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体育游戏活动 培养幼儿阳光心理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赵璐
[导读]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幼儿是十分喜欢体育游戏的,基于幼儿体育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基于此背景,对创设游戏情境,丰富心理体验;开展游戏闯关,培养心理品格;基于游戏活动,促进心理稳定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璐   白马镇中心幼儿园  322205
【摘要】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幼儿是十分喜欢体育游戏的,基于幼儿体育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基于此背景,对创设游戏情境,丰富心理体验;开展游戏闯关,培养心理品格;基于游戏活动,促进心理稳定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体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019-02

        当前,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不断加深,相应对于幼儿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幼儿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如何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同时,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网络上传播的幼儿心理方面问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并且对幼儿园所开展的儿童心理教育方面工作也不断提升要求,而学校和教师也在逐渐提升对于相关教学方向的思考和重视程度。体育游戏是幼儿十分喜欢的一种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更是他们形成阳光心理的“利器”。
        一、创设游戏情境,丰富心理体验
        幼儿教育有别于小学之后的教育需求,不仅要为幼儿提供学习各种知识和生活能力的条件,同时也要注意对其心理方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服务于今后人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校方和教师应当从开展日常教学的场景加入对幼儿心理教育的积极影响,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要带动儿童彻底激活身体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在其兴致和情绪都比较高涨时适时加入一些对其心理方面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教学内容。
        例如,一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选择了幼儿们最为喜爱的集体活动“小鸭子跑跑”作为心理教育的切入点。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家长对教学内容进行参与配合,带领幼儿一同动手制作需要用到的“鸭子头饰”等游戏道具,充分调动起幼儿对游戏的期待感和积极性,让幼儿在学校开展相关活动时可以认真地投入到游戏的参与之中。教师在游戏开始前要向幼儿演示游戏的规则和流程,确定其充分理解之后再开始“小鸭子跑跑”游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得到体能的锻炼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并且对于与其他幼儿沟通交流进行熟悉,达到将心理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程中的目的。
        又如,一位教师在进行“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前,就通过家校联系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道具制作,以此来增强幼儿的游戏参与感。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下,幼儿在家长的配合下自主选择喜欢的音乐,依照自己的喜好制作道具,对于游戏也有了更真实的体验感。如此一来,在游戏正式开始后,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实现了高频的课堂互动。教师的这一做法,让幼儿从动手实践到与他人协作,帮助幼儿克服了种种心理障碍,也顺利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体育游戏之中,强化了幼儿的心理体验。
        二、开展游戏闯关,培养心理品格
        幼儿对于游戏是十分喜欢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为他们设计闯关类体育游戏,以此培养他们的心理品格。
        1.在游戏闯关中培养受挫品格
        锻炼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一项主要目的,所以教师在安排体育科目教学的同时,要注意课程游戏活动的难度,如果难度过于简单会造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强,并且无法将培养其受挫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体育科目教学之中。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安排了“二人三脚”游戏项目让幼儿进行参与,并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设置了不同的难度档次,一开始只是要求两名幼儿以“二人三脚”的形式向前跑十米,在幼儿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长度并且组织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幼儿开展竞技,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自己身体运动能力的极限,另一方面也能让其在较为困难的挑战下培养坚持的性格,同时还可以锻炼其下肢大肌群的活动能力和两人一组的协作能力,以及公平竞技精神。如果在校园场地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二人三脚”活动的场地中摆放一些幼儿能够通过但却有一定难度的障碍物,两名幼儿面对一个障碍物时需要进行沟通和交流,或者互相配合才能越过障碍。同时,在尝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失败的情况,幼儿也能够正确理解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关系,即达到心理教育中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设置阶梯型的活动难度,可以一步一步鼓励幼儿挑战更高难度的活动内容,并且对其战胜困难的成就感进行认可和奖励,幼儿也能在挑战活动难度的过程中明白并不是所有游戏都是可以不加思考去完成的,进而养成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
