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飞
34252219870722****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建筑施工波及范围较广,涉及到的工种比较多,高空作业也比较多,因此是多种复杂的因素相互融合的施工作业。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危险因素,造成工程不安全,因此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
前言:
施工过程中安全与否往往能决定影响一个企业的命运,它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竞争优势化。安全施工的前提是提供好的施工环境,这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信誉,还可以减少国家财产的浪费,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施工安全的要求。这既是对安全事故发生增长的反省,也是人们对生命安全意识的进一步重视。社会有关部门已经对安全施工增大了管理和监督力度,但是它离不开社会的支持,需要我们每个人增加安全意识,了解安全施工的基本常识,为安全事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在建筑施工方面,我国针对建筑施工方面的执法监察一般是事故发生后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取补救措施。随着建筑开工面积的增加,建筑市场准入较多,但与安全事故挂钩的市场退出机制很少,一些多次出现安全事故的施工企业仍活跃在建筑市场上,对于施工安全也是巨大的隐患。当今,建筑事故频发,有关部门所给出的措施是通过管理手段去减少事故发生,从根本上遏制和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政府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必须起到调控作用,也就是必须通过政府手段,给予建筑施工以宏观上的管理和监督。
2、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建筑业为大规模集中式半自动化生产。建筑行业由于施工规模较大,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这就导致了施工人员的入职门槛低,人员素质不高,致使管理困难。目前从事于建筑施工行业的大多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技能,对安全施工意识不高,造成了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和野蛮生产的现象发生,为安全施工留下了隐患。由于施工作业人员很少参加相应的建筑安全施工的培训学习,没有对其进行安全考核,这都是致使作业人员缺乏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认知的原因。施工人员施工技术不高,频繁发生违规操作,缺乏应对突发事故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率较高,往往忽视了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的教育培训。
3、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建筑施工安全,促进建筑施工各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但是从我国建筑行业管理职能分散、一出问题就相互推萎等现状来看,这方面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文明施工、消防、卫生保卫及施工安全生产等机构形同虚设,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导致许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另外,由于缺乏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把关不严,出现了一系列“状况”,如施工材料不合格、施工条件恶劣、施工技术落后、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等,相关施工管理指标难以完成,对顺利的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埋下安全隐患。
4、建筑施工环境恶劣
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因为环境的恶劣并不是管理者本身决定的而是其行业本身来决定的,建筑施工环境并不能作为特别重要的一点。但由于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这一点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行业本身所处的劣势更能彰显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保护设施不完整,保障制度不健全,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到建筑施工环境上,如何更好的保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应该在这外因上给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1、履行政府职能,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质量控制
政府监督以及相关政策的颁布和落实,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够实施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政府本身也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就要积极的履行自身监督的责任,对建筑方面相关的部门要明确责任,形成统一调度的体系,确认建筑工程各分类部门的主体和客体,房屋部门、市政部门以及交通部门等等要配合好政府工作,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稳定的实施。
2、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建筑工程中的很多从业人员,没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这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没有充分的安全意识,将会给建筑工程的安全工作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同样也是影响到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进行安全培训工作时,不仅需要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因而在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机构,做好安全培训和生产、安全和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之间的工作,从而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选派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业务经验。
3、健全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完善并健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生产责任制,明确每个部门的分工与职责,落实责任制,将相关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和施工人员的业绩表现相结合起来,根据利益的相关性,能够加大管理部门对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建立安全生产约束与激励机制,“有功必奖,有错必罚”,做到奖惩分明,根据奖励制度能够合理地提升施工管理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按照奖惩制度能够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起到一定的警惕作用,提升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施工管理人员应利用新型的管理方法,强化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到精细化的管理,仔细做好施工人员的职责,严格遵循安全管理机制工作,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岗位,更应合理配置施工人员,落实安全化生产。
4、完善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现场环境较为恶劣,就容易给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行现场施工时,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现场清理工作,将可能会影响到施工效果的因素予以排除。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也是改善施工现场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部分现场管理人员的态度不够端正,需要予以教育。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到的脚手架搭设问题、模板工程以及基坑支护等问题,要能够及时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进行各项工程建设时的各种施工环境都是安全可靠的。
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现阶段,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成效还不够理想,其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对此,需要从政府到个人各个层面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安全管理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需要每个单位、从业人员对此都予以高度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随时发现和纠正施工现场的各类违章、违规作业,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此来达到降低一般事故的发生概率乃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的目标,并最终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施工管理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江鹏.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J].居舍,2018,(19):145.
[2]王美红.浅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10):165~166.
[3]姚永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