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理广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城市道路立交的建设,可消除或减少道路交叉的冲突点,保证车流持续稳定地行驶,提高道路的通行速度和通行能力。本文结合良庆大道立交方案设计的工程实例,简述城市道路的立交的方案设计过程,为相关的城市立交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立交;方案设计;立交选型。
0 前言
立交是立体交叉的简称,是利用跨线构筑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道路与其他线性工程,在不同高程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立交可使相交道路的各方向车流在不同高程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少冲突点;车流可连续稳定地行驶,提高车速和通行能力;控制相交道路的车辆出入,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行车安全和畅通[1]。
与公路立交相比,城市道路立交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有:(1)设计速度较公路低;(2)交通组织复杂,需综合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公交车、行人等交通组织;(3)用地受限,城市道路立交周边往往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2];(4)前后立交间距较近,需成网分析等。
立交占地面积大、构造物多、施工复杂、造价高、不易改建。因此,采用立体交叉应根据道路、交通、环境及自然条件,经过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比较和分析慎重确定[1]。
城市立交设计主要流程如下:(1)收集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当地社会、人文、经济等资料,路网规划及现状资料,周边用地规划及现状用地情况、现状交通量调查及预测,地形图、管线资料;(2)立交总体设计,即立交的选型及布置问题;(3)立交线形设计,包括立交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等[3]。
本文结合南宁市现有高速环路东环改造二期工程——良庆大道立交方案设计的工程实践,对城市道路立交的选型及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1 背景资料简介
南宁市五象新区是南宁市向南发展、向海靠拢、全面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现有高速公路东环改造二期工程(银海大道立交-良庆南立交)位于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南部,为环城高速公路东环南段的改造工程(简称“快速路南段”),道路起点衔接玉洞西收费站,终点为良庆南互通立交,道路实际改造总长度为6523.983m。
良庆大道立交为快速路南段的一个重要节点。良庆大道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规划道路红线宽60m,四幅路,主线双向八车道。
2 立交功能定位及选型
2.1功能定位
根据规划路网可知,良庆大道是南宁市南北向主干道,是联系五象新区与凤岭片区重要南北向通道,服务范围广,是城市内部跨组团的中距离交通通道。良庆大道立交节点主要功能为城市组团间中距离通道与快速路的衔接点,并分担相邻枢纽级立交的压力。
.png)
图1 路网结构图
2.2交通预测分析
采用四阶段模型法对本工程交通流量分布进行预测,即首先划分交通小区,然后遵循出行发生、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步骤,来预测目标年道路的交通流量,结果如下:
.png)
图2 良庆大道节点高峰小时交通量预测图(单位pcu/h)
根据交通量预测,良庆大道节点交通量主要以直行交通量为主,节点存在一定的转向交通需求,较大转向交通流为东转北和西转北方向。
2.3规划分析
根据《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5)》和《南宁市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B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良庆大道与快速路南段相交节点规划为枢纽级互通立交,而根据《现有高速公路东环改快速路沿线立交总体布局方案研究》,良庆大道节点推荐的立交形式为立B类,一般互通立交。
良庆大道立交距离西侧平乐大道立交约2.52km,距离东侧良庆南立交约1.85km,立交间距满足设置一般互通立交间距要求,不满足设置枢纽互通立交间距要求,根据交通量预测,该立交按一般互通立交即可满足需求。
.png)
图3 立交间距示意图
2.4立交选型
现状西干渠穿越立交范围,立交节点在快速路南北两侧为控制绿地,夹在北侧打铁路(距离约310m)和南侧华威路(距离约120m)之间,根据用地条件,良庆立交宜采用长条形苜蓿叶互通立交。
.png)
图4 立交节点周边用地规划图
3 立交方案设计分析
3.1立交受限因素
本立交的受限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用地限制,立交南侧匝道布置较局促;二是现状西干渠影响,西干渠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穿越立交,在北侧往西接入楞良渠,立交北侧匝道布置需保证西干渠的畅通,且立交在纵断面设计时需保证道路排水要求;三是南侧地块和南侧道路标高的影响,由于南侧地块和道路标高较高,立交设计需综合考虑立交上下跨关系以及是否将华威路接入立交等影响。
3.2立交方案设计
本立交设计共提出四个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1)方案一:两层长条形苜蓿叶互通立交。良庆大道上跨快速路,良庆大道辅道机非混行,华威路上跨良庆大道。
(2)方案二:三层长条形苜蓿叶互通立交。良庆大道主线上跨快速路,良庆大道设置两条专用人行、非机动车辅道上跨匝道及快速路,实现机非分离,华威路上跨良庆大道。
(3)方案三:三层长条形苜蓿叶互通立交。良庆大道主线上跨快速路、华威路,良庆大道地面辅道连续下穿匝道、快速路并与华威路平面交叉。
(4)方案四:三层菱形立交。最上层为良庆大道主线上跨桥,中间层为良庆大道辅道与快速路辅道形成的灯控平交口,最下层为快速路主线下穿隧道。
图7 立交方案三效果图 图8 立交方案四效果图
3.3立交方案比选
四个方案均为一般互通立交,均能实现快速路与良庆大道的互通。方案一中良庆大道辅道机非混行,辅道与匝道出入口机非、人机冲突点多,存在交通隐患;方案二设置专用的人非辅道上跨匝道和快速路,将良庆大道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分离,既保障了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安全,又保证机动车通行顺畅,但方案二非机动车辅道在立交最上层,无遮阴,景观效果差,且立交绿化养护作业困难;方案三在良庆大道方向设置地面辅路连续下穿匝道快速路,并与华威路平面交叉,不仅保证了主线和转向车流通畅,还使得立交与周边路网连接紧密,车辆可以通过地面系实现掉头,立交通达性好;而方案四车辆转向需通过设置信号控制平交路口进行,车流转向通行能力较差,且设置下穿隧道,存在积水隐患。综合考虑立交方案技术、安全、环境等因素,采用方案三作为立交推荐方案。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城市立交的主要特点和方案设计主要流程,并结合良庆大道立交方案设计的工程实例,简述城市道路的立交的方案设计过程,为相关的城市立交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少伟等. 道路勘测设计[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白书锋,方守恩,陈延东,陈建国. 城市道路立交的方案设计[J]. 中国市政工程, 1999(3):10-13.
[3]王琛. 城市道路立交方案设计[J]. 公路工程,2011,4(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