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探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苑东林
[导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交通行业的建设发展力度也不断增强。

        苑东林
        北京市市政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102613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交通行业的建设发展力度也不断增强。新常态下,我国道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道路路网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对道路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路面的主要形式,具备相当显著的优点,但是如果在施工中没有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控制,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和路面行车安全。基于此,道路施工企业应切实做好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过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施工中比较常用的路面形式,具备施工速度快、行车舒适度高、维修方便快捷等优点,能够显著提升道路工程的综合使用性能。
        1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施工流程
        (1)要保证混凝土原材料方面的质量达到施工标准,在施工前,要对相关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原材料强度符合设计方案中指定的标准,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最终获取的施工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2)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必须做好质量的把控,配制时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必须达到规定的配合比,配合比例出现偏差,就会让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发生结构开裂、混凝土脱落等质量问题,在调配好混凝土材料后,应立刻运送至施工地点投入使用,混凝土材料应尽量现用现调,减少混凝土材料静置的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3)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也应规范其操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振捣等操作都会影响最终的浇筑效果,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状态,浇筑完成后还要进行妥善的养护工作,做好养护工作,有助于减少裂缝的产生,经过良好养护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凝结,进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施工效果。
        2道路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做好对原材料的质量审查
        在混凝土之中,主要配料为水泥材料、清水、砂石、钢筋以及各类添加剂等材料,这些原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保证了这些原材料的良好质量,才能让混凝土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在审查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时,首先要检查各类原材料的型号满足设计方案的要求,确保各原材料的质量达到理想的匹配性,拿水泥材料为例,要确保水泥的水化热效果及强度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质量要求,这样筛选出的水泥型号才能更加合理。在采购原材料时,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对原材料的质量认证书进行核对,对原材料进行抽样质检,选择具备理想资质的供货商,可让原材料质量得到最基本的保证。
        2.2原材料选择
        (1)水泥。水泥砂浆凝结硬化后其强度和工程性能都会提升,所以应当根据工程特点、所处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水泥材料。选择水泥时,要关注水泥的具体性能,确保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冻性、抗腐蚀性,较小的干缩性、碱含量,以便更好地发挥水泥的作用。(2)集料。选择集料时应重点考虑集料的碱活性、耐蚀性、吸水率等特性,确定集料的黏土、淤泥、硫酸盐、硫化物、有机物等含量,确定集料的级配,对混凝土和易性进行优化,提升混凝土密实度。在选择集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酸碱性,避免混凝土结构受到酸碱度的影响发生损坏,做好混凝土的稳定性控制。如果混凝土结构长期处于水浸泡的环境则需做好孔隙率的控制工作。(3)外加剂。

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缓凝剂等都是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使用高效减水剂可以提升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和密实度,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使用高效引气剂能够减少混凝内部产生的闭气孔数量,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耐冻融性、阻隔有害物质入侵的能力。使用膨胀剂能够降低混凝土收缩率,进而提升混凝土抗渗性,预防裂缝的产生。缓凝剂通常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可以延迟水泥发生水化热的时间,降低混凝土的极限温升,能有效解决结构裂缝问题。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合理使用外加剂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性能,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破坏混凝土结构,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外加剂,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和相关标准规定做好外加剂品种的选择工作,并且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量。(4)矿物掺和料。硅灰、沸石粉、粉煤灰、石英砂粉等都是常见的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能够达到改良混凝土结构的目的,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矿物掺合料是通过改善混凝土的内孔结构达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掺合料可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合理利用矿物掺合料可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
        2.3需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
        首先,结合沥青的物理特性,在气候温度较高的地区,应选择标号较小的沥青,提升路面硬度,反之则应选择延度更好的高标号沥青。设计单位需要充分考虑道路所处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状况,做好沥青标号的合理选择。施工单位采购沥青材料时,应制订可靠的材料检测方案,做好对应的功能检测,明确沥青材料的延度、针入度等指标;其次是集料,要求施工单位在选择集料生产厂家时,能够确保其生产规格统一,以此确保集料来源的一致性,并且安排专人做好集料加工监督,要求加工企业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的集料供应不及时的问题。
        2.4 卸料与运输
        在混凝土材料拌制活动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全面加强对原材料的计量和控制工作。而通过采用二次计量法,加强砂石的计量,将误差控制在 1%之内,保障相应施工活动能够更加高效有序开展,全面提升混凝土拌合的质量。在混凝土拌制的过程中,要保障混凝土搅拌均匀,并且能够选用合适的搅拌机器,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来进行拌制,保障相应施工活动能够更加高效有序开展,同时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全面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拌制活动中要考虑到,要充分考虑到其时常对整个原材料配置活动带来的影响,至少保证拌制时间在两分钟以上。在搅拌车卸料活动开展之前,使用搅拌车来进行有效的搅拌,保障原材料能够充分的混合均匀,达到实际的施工需要。而在泵送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全面加强对混凝土塌落度的检测工作,将混凝土塌落度损失控制在 20 毫米之内。为了有效提升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在混凝土运输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转载的次数。而通过加强对混凝土搅拌地,运输至浇筑地点时间的控制,有效避免因运输时间过短或过长,而造成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混凝土离析等现象发生。通过加强混凝土运输时长的控制,有效避免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初凝等现象发生,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的施工质量,保障相应施工活动能够更加高效有序开展。
        结语
        总之,在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整个施工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涉及到多个施工环节和工序。为了保障相应施工活动能够高效稳定开展,达到实际的施工需要。在具体施工活动中,则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并且能够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做到统筹全局,有效提升各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保障施工活动能够高效稳定开展,且能够达到实际的应用需要。而在施工活动完成之后,通过加强养护工作,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小旭.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8):60-62.
        [2]张志烨.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9(27):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