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与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5期   作者:谢新星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网存在错接、混接、污水偷排、漏排现象,城市小流域河道普遍暗渠化,缺乏有效管理。
        谢新星
        湖南百舸水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网存在错接、混接、污水偷排、漏排现象,城市小流域河道普遍暗渠化,缺乏有效管理,城市管网无法完全理清等,形成污水直排入河、雨污水混流直排入河、城市小流域河道水环境极差、河道水质黑臭严重、河道底泥淤积严重、河道运维管理困难、污水溯源排查困难、河道施工困难等问题。本文就其治理思路与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流域河道;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
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快进程中各领域都有着明显的改善,但是它们对于水资源的消耗却很大,而且有部分行业也会排出一些污染水资源的物质,导致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逐渐凸显出矛盾,那么目前如何对污水进行治理和保护也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共同的任务。在此其中工业废水、农业药物残留、餐饮污染以及雨水所携带的污染物等都能够对水源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人为对河道与水源的破坏,这就使得流域水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严重。
1河道治理模式
1.1国内河道治理模式
        现如今我国学者在对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问题上也提出了很多理论措施,虽然说在我国的水治理上起到了支持效果,但污染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彻底解决,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污染源逐渐扩大,而且一直都处于上升趋势,但是治理的方式一直没有太大进展,而且水环境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以后它们也失去了自我修复的功能。我国目前在河道的治理方式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将污染源截住,然后调查水源的污染情况,再针对性的治理。根据水源所述的区域和附近的工程建筑,把河道当中的污染源头找到并断开与水源的联系,然后再将河道当中的一些污染物清除,并对其进行优化,以此来改变河道中水源的清洁度,从而逐渐恢复流域水环境生态。第二种是推行严格的政策来达到约束,并全面实行监督管理。在治理河道的过程当中推行更加严格的法律制度并合理宣传,让人们知道污染水源的严重性,以此提高环保意识。并且在整个流域水环境当中进行全面检测,一旦发现污染体或者是污染源立即采取相对应的治理措施。第三种是根据污染源和水质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在发现污染源以后,利用Mike、Efdc等软件将污水中的污染趋势进行模型构建,然后再去决定治污的措施。主要是先把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等因素所产生的污染体分析出来然后进行治理,然后是根据模型所分析出来的结果,对于河道当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整治修复。就比方说Efdc这一技术就能够在检测到污染物以后分析出污染的时间和污染程度趋势,从而为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总体上来讲我国目前在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当中利用模型进行预测能够提高治理的效果,而且也能分析出污染源头,这对于水域生态的治理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1.2国外河道治理模式
        一些国家在治污上提出的是生态治水理念,也就是根据流域的自然变化然后使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其回复生态环境,这样有利于河道流域提高自治的能力,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健康。(1)欧美一些国家在对水源的污染上提出了相关的法律政策,然后以此来制止并约束人们对水源的污染破坏。(2)对于城市当中河道的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在长期的努力下也能使水域当中的水源逐渐变得更清澈而且污染也会逐渐减小[1]。(3)以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污水治理模式,也就是鼓励一些民间的企业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治理,并利用宣传手段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的是国外流域水环境治理重在以法律作为保护,而且通过约束和自然治理为主,这样就能实现一个全民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现象。
2小流域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2.1运维管理难度大
        河道暗渠化严重,基本位于市政道路下方,管理人员无法定期进行有效巡视;河道流域面积小,容易被长期忽视,无专人进行管理,也未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管理及研究。


2.2施工难度大
        施工区域均处于主要市政道路范围内,涉及临时交通管制,电力、电信、给水、燃气等管线迁改保护等问题,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施工机械进出场困难或无法进场,暗涵内材料运输、施工操作、施工员逃生等空间有限;施工属于有限空间作业,该类施工危险系数大、施工及管理难度大。
2.3整体打造施展空间有限
        河道位于建城区,两岸用地均已有详细规划,并两岸房屋林立,明渠段长度有限,可施展空间有限。
3小流域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
3.1控制外源
        控制外源的主要手段为小区的正本清源、河道沿河截污。控制外源是河道水质改善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通过正本清源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末端污染源入河,达到源头雨污分流的目的[2]。考虑到少许偷排、漏排情况,地下雨水管线无法100%保证全部雨污分流成功等情况,通过在箱涵设置截流槽、截流管将没有纳入雨污分流系统的污水进行截流,最大限度实现雨污分流,进行现状雨污混流整改,消除现有点源,杜绝新增污染源的产生。
3.2削减内源河道底泥
        污水是河道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底泥中含有工业污染混合物、生活污染混合物等,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是削减内源污染的必备手段。它可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污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河道水质出现反潮现象。
3.3污染源溯源
        对河道两岸沿线混流、污水排放口进行溯源排查,查出污染源。一般污染源的主要原因是雨污水管接驳错误、污水管破损、小区为雨污混流管等,因此,须对市政雨污水管进行错接整改、雨污分流、破损替换或修复。
3.4水质保质
        水质保质措施主要为在河道内设置水质净化处理设施。它主要采用接触氧化工艺,通过生物氧化法削减雨季污染物入河对河道水质的污染,可在河床或有条件的地方分段设置净化设施[3]。净化设施主要原理是通过生物处理方式有效降低水NH3-N,提高水体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减少雨季污染物。有条件的可对河道进行补水。
3.5有限生态修复
        在河道生态环境基础如此薄弱的地方,也应考虑在有条件位置即河道明渠段进行有限的生态景观修复。有限的修复手段包括对硬质驳岸拆除重建成生态性驳岸或进行景观植物软性化遮挡,对硬质河床软处理后可分层次种植一些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对岸上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对河道进行生态景观补水等手段。
3.6水安全达标
        治理水安全问题永远是河道治理不变的主题曲。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市主要河流基本完成河道综合整理,其防洪能力已达规划标准,但依旧存在一些小支流的局部河段行洪断面无法满足相应的防洪标准要求,在河道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时,需同步考虑河道行洪安全的复核,对不满足行洪安全的河段须结合景观布置进行河床拓宽或河岸加高等处理措施[4]。特别是为保障河道水质,在箱涵内铺设沿河截流管等设施将缩小箱涵的行洪断面,对河道行洪安全影响比较大,因此更需要对河道行洪安全进行复核。水环境综合治理最终的方案确定需结合生态景观、行洪安全、水质保障等多种需求进行选取。
结束语:
        总之,城市小流域河道水质的好坏将影响到大河水环境的好坏,城市小流域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效也将影响大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效。城市小流域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件系统、复杂、需要细心与耐心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艳艳,刘蒙泰,海霞.农村小流域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06):63-66.
[2]陈释元,任宏超,陈小娟.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决策探索(中),2020(12):80-81.
[3]王凯丽.小流域综合整治案例简析——以合肥市王建沟流域水质提升为例[J].中国市政工程,2020(05):38-41+115.
[4]任晓光,党晨席,葛翔.城市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设计[J].水利技术监督,2018(05):184-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