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河道整治规划设计中如何融入生态理念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7月   作者:徐传锦
[导读] 为实现河道整治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国家和政府在河道的生态规划和设计方面投入了更大的精力,通过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改善了城市面貌,对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东农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徐传锦     271018

摘要:为实现河道整治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国家和政府在河道的生态规划和设计方面投入了更大的精力,通过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改善了城市面貌,对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生态理念;现代发展
        引言
        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最重要的部分是生态平衡。水作为控制因素在生态环境中是尤为重要的,需要满足要求,这要求是平衡的生态化理念。河流的生态平衡和水利建设工程之间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大范围的关注,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河道的生态系统,其中水利建设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基于此提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态理念。
        1河道整治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大量的人类活动中,自然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和干扰,明显发生变化的有河流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响应全社会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关切,并付诸实践。
        (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以持续良好地发展是河道的治理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河流中的自然属性也是生态系统一部分,应当遵从。和谐而统一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人口、环境和经济中融合的发展的实现,是建立在尽可能地研究河道的功能性设计基础上。(2)功能和观赏的统一。治理和规划河道的设计内容是河道整体形象的一部分,这是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和明白的一点。因此,注重功能性,同时也要注重河道设计的美观性,因此河道治理的同时也要建设一些可以带给人们享受的观赏设施和体现休闲的娱乐设施。(3)因地制宜。依据各地的情况制定适宜办法是河道在治理规划设计中应当遵守的原则,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及土壤进行选择适宜建设的植被。同时,建设其他功能性设施也应在当地选取需要的材料。河道的现有形态,地形特点以及水位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4)在整治河道工程中应当贯穿加强河道管理的理念,可以对当前的河道进行截污治污,此项工作不仅能能够强有效的净化水体,还可以避免不良水体侵害周围的环境、农业。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应用到河道整治中,当河道污染问题严重时,则需要考虑摒弃传统的治污方式。
        2河道整治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措施
        2.1注重河道设计的整体性
        在河道建设中,存在着整体性不足的问题,当下的发展条件下,要完全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让生态理念成为指导思想。在城市内部,已经形成的河道要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规划和建设,尽可能保留天然河道,形成相对完整的河道管理体系。河道规划设计要始终将整体性作为指导原则,遵循河道自然演变的规律,减少在河道利用和自然演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保障河道建设的合理性、生态性。每个城市的河道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在河道设计规划中,应以河道独特性作为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从生态性的角度来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
        2.2河道整治线设计
        伴随着河流的自然演变,在河道周边地区内已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局部生态系统,因为河道在水利工程中的特殊作用,使得在整个河道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河道基本的泄洪能力是否达到了标准,还需要考虑河道整治后的区域内的生态平衡目标能否实现。


部分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为实现集中改造的目的,对原有河道进行了些微调整,这种改造虽然在短时间内满足了防洪标准,但从长远角度却难以达到生态功能的要求,难以保障局部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一系列的河道改造和建设使得原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变得更为单一,河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种类明显减少。生态理念下的河道建设中,设计人员要注重宽窄度的结合,最好保持河道的原貌,减少对河道的破坏,天然河道一般具有较好的弯曲度,这种弯曲结构使得在水流过程中,河道起到了减小水流速度、减缓水流冲击的作用,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繁衍的场所,即使在极端自然灾害出现的情况下,弯曲河道也给水中鱼类等生物的避险提供了保障。
        2.3河道河岸和河床的设计
        河道河岸和河床的设计非常重要,河道的生态综合治理和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是要使得河道符合生态设计标准,能够在运行中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现阶段的水利事业发展中,河道护岸设计形式日渐多样,为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专业人员在设计时要综合对比不同护岸形式的优缺点,最终选择最具经济性、合理性和生态性的护岸设计方案。长期的河道治理实践中,很多河道治理工程中缺乏对河床建设的关注,不仅仅对河道进行了些微的修整,甚至将部分河床改造成了堰坝和橡皮坝,而且一系列的河床建设中,基本都是对河床进行了硬化处理,使得河床和河堤形成整体性结构,这些改造虽然完全满足了防洪泄洪的要求,但却缺乏生态理念的融入,产生的生态破坏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修复。
        生态护岸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形式的护岸完全符合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经由生态河道建设,不仅满足了基本的防护要求,更有利于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当前的河道治理工程中,栅格边坡加固、植物根系加固边坡、渗水混凝土技术、生态砌块等都是十分有效地生态护岸技术,这些技术对提高河道治理的生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护岸形式下的河道治理中,如果选用的是植物根系加固技术,孔隙率非常高,完全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植物根系起到了对边坡的加固,非隔水性堤岸的建设,使得地下水和河水之间保持了相对自由的流动状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质在系统内循环,不仅节约了整体的河道治理成本,更提高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因此生态护岸的应用中,必须要根据现实情况来进行材料选择和构筑形式的确定。
        2.4提高河道综合利用率
        在城市经济社会中,河道的基本功能是防洪和排水,生态理念下的城市建设中,各个城市可以加强对河道自然水资源的利用,以提高河道的综合利用率。从生态性的角度来看,河道的综合利用需从河道堤坝、河床建设的方面来实施,以最大程度上发挥河道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提高河道的整体性,必要情况下适当改变河道的建设方式,确保其生态功能的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不可忽视河道建设,充分保持河道建设与其他城市建设工作的有效结合。
        结束语
        城市建设是伴随着河道生态治理开展的,随着不断深入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的理念,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功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方面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平衡状况。当今社会中,人们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要求均有大幅度发提升,因此相关部门人员应该做到自身对河道生态治理的工作有着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并且从实际出发,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做好城市河道的生态化治理,对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荣宽.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J].河南科技,2020(22):79~81.
[2]张艳艳.基于生态水利工程下河道规划设计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9(9):53~54.
[3]刘嘉超.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7):88~89.
[4]王文成.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低碳世界,2018(12):93~94.
[5]张建仁.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