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谢艳秋
[导读] 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别:包括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等。
        谢艳秋
        身份证号码:37152319920509****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别:包括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等。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其他的运行状况。管理的重点在于建筑工程设备材料以及人力资源的调配,要充分地结合当下市场管理方法与实战经验融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么多年,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乡镇都开始走向城市化发展。现在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很快,该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也是越来越激烈,怎样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中占据地位,已然成为建筑工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
        1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1材料因素
        材料是整个工程质量有形的物质基础条件,只有材料合格才能保证在施工执行之中有好的物质支持。但是材料在市场上品质参差不齐,材料的品质依赖材料的选购人员。如果其经验丰富,有专业素养,则可能保证材料水准。但是,由于部分采购人员缺乏丰富经验,容易采购失误,或者为了降低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劣质材料的混入。材料采购也会受到社会地方情况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采购缺乏自由自主的采购空间,这也是导致材料采购风险的问题。而材料采购之后的存放也影响材料的品质。如果材料胡乱堆放,不仅影响材料本身品质,同时也会导致安全事故,降低施工效率。一般情况下,材料在使用之前需要做抽样检查,保证产品的质量。因此,材料的管理也非常的重要,要按照计划与有关检测标准做好监督管理。
        1.2施工技术管理方面
        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展期间,施工技术的选用是否合理同样属于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工程项目来讲,新型技术、新型工艺的使用效果都会关乎工程品质,因此需要施工人员严加遵从相应的规程标准正确使用,这样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效用。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限,所以很难掌握新型技术、新型工艺的使用要点,这样就会影响到最终的使用效果,继而降低施工品质。
        1.3人为因素的影响
        建筑的施工都需要人参与到其中,如建筑工程需要人进行决策、组织和监理,这就使得人为的因素成为影响整个工程的主要因素,但是实际的施工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高素质的,不少人都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素养,这导致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都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大对人的培养,以便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有些工程的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够,思想比较落后和陈旧,没有很好的认清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些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法律制度的反抗心理比较强烈,这使得企业的管理仅仅流于形式,管理模式一成不变,缺乏创新,这对企业的管理效率的提升是很不利的。
        2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2.1材料管理
        在材料管理方面需要做好验收管理。材料入场之后需要有专业区域存放,同时认真验收。验收情况需要通过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结合的方式将有关情况汇总记录,核对对应的出场纪录、产品合格证等,确保整体的种类、数量、规格都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做好有关材料质量检测,同时要配合对应的抽样检查来对质量做监测。抽样检查不可以陷入规律性的抽查状态,要随机性、非规律性,这样才能提升材料提供者的材料品质意识。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做好坍落度试验,要确保其强度达标。如果不合格,则需要做好返工管理。材料保管方面要依据不同材料的类型与管理所需的标准做分类存放。例如,钢筋与水泥需要做好防潮管理。


        2.2加强创新技术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想提高在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就需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掌握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些都是企业提高创新技术和能力的方式。可以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建立一个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全方位的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2.3明晰施工标准,编制完整的施工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进场施工之前,建筑企业应该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亲自到工程场地做好实地考察调研工作,搜集和记录好工程施工相关的资料,参照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施工管理特点,编制出完整的施工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为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根据,继而约束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做到随时察觉施工问题,及时要求施工人员处理,保证施工品质和进度。
        2.4及时把握各阶段的工程信息
        保障施工管理模式的质量首先要求实际的施工工作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其以进行各阶段的全面信息收集为基础前提,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充分满足项目施工的需求,综合优化精细化施工管理模式的实施水平,保证施工管理模式在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事实上,精细化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缺口,施工的信息体系也不够健全,在某种程度上未能引起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重视。工程施工信息的首要特点就是各个阶段的流通共享,而这正是给其带来丰富价值的原因,也由此提出了工程施工信息充分沟通交流的要求,因此必然要完善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的总体框架,补足精细化管理的缺口。对于工程施工信息,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通过信息交流为施工活动提供可靠的保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施工主体都越来越重视工程信息的获取和交流,做好每一个工序交接的信息登记,工程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及时都会破坏施工活动的效率,也会威胁到建设主体的投资安全。
        2.5重视建筑安全和质量方面的管理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可以采取安全责任制度,从而对每个施工环节做到有效管控,可以委派专门的安全监督小组对工程进行流动式检查,并要求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都做好安全措施,在安全得到了保障的前提下,这时候就应该对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了,在实施责任制度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施工小组,再对个人的施工内容进行划分。要想避免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扩大化,一定要将责任具体到人,实施全面优化。对于工程质量需要委派专门的监督核查人员对工程进行及时的检查,以便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6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应该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确保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最大效能。此外,要定期开展现场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将一些先进的管理技能和理念渗透到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从而提升管理水平。为了保证现场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方法,可以对其实践管理进行追踪,采取监测和评估方式,督促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管理培训的开展要以施工现场情况为根本出发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设计培训内容,为实现高难度的施工现场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结语
        建筑工程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只有建筑工程管理发展地越来越好,才能使我国的建筑建设上一个新的层次,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柯晓菲.探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J].价值工程,2020(26):177-178.
        [2]王金鑫.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9):315.
        [3] 胡环.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与控制措施的研究[J].价值工程,2020(24):4-5.
        [4]  李波.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思考[J].陶瓷,2020(8):136-137.
        [5]   訾友诚.基于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陶瓷,2020(8):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