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东明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摘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多个场合提出 “文化自信”,文化成为城乡发展的根本。文章从城乡规划的角度出发,以云南驿特色小镇创建为实例,通过对文化的挖掘、重塑、建设三个步骤来研究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传承与振兴。
关键词:云南驿;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文化振兴
前言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一系列乡村发展之路接踵而至。乡村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而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文化的贯穿融合,起到引领作用,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文化振兴”。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灵魂,这都离不开“文化自信”,这种文化就是乡村的历史人文和特色资源,引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就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文化的挖掘
云南驿,隶属于云南省祥云县,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7年,云南省启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云南驿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入选省级特色小镇,顺势走向乡村振兴之路。
在云南驿特色小镇的文化挖掘工作中,通过走访调研、资料查阅等方式,梳理总结了五个独具特色的文化。
1.1“云南之源”文化
因汉武帝梦见彩云南现,该地取名为云南县,是云南得名的来源,县治最早驻地,也成为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唐天宝年间,南诏王在云南驿修筑云南城。元朝时期,南诏国及大理国先后在云南驿设军事机构云南节度。清朝时期,云南驿成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和最繁华的集散中心。
1.2古建筑文化
云南驿古建筑众多,特色鲜明,且保存完好,现存19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历史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心区位于古驿道主道中部,由云南驿驿站(岑公祠)和大马店及周围客栈、商铺有机组成,均为土木结构,建筑风格融合了白族民居与中原汉族民居的特点,并结合马帮客栈功能,布局多为“前店后宅”。马店、客栈、民居、商铺建筑样式异彩纷呈。
1.3马帮文化
云南驿古镇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中心枢纽站,承载着马帮商贸的历史痕迹。元明清时期,云南驿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上首屈一指的商贾云集“集散中心”,也成为“全国古驿道上最大的马店驿站”。
1.4二战飞虎文化
二战期间,云南驿是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滇缅公路和中印输油管汇集处,也是二次大战中盟军在远东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和物资中转站,成为关系中国抗战成败的咽喉要地,云南驿也因此载入世界史册,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仍保留着飞虎队飞机跑道遗址、机库(机窝)遗址以及大量的飞虎队战争遗物,建有二战中印缅交通史纪念馆。
1.5民俗文化
云南驿是个多元文化聚落,包括汉族、回族、彝族等,重要节日有春节、开斋节、火把节等。多民族不同的烹饪习惯,结合特色食材,就形成了多样特色的饮食文化,包括姊妹七辣、火巴肉饵丝等。同时也有很多与古驿有关的歌谣、童谣等。
2.文化的重塑
2.1对文化重塑的理解
文化的重塑就是对文化的重新理解,并加以塑造,更充分的展现出来。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重塑文化。
2.1.1文化展示
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理念和方法进行整理和研究,通过高科技技术进行文物展示、驿站风貌以及遗址展示,并通过举办“云南之源”等特色节庆活动和会议论坛,加快文化的展示传播。
2.1.2文化保护
为了提高文化遗产的竞争力,摒弃过去封闭式的保护模式,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其中的商业潜力,在确保文化遗产原真性、民族性以及价值观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其美感,并展示其艺术价值的方式。
2.1.3文化创新
更多体现在文化产业的打造,重点是文化的展示与体验,结合梳理出的文化,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并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设施陈列在博物馆、文化馆、活动广场等公共空间。成立特色俱乐部,并定期举办培训和比赛,为游客提供特色体验。其次是文化工艺品的创作,如马帮文化中的生活用具、二战飞虎文化中的飞机模型以及古云南特色工艺品、土特产品等,打造新型文化众创空间,增强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活力。
2.2云南驿特色小镇文化的重塑
结合云南驿特色小镇的文化特点,通过文化展示、文化保护与文化创新三种方式,重点提出两个方面的文化重塑。
2.2.1定位方向的重塑
特色小镇不是一个建制镇,而是一种以产业为基础,功能集聚的新型城镇化。云南驿并没有很凸出的产业,最大的特色就是文化,因此,文化就成为云南驿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带动旅游休闲,以云南之源为核心卖点,茶马古道、马帮驿站、驼峰机窝、影视基地为理想空间,集文化体验、影视演艺、旅游休闲、生态乐居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云南驿——云南之源文旅小镇”。创建云南唯一的云南之源历史文化展示窗口,云南首屈一指的繁荣古驿站体验及演艺街区浓缩再现景区。
2.2.2发展模式的重塑
结合云南驿的文化特点,以及对云南驿特色小镇的总体定位,从塑魂(塑造独特文化内核)、育人(吸引游客)、兴业(发展文化产业)、添乐(举办文化活动)、扬名(打造文化品牌)六个方面,提出了六个发展模式重塑云南驿文化。
(1)强化功能意识
借鉴达沃斯小镇提出的“无国界的相互理解”、“平等对话、合作和发展”的“达沃斯精神”,对云南驿特色小镇重点塑造云南之源的历史厚重、驿站文化的休闲体验、马帮文化的合作团结、二战飞虎文化的坚强勇敢、特色民俗文化的积极乐观五个文化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业,开展军事体验、历史文化演绎、马术表演、文化教育、创新创业等活动,塑造独特的文化品牌。
(2)整合文化资源
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文物、古迹,集中展示云南驿文化;以创建“驿站文化”、“马帮文化”和 “二战飞虎文化”为载体,依托相关文化景点建设云南驿文化园。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整合。对演艺类的传统文化,要在保留原生态、传承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表现形式,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将其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旅游文化演艺节目。
(3)保护历史资源
