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的自然资源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 1贾积峰 2 马兆昌
[导读] 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资源因素的总称。
        1贾积峰 2 马兆昌
        新乡市中兴测绘有限公司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资源因素的总称。在自然资源消耗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采取合理措施进行综合管理成为各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应用处理,可以提升数据整理结果的整体性,对后续资源利用计划的拟定有积极引导作用。
关键词:第三次国土调查;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空间数据库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土地、森林、草原、水和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分属国务院不同部门管理。各管理部门基于自身的职责和管理需求,形成了各自的专门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并相对独立开展专项.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工作。这使得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类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内涵不统一,乃至面对同一客体,其内涵与边界不一致。二是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存在交差与重叠。三是自然资源调查标准不一致。这使得自然资源调查资金浪费,调查数据的利用效率低下,也给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价、空间规划和管理工作带来重叠或矛盾。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制度,并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技术体系。
1目标与原则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以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库为基础,建设从数据综合管理、抽取融合、分析计算到应用展示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通过整理分析土地、矿产、海洋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数据,学习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指标体系,实现统计指标自动计算更新,形成空间上覆盖省、市、县三级,时间上横跨多个年份的自然资源资产指标集,服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系统建设遵循以下3个原则。(1)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一体化数据库汇集的时空大数据,缩短建设周期,提升建设成效。(2)灵活设计系统架构及功能,能够适应后续政策变化带来的业务频繁变动需求,支撑系统快速调整。(3)统计指标计算过程必须保存数据来源及计算方式,支撑事后检查监管。
2自然资源调查方法分析
        2.1多方面推进外业
        我国自然资源储备总量较大,为克服外业调查举证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问题,在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开展期间,采用多方面推进外业的方式展开工作,如实地拍照、随机抽取等。在勘察作业期间专门设置了权属调查标段,组织协调双方村组人员现场确认权属边界,科学做好区域权属边界核实工作。在勘察作业期间,组建调查外业任务的核查小组,利用随机抽查区域的方式,对该区域自然资源图斑内容准确性进行校核,将整理好的矢量数据直接载入国土调查软件中,对现有图斑信息内容进行比对,记录比对核实数据,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2流程化动态建模技术
        对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不同类别的资源数据进行核算分析,需制定不同的数据处理计算模型。结合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集特点,运用ETL技术,实现计算模型流程化搭建,将数据类型、处理方法、计算模型分解为基础规则因子,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组装规则因子,流程化构造新的计算模型。同时,支持对模型中每个因子进行动态增加或者删除,方便模型修改复用。
        2.3做好内外业核查
        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进行,包含的任务总量大,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采用内外业核查的方式,明确工作时的具体目标,做好任务的细化工作,以保质保量的方式顺利推进第三次国土资源核查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已提前下达了相应的工作文件,对存在权属问题的土地内容进行记录,对相关内容进行客观分析,做出细致明确的应用要求。

在外业工作的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勘察技术,如GPS技术、倾斜摄影技术、RTK测绘技术等,借助合适的测绘技术完成外业自然资源分布情况的核查工作,做好相应的督查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存在疑问的区域,及时进行返工验证,以确保工作内容的顺利进行,提升数据分析结果的使用价值。
        2.4数据融合计算框架
        为了支撑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对土地利用现状、矿产资源储量、森林小班数据、海域使用权等数据进行汇聚融合处理,为应用层提供数据基础。面对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加工整理需求,构建自然资源数据融合计算框架,统一提供规范化数据计算及存取接口。数据融合计算框架面向时空大数据的关系数据库集群、NoSQL数据库集群、共享文件系统集群及分布式文件系统集群,分别提供基于HPC的并行计算框架、基于Hadoop的分布式计算框架以及Spark内存计算框架,可实现各类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的关联融合、快速计算。
3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的自然资源调查要点
        3.1重点图斑提取分类
        重点地类变化图斑包括相对原数据库新增的建设用地图斑,原有耕地内部二级地类发生变化的图斑,原有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耕地到草地、农用地或未利用地标注20属性和其他重点地类图斑等。该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GIS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以新增设施农用地分析为例,首先提取出县级提交成果库中地类为设施农用地的图斑,其次提取出2016年地类为非设施农用地的图斑,进而对设施农用地图层和非设施农用地图层进行叠加分析,根据设定的面积阈值和面积比例阈值提取出新增设施农用地图斑。
        3.2数据资源差异分析
        对已经采集的数据资源应做好差异性分析工作,具体的分析处理中,其内容包含以下几部分:第一,进行采集精度的分析工作,分配自然资源采集工作,通过不同类型的测绘手段完成基础数据采集。数据信息之间存在较大的精度差异,在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时,需要对精度差异进行纠偏,使其能够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应用,提升数据资源应用价值。第二,数据调查期间的时点存在差异,对自然资源进行数据分析时,其涉及内容主要以静态数据为主,自然资源数据信息属于动态化信息,会随时间变化发生改变,对时点冲突进行应用处理是差异分析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第三,自然资源分类标准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地区,其采用的自然资源分类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在要素提取时选择的采集范围会存在一些差异性。在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时,需做好基础信息的处理工作,完成数据信息的可行性。
        3.3单独图层正确性检查
        地类图斑是三调数据的基本单元,对满足单独图层要求的图斑,需要在单独图层上表示。在检查过程中,遇到单独图层相关的数据,需要对单独图层数据同步检查,这样就可以判定单独图层数据是否正确。单独图层包括路面范围、村级行政区、城镇村等用地、光伏板区、拆除未尽区、推土区、临时用地图层。
结束语
        上所述,基于“三调”数据进行自然资源调查研究,对自然资源要素分类与编码、自然资源要素提取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初探,对各类自然资源专题数据与“三调”数据进行了差异分析,提出了数据差异性处理原则。在进行数据信息整理的同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细化处理,降低了数据重复、缺失问题概率,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聪.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技术探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4):19-20.
[2]黄锦凤,秦晓莉,范琰.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成果质量控制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19,16(04):20-24.
[3]郑玉兰.基于3S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应用探究[J].冶金管理,2019(21):157+159.
[4]张颢骞.高分遥感影像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241-242.
[5]方俊杰,吴斌,司文才,周阳.浅谈空间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J].地球,2019(07):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