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黑晶1,周冰冰2
[导读] 建筑工程建设离不开施工测量,施工测量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黑晶1,周冰冰2
        1身份证号码:21010319810522****
        2身份证号码:21010419841029****
        摘要:建筑工程建设离不开施工测量,施工测量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进行探讨,介绍了施工测量的内容、特点以及工作流程,提出了控制施工测量质量的措施以及施工测量注意事项,以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测量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建设面临着众多的困难,主要包括基础搭建、物理应用、系统建设、耗资大,个人认为国家工程建设行业应该重视系统性的工程测量作业,不断对工程测量中测量新技术进行完善创新。
        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
        1.1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复杂的建筑造型、庞大的建筑规模、上升的建筑高度都为建筑建造带来了巨大挑战。建筑人员要想按照设计图纸设计的位置、尺寸和高度进行施工,离不开准确的测量。
        1.2施工测量技术要求高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传递距离长测站转换多,测量累计误差较大。加之高层建筑高度大,侧向刚度小,特别是造型奇特时,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极为显著,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也较差。高层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测量通视困难,高空架设仪器和接收装置也比较困难,常需设计特殊装置以满足观测条件,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
        2数字测绘技术的特点
        2.1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自动化程度较高是数字测绘技术的特点之一。数字测绘技术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现代化特征明显。数字测绘技术配合计算机软件可以实现自动计算、自动连接以及自动调用图示符号等功能。因此数字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规范性更强,可以实现自动提取待测建筑工程方位、面积、距离以及坐标的目的。
        2.2具有丰富多样的图形属性信息
        建筑工程测量中应用数字测绘技术首先需要明确测定地形点的具体位置坐标以及测点属性。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借助测图系统并配合相应的测点编码和连接信息就可以得到图式符号成图。这样得出的图形属性信息内容就更加丰富,包括定位信息、连接信息以及属性信息等。
        2.3具有更高的测图精度
        经过大量建筑工程测量项目证实,建筑工程测量中使用数字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在测量300m以内的定点时,误差上下浮动不超过2mm。并且采用数字测绘技术得出来的数据可以电子数据的格式自动存储,并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成图处理。处理过程中原始数据精度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能确保数字测绘技术最终的测绘结果精度,有效规避视距差和展点误差。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流程
        3.1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建筑工程准备开工建设时首先要建立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的精度需要满足建筑施工要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为确保精度,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从高级到低级”的测量基本原则。施工测量控制网应该控制整个建筑工程范围,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测量控制的基准一致。

建筑首级控制网需要布设在建筑施工区外围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从而保证控制点的稳定性。次级施工测量控制点应根据规划总平面图,掌握建筑工程设计情况,结合项目现场实地状况进行选址;次级施工测量控制点容易受施工扰动影响,需要定期进行复测检查;次级测量控制点受施工破坏后可以通过首级控制点恢复。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全站仪导线或GNSS技术方式进行测量,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方式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和计算应该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3.2建立建筑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在建筑基础施工时,通过施工测量控制网放样建筑物的外墙轴线交点位置确定建筑物范围。建筑基础施工需土方开挖,需要将放样的建筑物轴线交点引测到基坑外,建立建筑轴线控制网,这样能够在土方开挖后通过引测的建筑轴线控制网将建筑物的轴线重新放样到准确位置,保证了建筑放样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在浇筑建筑基础的垫层后,向基坑中引测建筑轴线控制网,对于引测的建筑轴线控制网要进行尺寸和角度的复核,同时要与已经施工的相邻区域轴线复核,若复核结果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则可以使用。土方开挖后,根据建筑场区高程控制网向基坑中引测高程控制点,用于建筑施工标高放样。高程测量需要采用往返观测方式,保障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3.3分析测量信息采集点
        信息采集点的主要作用是展现建筑主体结构,确保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建模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分析测量信息采集点时具体操作如下:一是建筑主体结构设计时需要分析工程三维坐标数据,结合三维坐标数据构建轴线图、平面图以及立面图。二是建筑结构差异性测量时需要全面分析三维坐标数据,对建筑工程测量主体有效划分。如果建筑工程项目为混合结构,可将墙体或者结构柱划分为工程测量主体。如果建筑工程项目为框架结构,可将结构柱或者外墙划分为工程测量主体。三是在测量楼梯时需要收集全面的资料,包括阶梯高度和长度、栏杆高度和长度等。除此之外,也要明确楼梯测量结果的其他因素,如附属结构。四是在测量天花板时需要对吊板数据全面收集,并确定好吊板标高。
        3.4构建数据测绘三维模型
        采用CAD软件处理特征点,并依据特征点之间的联系用CAD软件进行连线,弄清楚所测量建筑工程的轴测线、俯视线。测量人员可以从划线图入手根据建筑轴线情况进一步拟合并完善数据资料,修正建筑轴线数据。将建筑外部轴线作为拟合依据,不断修正、对比并优化建筑主轴线数据,提高建筑工程测绘工作效率。在构建三维模型时测量人员也需要用到CAD软件,借助CAD软件上的虚拟操作,根据划线图确定墙壁土层、窗户土层以及柱土层。其中在绘制土层时首先要建好图形,确认土层绘制无误方能实体创建,并经过渲染处理、拉伸处理以及阴影处理后构建起三维立体结构。借助CAD软件绘制三维图时可采用拉伸处理的方式。但是拉伸处理过程中需要测量人员全面控制好角度的正负情况以及绘制基准对象的粗细。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更快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公路桥梁项目的安全管理,我国施工企业和单位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当中,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工程测量现场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我国未来工程建设的高效化和便利化奠定坚实基础。相应工作单位必须要明确不同测绘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不断加强对测量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测绘工作的效率,为我国的建筑工程测量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维裕.浅谈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0(14):80-81.
        [2]顾玉萍.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J].科技促进发展,2010(S1):128.
        [3]李茜.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控制要点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9):140-141.
        [4]何明亮,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9(11):24-27.
        [5]化家莉,建筑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96-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