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永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究在PPP项目投标招标环节的风险分担情况。首先分析在项目运转中存在的风险类型,之后探究风险应对原则和应对措施,旨在实现PPP项目投招标阶段风险处理。
关键词:PPP项目;投标招阶段;风险分担
PPP金融投资模式规模大、合约投资关系繁琐、风险投资类型多,涉及具体到地方政府、企事业组织单位等诸多元化的主体,参与投资双方都应该有着各自的与其他主体利益互补的追求。
1.PPP项目投招标风险因素
1.1经济风险
经济融资风险是PPP企业项目的短期融资者们极需要重视的一项融资风险,经济性融资风险主要分为短期外汇贬值风险、投资资产回报率降低风险、通货膨胀利率风险三种,也是目前我国PPP企业项目融资谈判进行过程中融资争议最激烈的一个话题。PPP项目之间的经济关系复杂,影响它的因素也比较多,比如项目发起国的实际物价大幅度的波动,就会使项目前期所需资源的实际物价大幅度上升,外汇兑换相关政策的不断变更,也会导致国际货币外汇兑换相关费用大幅增加,尤其特别是在整个项目招投标周期阶段的各类经济金融风险,对整个项目的经济影响也是很大的。这类经济风险直接或间地影响项目前期建设的资金资本流动性和融资承担能力,在整个项目招投标的各个周期阶段中,若项目不能及时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就很容易直接影响项目落实质量。
1.2技术风险
在开展PPP项目的过程中,应该要选择最新的技术,并且要保证其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适用度,然而这些因素也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具体实际可行性。一个项目在施工前期和试运行后期阶段,若有任何地方出现了问题,通常都是因为技术上的风险所致。因此在项目的建设及试运行后期阶段,要求工作人员保证合理地选择施工技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合理地使用先进设备,合理地利用项目资金。
1.3工程建设风险
在实施PPP项目的过程中,其具有比较复杂的建设环节和较长的施工工期,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若是控制措施不当,将会受到多类因素影响而降低质量。例如在工程实施期间,必须要按照合同所约定的各类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另外,资金投入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展开,坚决不能使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
2.PPP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分担原则
2.1公平原则
招投标必须严格地遵守国家和社会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在实际上,既是《合同法》中最基本的一项法律条文规定,也是对如何为招投标企业创建一个有序、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出了基本的要求。由于PPP项目实际风险和责任分担途径制约,因此通过项目投资协议及风险合约等多种方式对其他项目进行了风险划分,所以在制定实施项目风险责任分担的措施时,一定要遵循公平的原则。
2.2风险成本最小原则
所谓的风险损失成本最低化是指若风险被低成本人所承担,即可将风险所承担的成本减少至最低。风险分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项目中的总投资最少,哪一方能够控制或监督管理某一类风险的成本最低,则由该方来承担此类风险。风险和成本最低化原则充分地反映出PPP项目实施共赢的理念。
2.3风险收益对等原则
所谓项目风险和损失收益的独立对等性补偿原则,就是说如果其中任何一方认定是单独承担特定项目风险的最终法定受益人,那么这种项目风险的任何损失都将相应由此方自行单独承担。任何一方所获取需要自行承担的所得风险利润金额数的大小,与其最终所得利润相对应,这个与“高风险、高利润”的基本概念相近。
3.PPP项目投资风险应对建议
3.1社会投资者风险应对建议
对一些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较小、事故发生几率较低的风险采取自留的方式进行消解,后期通过索赔取得其所应有的收益。对于自己不能有效控制的风险,可以将其转移交付给第三方(如保险企业,分包商等),估计其转移费用并在招标报价中有所反映。PPP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地方政府的信用保障,对于地方政府不诚实守信的风险,可以在特许权协定中签订条款,以便于达到防范风险和有效规避的目的。
3.2政治风险分担
在推进我国大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实现和建设中,所需要面临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其他相关法律上的问题和风险,都可能是很多人或者其他投资人难以准确地做出预料并且加以控制和防范的,同时又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公共部门对于在国家政策和其他相关法律中发生改变的风险,管理能力比较于其他的社会投资者强,应对风险的费用成本也比较小。基于风险管理费用最小的原则,将其风险归属于公共部门自己的责任来进行承担。政治和其他相关法律上的风险表现方式主要包括多种,公共部门在组织和开展大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招标活动时,应当谨慎。双方均可在协议中明确约定,项目合同签订后,与该项目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发生了改变而导致的各种社会投资者的损失率超过了某百分值,政府需要向具有特许经营权的项目管理机构或企业提供工期或费用的补偿。但如果这个限额超过了公共机构所能够承受的限额,那么这个风险就会被公共机构和社会投资者自己来公担。
3.3道德风险分担
PPP项目与其它建设工程项目相比,投标环节同样需面对道德风险,对后期建设工程项目正常和顺利地进行都是极其不利的影响。譬如,社会上的投资者由于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际交易中缺少与企业相关的招标和管理工作经验,就签署合约,这类的合约将导致企业面临被迫撤销的风险,有时还可能存在围标、串标等现象。若是公共组织在一个项目前期给予其他社会投资者承诺却未能真正得到有效履行,就很有可能造成项目很难正常地运行。因此,招投标各个阶段中所有参与方的道德风险完全依靠自己来掌控。基于风险费用最小化的原则,PPP项目招投标各个阶段的道德性风险均应该由风险引起者来承担。公共单位各部门在组织进行PPP项目的招标时,需制定具体的投标文件,严格地审查相关投标文件,同时还要加强对所有投标者的资格考核。公共机构也需要给予社会投资者相当大范围内的利润空间,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道德风险的出现。社会投资者可以在签署合同的过程中,向公共机构或个人等主管部门请愿提供贷款保障,大大降低社会投资者的风险担忧。
3.4完善评价体系和风险预警系统
组织单位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例,确保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到项目投标招标期间容易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并且确保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落实好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风险管理得当。对违法违规行为做好记录,强化惩罚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的几率。另外,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要构建完成评价体系,提高组建的专业性和评标队伍的素质。科学且合理的审核和分析招标投标活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PPP项目投标招标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极具风险性的环节。所以管理者在工作中,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风险,提高项目实施的顺利性。
参考文献:
[1]李贵修.地方政府如何强化对PPP项目的规范管理[J].中国招标,2020,(11):59-59.
[2]张冬梅,武琪,冯艳娜.PPP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分担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6):204+207.
[3]陈伟清,史丽娜.PPP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分担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07):40-43.
[4]杨平.PPP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分担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