首先要加强文物古迹保护,重点加强对岑公祠、大马店、机窝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建立文物资源数据库,加大重要文物保护维修力度。强化文物安全防范设施,推进文物风险单位安防设施达标建设,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其次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以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加强非遗中青年传承人群研修习培训力度,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搭建企业、高等院校与特色小镇对接平台。
(4)提升公共服务
结合特色文化活动和优质文化资源,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特色小镇设立文化站、文化礼堂,派驻文化员,激励文化志愿者参与特色小镇文化建设,以提升特色小镇居民文化素养,丰富特色小镇文化生活。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多渠道投资特色小镇图书馆、文化馆特色分馆、二战纪念馆、文化中心等相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升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5)打造文化品牌
重点打造以“云南之源历史演绎”为核心的文化艺术品牌。利用VR仿真科技,通过对不同朝代(如汉、唐、宋、元、明、清等)的驿站文化(云南之源)演绎,打造独有的文化艺术品牌。搭建专业院校、艺术院团与特色小镇的对接平台,为特色文化艺术提供人才支撑;鼓励与国内知名的文化节庆活动和文化展会开展展览展示、演出交流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其他文化品牌打造。依托优势文化和传统特色,开展马帮文化、二战飞虎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的艺术精品创作,推出文学、美术、音乐、书法和舞台艺术的精品佳作。同时可拍摄反映古镇驿站历史的专题片、纪录片和取景地在小镇的电影。
(6)促进文旅融合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牢牢把握以“云南之源”为核心的文化品牌,以旅游业为载体,努力实现云南驿由人文小镇向文旅强镇转变。从产业、品牌、消费、创新四个层面,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将其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益、创造社会价值的新引擎。要立足“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市场、旅游品牌引领走向”的思路,依托独有的云南驿文化旅游资源,在云南省内促进文化娱乐演艺、节庆会展、旅游商品设计等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和特色表演节目,让游客感受到特色鲜明的云南驿文化魅力,结合洋溢着云南驿文化风韵的特色旅游商品,极大的拉动旅游消费。
3.文化的建设
文化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说文化的挖掘与重塑是对文化的传承,那么文化的建设是通过对物质与非物质方面的建设,将文化展现并发扬光大的一种方式,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振兴。云南驿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紧紧围绕挖掘的五大文化,依托重塑的定位方向和发展模式,从欣赏、娱乐、商业、体验、休闲五个不同感知类型出发,通过特色街区场馆和特色活动演出的建设,打造五个不同功的文化区,全方位展示给游客。
3.1云南之源文化区建设(欣赏型)
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打造三个文化观赏型场馆。其一,云南之源历史博物馆,展示古云南县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的电子微缩景观图,向游客讲诉最早的云南县社会万象和风土人情,突出云南之源的历史地位。其二,彩云追梦影剧院,设计四个篇章打造一场精品文化剧《彩云归》。讲述从汉武帝彩云南现开辟疆土,到茶马古道上崛起兴盛,再到近代抗击日本侵略的不朽功勋,最后到今天焕发出“彩云追月”的生命力。其三,云南之源文化艺术馆,通过vr虚拟技术,实现朝代穿越体验,每个朝代展示云南在各个朝代的发展情况,以此探究云南之源。以新颖的现代技术和文物展览将云南发展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游客眼前。
3.2千年驿站文化区建设(娱乐型)
利用古建筑、古代服饰、古驿站标志以及古代商业,结合现状的古驿站街区建立古驿站体验区,将人们拉回到云南驿历史上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身临其境的感受古驿站所散发的魅力。
3.3马帮文化区建设(商业型)
依托茶马古道文化,打造马帮文化及马店文化展示体验,包括马帮驿站、古马厩、戏楼、马场、骑马体验区、博物馆、商铺、茶馆、小吃店、手工艺作坊、古巷子等项目,再现马帮驿站的繁荣景象。
3.4二战飞虎文化区建设(体验型)
结合二战期间飞虎队的遗留物品建设三个文化体验型场馆。其一,抗战历史纪念馆,主体建筑结合美式战机,形成独具特色的飞虎队历史纪念馆。结合3D全息投影、动态模拟、场景重现等多种展示技术,通过了解历史、缅怀历史、回顾历史三部分内容全方位体验云南驿二战飞虎队历史文化旅游。其二,机舱酒店,以原有机场布局图为参考,恢复飞虎队云南驿机场原有的飞机跑道、司令部、机窝(机库)、防空炮阵、雷达站等设施,让游客感受体验到最真实的二战飞虎队训练、作战和生活的环境与场景,并将以上项目做成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旅游项目。同时把现有二战飞机改造成一个“五脏俱全”的特色民宿。寻求国防部、中央军委和总后勤部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把项目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三,军事俱乐部,依托于云南驿的二战文化,给军事爱好者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创立军事俱乐部,增加文化兴趣的互融。
3.5生态文化区建设(休闲型)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人工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进行生态恢复,形成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生态岛等优美的生态景观。在生态湿地周边,打造多种类的休闲艺术、养生疗养空间,包括以艺术为主题的艺术家创作中心、以普洱茶为主题的茶园、以温泉为主题的SPA养生中心、以垂钓为主题的生态渔家乐。
结束语
文化的传承与振兴是乡村发展的精髓。云南驿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文化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导致云南驿逐渐没落。通过特色小镇的创建,成为云南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力,从文化产业入手,通过对云南驿历史文化的挖掘、重塑和建设,走出一条适合云南驿的特色小镇发展之路,让云南驿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旅特色小镇。
参考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2016.7
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12
杨建军,《歌咏云南驿》,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12
郭希柱,《飞虎队与云南驿》,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12
和慧平,《云南驿,我与你在一阕宋词里相遇》,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12
杨源忠,《秀色祥云》,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12
李树华,《祥云读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12
作者简介:门东明(1987-5),汉,男,湖北,本科,规划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