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
首创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基于城市化进程逐步发展视域下,在土木建筑期间,混凝土施工特别重要。另外,土木建筑混凝土施工也是建筑中最为核心的操作流程之一,怎样高效的对策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是现阶段土木建筑中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混凝土主要是由有机物与无机物构成的。混凝土在拌合期间会凝结成型,最后会成为优质的建筑用料,附有较强的耐久性。因此,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经常使用混凝土。但从当前状况看,混凝土施工存有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所以需求施工者高度重视土木建筑施工中所发生的问题,并采用成效对策,尽最大可能减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问题,进而提升土木建筑施工综合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1、土木建筑混凝土施工存有的细节状况
1.1原料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式来讲,一些建筑公司为混凝土运输便利及运用便捷,均利用商品混凝土,并用在实际建筑施工中。鉴于运输时间长、运输距离远,致使出现商品混凝土变稀及混凝土水灰比变高等状况,这时混凝土质量便会得不到保证。由于混凝土比例有所变化,所以很难保证混凝土正常质量。倘若混凝土在土木施工现场实施搅拌时,可能会存在粗、细集料自身的含泥量过大问题,进而造成清洗程度不够等问题,影响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建筑需求。此外,倘若粗集料级配系数不符合相应标准,混凝土中原料配比欠缺精确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水泥浆不足而产生现场混凝土构件呈现马蜂窝状态,此等混凝土构造的强度将会大大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其他质量问题。
1.2产生夹层或裂痕等状况
在混凝土结构中极易呈现不规范形状、横向纵向及网状等多样化形状的裂痕,造成混凝土呈现裂缝的成因有很多:一方面,鉴于当今市场竞争机制的激烈,致使诸多企业家为了降低成本,多运用低性能的粉煤灰混凝土,进而致使混凝土水灰比例不足,如果混凝土中砂子含量较大,会降低混凝土的拉伸强度,这样极易会呈现塑性收缩裂缝。另一方面,是由混凝土水泥本身性质造成的,倘若在初期水泥硬化时,未能完善好有关混凝土水分养护对策,便极易呈现干缩裂缝状况,通常此等裂痕很容易发生在混凝土板块的表层,裂痕面积相对不大。
1.3表层呈现孔洞或蜂窝等状况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在混凝土施工期间会呈现孔洞及蜂窝状况。其主要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疏松等状况,混凝土呈现类似马蜂窝状的空隙,呈现诸多孔洞及小凹坑,表层相对粗糙,导致此等状况的主要成因有:第一,模具的运用未能实施紧密拼接,呈现孔洞或裂缝,致使在接下来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发生跑浆等状况;第二,在实施混凝土振捣环节,因振捣模式不端正,进而致使模块的边角未能振实,如果受到外物敲打便会发生楞角受损状况,进而呈现孔洞或蜂窝状况。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做好混凝土原料的预防工作
首先,需要严谨管控水泥的质量安全。采购者在采购水泥过程中,应该查看好供应商家的水泥质量合格书,详细校对水泥的产地、类型、保质期及生产日期等内容。和水泥供货商签署科学规范的有效合同文件,如果水泥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可及时退换。对已出厂一段时间的水泥应随时实施抽样调查,如果与土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需求不符,不可进入施工现场。其次,需要严控骨料质量安全。混凝土配比所需的骨料主要以砂石为主。在采购砂石期间,应该多多关注砂石的化学性能与其强度。砂石中不可有任何杂质,否则会让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应该对采购的砂石实施测试,如果砂石含泥量、密度等与土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需求相符,那么所购的砂石可以进入施工现场。此外,还应高度关注骨料的存放安全问题,完善好防腐蚀、防火及防潮等工作,以免遭到污染,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最后,对外加剂的质量实施严格把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运用的外加剂质量需要满足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定及要求,按照混凝土施工实际需要科学选取。与此同时,应该关注对外加剂的存放工作,确保其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规避由于外加剂导致的土木建筑过程项目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而确保房屋综合建筑质量。
2.2改良混凝土施工流程
在混凝土施工中,改进混凝土施工流程也是建筑过程施工核心环节之一,相关工作者应该逐步改良混凝土施工流程,进而提升混凝土运用效率。在实际施工中,应该设立专业的专属负责人员,同时按照具体状况配比原料。施工单位在寻求效益过程中也要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机构在施工中应科学、严谨、合理的根据施工方案加以施工,把每个施工流程把控好,做到贯彻落实每个施工流程的具体工作任务。因此,施工人员也需完善好管理工作,确保工作质量达标,在达标期间应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这样可以有效杜绝由于施工者偷懒而发生消极怠工状况。施工者在工作时应该逐步吸取成功经验,在具体施工期间实施改良及优化。
2.3完善混凝土施工工艺
在混凝土施工期间,为了有效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全面采用“一次到顶、同一坡度、分层浇筑”的原则,以此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免因混凝土下沉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裂痕。另外,为了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问题,需要实施重复振捣操作,这样能成效排除混凝土骨料、钢筋间的水分与空隙,增强物料间的握裹力,高效提升混凝土抗压能力,进而确保施工效果及施工质量。在目前施工工艺中,对浇注混凝土的主要操作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模式,表层水泥较厚,浇完4小时后通常根据设计需求,先通过长刮尺对混凝土实施刮平操作,而后运用木抹子进行多次搓压,进而确保混凝土表层的密度,以免产生裂缝。
2.4对混凝土温度实施成效控制
按照不同时节,采用不同施工方案,对混凝土的温度加以控制。比如,在冬季,应该选在温度偏高时实施混凝土施工作业,施工速度应该迅速,避免散热过快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施工完成后还应该在混凝土表层覆盖一层保温物料,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另外,对混凝土实施模具拆卸时,也需选取在温度偏高时实施。在夏天对混凝土温度实施控制时,应该尽量在温度偏低时实施混凝土施工作业。与此同时,混凝土原料需放在阴凉处,以免暴晒。若对混凝土实施搅拌时,需择取冷水加以搅拌。
2.5混凝土养护预防与处理
混凝土凝固及硬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和水泥之间发生一定水化反应。所以,在实际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侧重关注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成型后在通过干燥、风吹、寒冷等状况后,极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状况,所以一定要对混凝土表层实施洒水处理,以此确保表层水润,以免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在施工完成后要在12小时以后就要开始养护,养护的时间必须连续21天到28天左右,当然开始的时间也要看施工环境、气候条件和使用的水泥品牌等因素来决定,养护的时候还要根据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如此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效果及质量。
3、结束语
总之,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是建筑施工的常态。施工期间务必要引起高度关注,以免由于不严谨执行施工技术要领、原料质量控制不恰当等带来诸多质量问题。需要通过严谨、合理的态度与客观办法,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法,侧重对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实施细化探索,按照设计、融合具体状况,给出相关处理对策,处理土木建筑项目工程中有关问题,把土木建筑工程构建好,保证建筑业在城市化进程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峻东.土木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30):152-153.
[2]徐晓林,刘丽斌.土木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16(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