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夫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基建办公室 广西南宁530031
摘 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样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快速进步,许多国际化的建筑项目频繁出现。这些国际项目一般建筑规模较大、整体工期长且投资金额大,有着严格的质量要求,为了尽可能降低建筑风险,EPC承包模式开始逐渐推行。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工程总承包(EPC)应用及发展趋势,希望为之后这一模式的深入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EPC;发展趋势
前 言
从20世纪80年代来,我国持续研究发现更加富有效率的管理模式,并积极引进更加国际化的管理方案,尽可能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EPC承包模式就是完美融合设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一种组合。采用EPC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缩短建设周期,更能够显著降低施工成本。在推行EPC模式的过程中,设计管理工作是其中十分核心的组成部分,对项目工期、质量水平、管理成本等将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积极在市政、铁路、公共建筑等行业推行EPC承包模式,但总体应用状况依旧较为落后,也缺乏成熟的应用市场。“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渐推进正帮助中国力量实现海外世界的快速扩张,如何更好地满足国际项目的管理要求,并有效提高整个项目的利润率是每一个建筑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推行效率更高的管理模式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对现有EPC模式的研究也就具有更高的实际价值。
1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简单分析
1.1项目经理的选择
项目经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协调负责整个EPC总承包项目的顺利开展。细化来说,项目经理的工作重心就是对各个工作部门进行有效协调,并精准传递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因此,项目经理的岗位要求其从整体角度考虑,依据实际建设要求制定合理的建筑计划,并熟悉整个建筑流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问题,也能够快速反应并及时有效解决。项目经理这个岗位对整个EPC项目的推进十分重要,因此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应当选择专业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
1.2成本管理的工作
成本管理工作是整个EPC总承包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且成本管理工作将始终围绕整个项目进行,EPC项目的每一阶段都需要成本管理工作的参与。一般,成本管理工作将被划分成为几个阶段,每一个极端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工程总造价。无论是最初的投标阶段,还是过程中的施工环节以及最终的验收环节,都需要成本管理工作的参与。成本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1.3质量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对整个EPC项目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水平。质量管理工作同样需要长期开展,而不只是在最终的工程验收阶段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例如,在EPC工程项目初期的管理重心应当放在设计工作。后期的工程施工将完全依赖于前期的设计图纸,因此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首先,EPC项目管理应当选择专业化、能力强的设计负责人、设计人员、采购人员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主动与业主积极协商。在确定采购工作所需的主要材料、设备之后,需要采购人员负责了解目前建筑材料的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设备等。与此同时,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对相关施工工作人员做好一定的培训,帮助其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方便后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此同时,尽可能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质量工作意识,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虽然不同阶段的工程内容对于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核心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就是要做好工程的质量把控以及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水平符合法律法规及合同的约定。
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
2.1传统管理模式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大部分业主选择平行发包模式。业主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并分别与业主签订相应合同。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单位都依据合同只对业主承担责任,相互不存在合同关系,容易形成责任推诿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只有业主进行项目工作协调,本来就不太专业,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管理上的混乱,造成项目时间安排上的不科学、不合理以及大量物质资源的浪费以及,因此,必须对项目的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EPC总承包模式也应运而生。
2.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依据合同约定对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实施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模式,在这类高效率的管理模式下,业主能够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大量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只需要承担小概率的不可抗力风险。同时适当的将利润空间转移给承包商,能够更好地帮助总承包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包商负责协调各个施工部门之间的工作,能够有效避免各个环节之间沟通不顺畅、不协调的问题,并有效地控制整个项目建设的整体进度以及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 工程总承包(EPC)发展趋势
3.1充分发挥承包模式自身的优势,带动自身的发展
EPC承包模式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实现更具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并帮助建筑业主实现更有效的过程控制,精准把握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施工进度以及成本管理,能够实时了解建筑的预先规划、实际施工流程以及最终的评估。与此同时,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帮助业主运用更加合理的手段控制工程的总投资,做到工程投资与工程进度的有效统一和结合。EPC模式能够反映出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并帮助业主规避一定的经济风险,同时能积极推动建筑行的技术水平提升。综上,使用EPC管理模式能尽可能发挥自己总承包单位的力量和优势,帮助建筑企业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带领建筑行业向更好、更优、更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推进。
3.2将EPC承包模式和大型复合人才相结合
当今时代,技术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长远的方向发展。因此,想要实现EPC模式的广泛应用,务必保证拥有相关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大量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协调建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建筑行业实现长远发展。因此,EPC模式应用中应培养大量顶用可靠的新型复合人才,以适应EPC未来发展的需要。
3.3 EPC承包模式的发展需要和高水平的承包代理公司合作
虽然目前我国实际应用EPC承包模式的时间较短,但为了促进其更快发展,就需要积极谋求与高水平代理公司尤其是国外先进的EPC代理公司进行合作,吸取他们的先进发展经验和管理水平,积极转变过去传统的设计流程以及管理模式,这也是之后EPC模式创新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方向。
结语
EPC管理模式能够贯穿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由最初的设计图纸工作到最终的项目质量验收工作。在项目实施之前的准备阶段,应当提前做好施工环境的实际考察,并结合实际状况设计有关图纸,同时保证施工环节与设计环节的联动性,有效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凸显出这一管理模式的优势所在。目前这一模式在国内的实际应用案例较少,虽然政府正极力推动这一模式的普及,但其优势还未被完全发现。本文结合实际应用状况,提出更多未来的展望。
(1)积极培养这一管理模式下的综合类人才。企业可以定期开展高质量的培训工作,培养相关的复合型人才,并积极邀请部分专业骨干传授经验。或者考虑实地观察的方式进行人才交流。从理论层面以及经验层面积极帮助员工实现EPC管理水平的快速发展。
(2)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管理水平能力。总承包企业应当在关注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自身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节约环保意识,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前提下,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具体要求,并配置限额,避免过度设计引发的成本大量增加。
(3)做好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由于EPC应用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各企业更应当积极做好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吸取教训,吸取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海明,魏昌智,杜雨.论设计管理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重要性[J].建筑机械化,2021,42(04):69-73.
[2]李文峰,张文光,钟国兴,邱志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前期策划要点研究[J].江西建材,2021(03):242-244.
作者简介:梁夫(1982-),男,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