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龙
江苏鼎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大气环境监测中的监测布点的基础要求,随后介绍了监测布点优化,包括监测点布设原则、监测点布设位置要求、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充分利用点位技术、准确预测布置点,最后详细介绍了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检测布点方法,包括网格布置法和功能区布点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中的监测布点
引言:随着时代发展,经济进步,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恶化,有其是我国北方部分区域因为气候条件影响以及重工业数量较多,形成了空气污染的重灾区。大气污染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状况都具有较大的威胁,为此需要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监测,认真做好监测点布置。
一、大气污染监测设施的基础布置要求
在大气污染监测活动中,针对各种基础设施的布置工作,需要率先针对规划的布置区域实施科学、合理分析,针对区域内的大气污染状况实施合理评级,同时划分合理等级实施测评和各县工作。因为处于不同污染等级水平,监测点的设置密度和分布数量也存在一定差异。为此于前期规划设计以及针对监测点进行布置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控制。多加注意,避免对当前区域环境中的基础形态造成随意破坏,同时也不能对周围群众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应该严格按照基础规范和条件对各种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布置。同时在布置工作中,需要选择在拥有较为开阔的视野范围中进行布置,工作面积范围较为广阔,如此才能针对空气质量实施有效检测。避免在人类聚集以及地形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布置监测点,不然便会对相关数据结果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处于居民区内实施大气污染问题监测中,应该第一时间告知周边居民,尽量减少对于周围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检测布点优化
(一)监测点布设基础原则
随着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差异,点位布设的具体要求和原则也各不相同。第一,监测点布设中选择位置时应该具有良好代表性,而所设定的测量值需要准确反映出相应范围内的大气环境污染状态和变化规律。第二,应该保证不同监测点之间维持相同的设置条件,提高各个监测点监测资料的准确性。第三,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城市不同区域中的环境变化规律和空气污染水平,在针对监测点进行设计布局中应该确保分布均匀性。除此之外,在布局活动中,还需要考虑到可以准确反映出城市各个功能区以及空气主要污染源、变化发展趋势以及污染现状。第四,应该联系城市整体规划布局,对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布局设计进行综合考虑,合理确定监测点位,满足城市未来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监测点位置要求
关于监测点位的位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监测点位置确定中,应该针对周围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调查,通过间断性监测,对被测区域内的空气污染现状形成粗略的了解,随后合理选择监测点位置。在初步确定监测点位置后,则不能随意变动,保证监测资料的可比性和连续性。第二在监测点50米内,不能存在明显污染源,尽量远离锅炉烟囱、窑和炉。第三,于监测点采样区域周围两百七十度的捕集空间,整个环境中的空气流通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如果采样一侧接近建筑物,至少应该确保采样口附近拥有一百八十度的弧形范围自由活动空间。第四是在点式监测装置采样周围或采用长光程监测装置发散光源到监测光束接收端之间的百分之九十光程周围,不能存在高大的树木、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影响环境空气流通,从监测光束或采样口到周围最高障碍物距离至少应该是障碍物高出采样口两倍以上。
第五,监测点附近建设状况保持稳定,同时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出现新的建筑工地。
(三)监测工作前需要做好基础准备
在正式开始大气污染监测工作前需要做好基础准备工作,针对未来发展需求明确列出各种需求清单,而相关需求需要联系污染源实际排放状况实施科学分析。针对大气环境监测点进行布设过程中,应该针对监测功能实施合理规划,尤其是某些元素需要我们进行充分考虑,而相关因素主要涵盖空气湿度、降水量影响、周围环境、日照风向以及大气温度影响等因素,同时针对上述材料实施系统研究分析。而地形因素也是需要进行详细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地形因素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大气流动。
(四)充分利用点位技术
点位分析属于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常用技术,属于一种重要检测技术,可以借助物元分析法进一步优化大气污染检测点的分布设置,提高检测点设置准确性。在应用该种方法进行实践操作中,需要借助拓扑学基础原理针对计算得到的最大数值和最小数值进行详细分析,在针对相关数值进行详细分析后明确对应监测点,结合不同性能优劣进行科学划分。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特征分析方法,针对污染程度、污染方式以及污染类型进行合理布置与分析,明确其中的代表性点位,通过合理分析原始数据确定关联矩阵,如此能够进一步确定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以此为基础合理选择大气环境监测布点。
(五)针对布置点实施准确预测
在模拟系统内可以针对各种布设点进行合理预测,同时在对目标区域内大气环境以及空气质量进行有效模拟基础上,对监测点实施控制模拟和科学布置,并将相关误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如此能够确保监测点分布准确性和设置位置精确性[1]。
三、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检测布点方法分析
(一)网格布置法
通过研究分析当下的大气污染状况,可以发现在人们日常监测点布置中普遍会选择网格布置方法进行设计。而在实施网格布点工作中,需要针对各个监测目标区域合理划分成不同网状方格,联系对应面积形态于两个直线连接位置实施合理布置。结合相关实验证明,针对下风向位置进行布置设计中,需要适当增加相应的采样数据。同时对于上风向数据采集工作可以适当减少,有效降低监测成本,方便后期针对监测数据顺利实施对比分析工作。除此之外,在选择该种方法进行布置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网格大小进行合理设计,综合考虑被监测区域中的地表植被分布状况、气候条件和区域面积大小,综合考虑该片区域内人口数量等因素。除此之外,假如背景区域面积相对较小,则可以考虑减少单元网格面积,假如被监测区域内的建筑物整体分布较为密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建筑和网格相交,降低大气污染监测中出现的数据不准确和不科学问题。
(二)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是一种应用较为频繁的监测点设置方式,该种布设方式拥有较强的实用性,且适用范围较广,效果突出,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监测中的投入成本。所以在针对功能区实施优化布设中,应该针对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结合具体监测条件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同时还需要针对功能区具体应用实施科学分析,避免对周围群众日常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任何不良影响[2]。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空气状况也产生了直接变化。为此需要针对整体空气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监控,针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认真做好大气污染监控测量工作。而大气污染检测点布置工作会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监测成果,为此需要不断提升大气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宋丽娟.大气污染环境检测及对策研究——以某热电厂为例[J].绿色科技,2020(18):86-87.
[2]徐小艳.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应对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