        2. 在游戏闯关中培养意志品格
        何为意志呢?良好的意志品质,既包含了不屈不挠、不畏艰难的精神,也包含了自信、自主的信念。幼儿的意志品格还不是很强,培养他们的意志品格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例如,我在体育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在第一次接触到竹梯活动时,普遍表现畏惧心理,害怕自己跌倒,有的孩子甚至不敢独立过竹梯,希望得到教师的搀扶。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心理的恐惧,我给幼儿们讲了“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告诉孩子们红军战士为了救国,英勇作战,克服了自己的心理恐惧,以此来打破幼儿对过竹梯的恐惧。听完故事后,部分幼儿深受触动,勇敢地独自向前,跨过一个个竹梯。又如,在学习跳绳时,我发现自己班级里的潘同学虽然练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跳绳技巧,依旧没有学会跳绳,就在他快要放弃时,我及时鼓励他,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最后,潘同学在我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学会了跳绳。
        现在的孩子由于被家长们过度保护,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坚强的品质也是教学目标之一。体育活动既是一项活动,难免会有磕碰,不能因此就轻易掉眼泪。为了培养幼儿坚强的品质,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勇敢的小兔”、“学做解放军”等游戏,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幼儿坚强的个性品质。
        三、基于游戏活动,促进心理稳定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限制,其对于外部世界是以恐惧和不自信的情绪为主,体育中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其对于自己身体和活动能力的自信感,并且,能够让幼儿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这样,自然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活动教学效果。
        1. 基于游戏活动,培养耐心心理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专注力很难长时间进行维持,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其注意力和专注力,并且包容幼儿无法集中精神参加活动的情况,不能简单粗暴对其进行批评,不然可能会引起其对本身就比较陌生的活动产生惧怕心理,下一次的体育活动中将会更加不配合教师的教学节奏。同时,在幼儿参加活动受到一定的挫折时,教师要及时跟进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安抚,帮助其缓解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和身体上的疼痛感等,鼓励其重新鼓起勇气继续对项目进行下一次的尝试和挑战。教师还可以伴随在幼儿的身边,陪同其共同完成活动项目中的每一个步骤,对一些比较困难的环节,将自己设定在与幼儿平等的角度进行相关演示,促进其完成相关活动内容的挑战,建立自信心。
        例如,一位幼儿园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引入了“双边桥带球跑”的活动项目,要求幼儿抱着一个圆球在无法清晰观察脚下情况的条件下,从一个高低不同的双边桥上通过,来培养幼儿对脚下路况的感知能力和平衡能力。在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幼儿的第一次尝试都会在上桥不久之后宣告失败,并且掉下双边桥。虽然教师会在双边桥下准备相应的软垫作为保护措施,但是幼儿掉落带来的惊吓和一定程度上的身体痛感依然会让大部分幼儿嚎啕大哭,这时候教师就要正确安抚每一名幼儿的情绪,并且鼓励其继续进行尝试,最终达到挑战成功的目标。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作为幼儿园体育教师,不仅要考虑为幼儿安排科学合理的活动项目,也要同时注意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对情绪不高或者受到挫折的幼儿进行安抚,否则可能会造成大部分幼儿对于还未尝试的项目心生恐惧并产生抵触情绪。而适当在幼儿中树立起一些成功尝试的范例,不仅可以让其他幼儿观察如何正确完成相关项目的挑战,也能对作为范例的幼儿建立自信心和成功完成项目后的正向反馈机制,在下次有新的挑战项目时,其更加乐于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第一个尝试或示范,为其他幼儿做出榜样。
        2.基于游戏活动,培养细致心理
        从幼儿的心理特征来看,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应该以机械化的形式展开,而要注重新鲜感的维持。例如,在开展“走双边桥”游戏时,发现大部分幼儿都掌握了过桥的技巧。此时,教师就应该适当的变更游戏规则,增加游戏难度。这一做法,一方面能够维持幼儿的新鲜感,一方面又让幼儿的平衡感进一步得到锻炼。
        当教师与全体幼儿讲解完规则,进入到独自联系环节时,教师发现小涵的动作掌握不够到位。于是,教师对小涵进行了单独指导,边看小涵的动作边对其进行指正。接着,又手把手地带领其完成练习。在观察中教师还发现,部分幼儿从矮平衡木转换到高平衡木时,习惯性用手搀扶。为了实现提升平衡力这一目标,教师让部分动作规范的幼儿进行了展示,让其他幼儿注意观察,同时,教师也会进行讲解,向幼儿们传授保持平衡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幼儿一日活动教学中,引导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体能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幼儿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科目,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校方和家长的重视。幼儿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对幼儿心理教育的相关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今后的顺利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梁九清,关金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成长[J].课程教育研究,2019 (44):230-231.
[2]龙素华.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7(18):201-202.
[3]吴雪玲.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2003(4):111-113.
[4]张冠琦.幼儿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学周刊,2019 (22):177.
[5]马新琳.呵护心灵  健康成长——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J].甘肃教育,2019 (0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