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月月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 10002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增大,而地铁的出现增加了城市的交通便利,随着地铁的需求增大,在地铁施工的技术控制上也有更加严苛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地铁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安全施工的措施,为实际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铁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普陀区,是上海市西部的水陆交通要道,境内吴淞江(俗称苏州河)横贯全境,是西连太湖流域,东通黄浦江、长江的内河航道,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土建24标位于铜川路与大渡河路交叉口,是 14、15 号线T型换乘站,共有7个出入口和4组风亭。14号线铜川路站为地下二层双柱岛式车站,车站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墙深39m、东西端头井开挖深度约20m,采用半盖挖顺做法施工。15号线铜川路站为地下三层双柱岛式车站,车站采用1200mm厚地下连续墙,墙深48m/55m/58m,南北端头井开挖深度约27m,采用半盖挖顺做法施工。
2现场施工条件
2.1工程水电条件
施工用水:业主在施工范围内每个车站提供1路Φ100管径的施工用水接口,供工程施工使用,场内自行铺设主、次供水管路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施工用电:业主在铜川路站周边提供临时供工程施工使用的箱式变压器,场内自行敷设施工电缆、架设电线供生产、生活使用,箱变容量满足提供场内施工用电以及生活用电所需。
2.2地下管线条件
通过现场考察情况及参考铜川路站提供的管线探测资料情况。对本工程施工影响的管线有沿大渡河的电力21孔两组、DN500污水管、DN2000雨水管、DN1000燃气管、信息9孔等,沿铜川路的DN1300雨水管、DN800污水管、DN500上水管、电力3孔、电力4孔等;在施工期间,这些管线往车站主体基坑两侧迁改临排,待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后复位。
2.3 周边建(构)筑物情况
铜川站址周围为建成区,主体基坑周边建筑林立,周边建(构)筑物主要为高层或多层商务楼、政府办公用楼、住宅、高压钢柱塔等,本标段施工区域位于铜川路与大渡河路交叉口之间,十字路口西北角有安吉名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普陀区图书馆、蓝心水岸沐浴会馆、西南角有阳光商务大厦,东南角有普陀区医疗保险事务中心、真如中学,东北角为城市绿地及阳关新世纪花园住宅小区等,此外,铜川路与大渡河路交叉口南侧有22万伏渡古线72号高压钢柱塔。本标段范围内沿大渡河路方向上方有22万伏架空高压线,其中15号线铜川路站南端头井在高压线下最小净空高度为25.6m,大渡河路东侧地墙离高压线最小净空高度为18.7~23.9m。
3现阶段地铁施工技术控制问题
3.1裂缝和渗漏问题
在整个地铁施工工程中,由于所应用的技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施工技术控制中容易出现渗漏和裂缝问题,同时受到地质条件、自然条件、施工工艺等影响,同样会造成渗漏问题。由于混凝土在现场浇筑的过程中,某些障碍物的存在使得内部结构不稳定而产生的缺陷,进而引发裂缝和渗漏等问题。
3.2混凝土配比技术不到位
在地铁施工中,运用最多的是混凝土,而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性能等,如配比技术不到位,则地铁工程无法达到标准要求,从而影响后期运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多次反复实验,找出最佳配比比例和方案,如果混凝土的配比实验操作不规范,致使混凝土的配比不合格,影响地铁建筑建构的防水性与耐久性进而减弱地铁工程的长期建设效益。
3.3预埋技术问题
出现预埋技术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地铁工程项目建设中,预埋技术的应用频繁,但是部分施工企业过于注重自身的利益,从而忽视预埋技术的控制和管理。
4安全保证措施
4.1混凝土裂缝保证措施
4.1.1温差裂缝的预防措施
①采取搭凉棚、加冷风机等措施降低骨料温度,采用冰或冰水代替混凝土拌合用水,以尽可能减低混凝土的拌合温度,控制原材入机温度在30℃以内;
②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包括对混凝土运输罐车、泵车等与外界接触的部位。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各环节迅速及时、连续,以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在30℃以内。
③体积较大和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合理布置测温点,随时掌握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情况。
④通过热工和应力计算,对已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温差应力预测,提前做好防温差裂缝的措施。
⑤提前做好保温准备工作,一旦在测温中发现有温差较大的情况,立即采取温差补救措施。
4.1.2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降低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水灰比的最大限值为0.45。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坍落度,重要部位要逐车检验混凝土的坍落度,坍落度不在许可范围内的混凝土以及和易性不能满足要求的混凝土一律退回。
对于长期潮湿部位,可加入适量的高效微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收缩。
加强养护工作。浇筑前应制定完整的养护方案,并有专人负责养护方案的落实情况。
4.1.3其他裂缝的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多为综合因素所致,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不出裂缝,特别是不能出现有害裂缝,应从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运输、浇筑及养护等环节进行综合控制。如合理设置收缩缝、加强模板的支护、减少施工应力、掌握合理的拆模时间等各方面都应进行周密考虑和安排。
4.2配合比的选用与控制
①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选材要求,结构条件和施工方法,通过试验确定。其抗渗等级满足设计并按要求提高0.2MPa。
②本工程主体结构均采用商业混凝土,配合比由供给单位设计,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由于主体结构复杂,技术标准要求高,灌注工艺和施工技术性能要求高,为确保混凝土质量,用于本工程的商业混凝土的配合比由我单位联合搅拌站共同选定,并对整个结构混凝土拌制、运输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③配专职技术人员监督混凝土搅拌站严格按配合比供应混凝土,每一运输车有配料单和混凝土使用部位及性能有关资料,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接受检查验收后用于施工。
④混凝土选用带自动配料机的搅拌站供应,按重量比准确称量,确保配合比准确,用于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各种原材料符合规定标准,砂、石每次都要测含水量,如有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⑤混凝土搅拌至各种组成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搅拌机拌合料全部倒出,搅拌机停用超过30分钟或混凝土更换标号时,进行彻底清洗。
⑥混凝土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防止离析。夏季施工,对混凝土运输车进行遮盖;冬季施工采取保温措施。浇注时如发现离析,进行二次拌合。混凝土运输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通过试验确定。
4.3预埋技术
预埋技术是地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由于高频的使用导致预埋技术在地铁施工中越来越高的技术控制风险,在对这项问题进行控制时,需要做到全方位的监控,在施工前对预埋件及预埋位置进行深入检查,从预埋件质量、外观及施工技术进行预测,确保前期的预埋方案与工程质量相符,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在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工作时,要重点观察预埋件与接口处的质量,确保作业中预埋技术各方面的问题得到保障。
结语
地铁工程建设关系着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在地铁施工工程管理中,需将技术水平与施工工艺的完美结合,在主要施工控制问题上要提高重视,优化地铁施工工艺和技术,引进相关人才,提升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素质,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施工情况,优化地铁施工的控制效果和质量,确保地铁施工顺利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祁丙宝.地铁施工技术控制问题与安全措施[J].智能城市,2020,6(20):66-67.
[2]于锟.地铁施工技术控制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3):46-47.
[3]陆莹.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自动识别与预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重大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丛书, 201709.121.
[4]邓涛.关于地铁施工技术控制问题与措施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