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7月   作者:杜虎龙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等先进施工技术涌入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彻底改变了传统砖砌施工的单一方式,尤其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更多的高层建筑充分运用了混凝土施工工艺,显著提升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也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浙江浙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杜虎龙    31003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等先进施工技术涌入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彻底改变了传统砖砌施工的单一方式,尤其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更多的高层建筑充分运用了混凝土施工工艺,显著提升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也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其本身是一项兼具复杂性和技术性的工程,要求施工人员运用专业的技术,这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内容。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控制生产成本,优化混凝土材料的结构、能够通过合理的混凝土强度,制定合理的控温措施、分析温度建模。
        1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介绍
        城市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十分重要,同时在建筑施工中,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家对建筑工程施工突出的高标准与严要求,建筑工程建筑中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进行了重新审视,特别是施工质量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施工材料合理配比。根据结构的施工标准开展有效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认识到水泥凝胶方面的作用,根据具体参数比例按顺序添加砂、石以及水、添加剂等材料,充分搅拌后得到混凝土材料。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及时运输混凝土到工程施工区域,做好混凝土强度检查,严格按照技术质量要求展开质检工作,如此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当然实际施工期间,如果不能保证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配置,就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施工完毕,还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否则混凝土质量得不到保证,也会影响到整个施工的质量。一定要注重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材料准备方面,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确保所有施工环节操作到位,在全方面规范施工处理下,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并做好处理工作。
        2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原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是导致建筑施工中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混凝土骨料中泥土等杂质太多,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在施工中容易出现裂缝。其次,没有科学合理地控制骨料的级配系数,导致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不达标,出现蜂窝等不良问题,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发生裂缝问题。最后,没有合理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导致在浇筑后结构强度不高。
        2.2养护问题
        受到建筑混凝土浇筑养护要求的影响,做好养护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开裂问题,还能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而在我国实际建筑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对养护环节不够重视,甚至考虑到模板周转费用和工期的要求,常常发生提前拆模的情况,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也是屡见不鲜。在养护阶段,习惯于不按照养护规定进行浇水和养护,甚至没有明确的养护要求,根据冬季施工规定,虽然做了养护措施和方案审批,但是能够按照要求实施的单位也不多,在养护期提前负重、活动钢筋接头等养护不到位的问题十分严重。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要点
        3.1合理选择材料
        建筑材料是影响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和质量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不同类型、不同标号的水泥性能也各不相同,在混凝土配比时不可盲目使用,应选择强度好、耐磨度高的硅酸盐水泥。


砂石的选择也要看好型号,不可选用颗粒太大的砂石。混凝土拌和时尽量使用干净的自来水,不可使用二次循环水,避免混凝土受到污染。建筑混凝土施工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工程问题就是混凝土开裂,在施工过程当中科学合理地配合使用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有效防止该现象的发生。常见的外加剂有粉煤灰、木质素、碳酸钙等。
        3.2配合比控制
        应当按照实际运用的原材料设计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可以通过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将标准的配合比确定,确保混凝土性能、耐久性、强度等各个方面都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同时应当考虑经济性尽量节省工程成本。砂石实际含水量和配合比设计是生产混凝土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出现差异或者配置不当很可能导致混合料无法使用。在拌制混凝土之前,工作人员应当测定砂石中的含水率,同时根据测试结果合理调整材料的应用。可见,要严格根据建筑各项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只有原材料合格才能将混凝土投入使用。
        3.3掌握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同时,在混凝土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因相关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等使混凝土下落。
        3.4振捣施工技术
        混凝土振捣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振捣不密实,为了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可以从如下方面加强控制:(1)如果按照3000-500mm厚度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并且混凝土横向厚度超过了500mm,分层浇筑可以按照1∶6-1∶10的分级梯度完成,并且在振捣过程中注意将振捣棒插入到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能够充分融合。(2)按照400mm的间距设置振捣棒的间距,时间通常控制不超过30s。二次振捣需要在30min后进行。(3)建筑的局部地区有着较为秘籍的钢筋、预留洞,振捣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碰触钢筋,按照工序顺利完成下料、振捣等工作。
        3.5养护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完成浇筑施工后,还要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开展,需要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尤其是施工中温度、湿度等方面。若施工期间气候出现特殊变化,影响混凝土施工,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停止施工,待气候改善后及时恢复施工。在除此之外,根据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护计划。第一是浇筑完毕7d后按时进行拆模,拆模完毕将混凝土密封包裹,包裹材料为塑料布。重视湿度方面的控制,若湿度变化相对比较快,及时洒水,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第二洒水完成后,连续观察4日,工作开展后测定混凝土核心温度,结合温度情况筹备第二次洒水工作。
        结束语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施工质量为目标,所以施工单位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考虑到综合效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
参考文献
[1]苏俊钢.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砖瓦,2021(01):177-178.
[2]李志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剖析[J].砖瓦,2021(02):137-138.
[3]叶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6(8):104-105.
[4]柏青.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现存问题与处理建议研究[J].智能城市,2016(2):130-131.
[5]何世全.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中国外资,2017(9):24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