补充作业的错误做法,这样我们又会跳进应试教育老圈,故笔者认为研究性课题这一真正开放式的作业,应作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高中的生物教学方法应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创新,发放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改变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通过使用“指导——探究——创新”模式和“综合——创新”两种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高中教师轻松完成生物教学目标,所以说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使生物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放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在教学中应关注学习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德梅.探讨高中生物课外作业的开放性[J].速读,2014(4).
[2]韩凡.如何看待高中生物的开放式教学[J].学周刊,2014(6)
[3]辛贝.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活用启发式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41.
[4]余国耀.开放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19(17):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