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主要风险点及其防控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王泉波
[导读] 摘要:在智能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构建“双一流”的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目标,针对高校的建设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在逐年增加,相应的建设范畴也在不断扩展,其概念也不单限定于普通的基建工程范畴[1]。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智能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构建“双一流”的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目标,针对高校的建设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在逐年增加,相应的建设范畴也在不断扩展,其概念也不单限定于普通的基建工程范畴[1]。随着对高校功能需求的快速发展,针对高校建设工程的方案设计、成本投入策略、项目招投标、项目管理和成本管理等环节的风险因素也趋向于复杂化,其成因主要是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控制水平不高等。为有效降低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发生,科学管控风险点,应全方位、立体化的完善风险管控项目风险管控体系,有针对性的设置风险防控措施。
        关键词:高校建设;风险点;管控措施;工程项目
        引言
        教育是发展的动力,我国始终以科教兴国作为主要发展战略,良好的高校环境是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2]。因此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受到了各方的密切关注,科学的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建立风险控制体系,从而有效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为提升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
        一、高校建设工程项目范畴分析
        通常来说,高校建设工程主要指基建工程,在当今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建设工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其范畴除了包含常规的基建工程,还包括常规工程、修缮工程和信息化工程等。常规工程主要指建筑、体育场馆等的新建和改扩建等项目;修缮工程主要指建筑的中小型修缮,尽管修缮工程项目的规模较小,但由于数量较多,往往其资金的投入比基建工程数额还要多;信息化工程主要指网络工程、门禁工程、智慧建筑及安防工程等的建设,由于近些年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逐年提高,高校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3]。信息化建设具有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强、风险因素多的特点,因此针对信息工程的风险控制相比基建工程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典型的风险点研究
        (一)高校建设工程投资规划决策欠缺科学性
        现实中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常常因投资规划决策欠缺科学性而引发质量风险,由于不同的功能定位会导致实际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方案设计形成较大差异,如差异性的功能定位对教学楼、体育馆、实验室等建筑的有着不同的要求,功能的变更也意味着将会增加更多的投资进行建筑修改建设。高校建设工程投资规划决策欠缺科学性会引发过度浪费成本投资和各类管理、时间、材料、人力等资源,形成了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点,对高校声誉及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高校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力度有待提升
        高校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也是典型的风险点。实际的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管理职能部门既负责方案设计,还负责工程的招标,相对监管约束力度欠缺[4]。一些高校尽管设置了专门的招投标部门,制度上明确了达到一定金额后需要通过公共平台执行招投标程序,或通过招标单位执行招投标程序,但相关责任单位可能根据制度的漏洞将工程项目进行拆解,而不进行工程的招投标程序执行。一些高校建设工程项目通过委托招标代理公司执行,但校方对招标代理公司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招投标过程中常常发生借资质围标、骗标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了工程建设风险。
        (三)施工过程存在薄弱环节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薄弱环节,常常引发工程建设风险。首先是工程材料欠缺有效的监督管理,由于没有针对施工材料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工程建设中时常出现因材料等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建设风险。其次是工程技术和工艺欠缺有效的监督管理,校方质量监管部门难以进行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最后是针对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欠缺有效的监督管理,工程实施单位实际负责人与中标单位之间仅是挂靠的关系,导致中标单位负责人无法参与到实际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工作中,从而引发工程建设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高校建设项目风险因素成因分析
        以高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控的角度分析,由于项目管理团队无法满足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面对各类技术要求高、工程施工难度大的高校建设工程无法通过过硬的管理能力实施有效的管理。参建的管理团队存在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管理经验匮乏的情况。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决策者往往因某个领导的意愿为导向,无法实施有效的民主的、科学的方案决策。高校的制度建设方面,由于存在高校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不完整,没有配套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程度,常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局面,晋升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导致对待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监管工作失去热情。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监管方面,针对项目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制度还需进一步优化。
        四、高等学校建设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一)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决策管理制度
        决策是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导向,建立健全的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决策程序,针对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中重大项目的立项、校园规划的建立及年度投资计划的建立应通过校务会议等进行民主研究批准。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应广泛征集全校师生的民主建议。通过引入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到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当中,提高决策管理的科学性。
        (二)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健全监管机制
        健全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监管机制,推进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主体责任的一岗双责。工程建设方面,实施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并定期对关键风险点进行风险排查,将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管程序,保证主体责任进行有效落实。形成行之有效的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监管制度,建立有据可依的监管局面。
        (三)健全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定期对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领域进行风险排查,健全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针对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方案设计、招投标、工程预决算等环节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将风险控制制度落实到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制度管理体系应涵盖工程建设的每个领域。
        (四)提升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技术监督管理水平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针对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应提升目信息化技术监督管理水平。通过科学的利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可详细录入工程项目决策内容,实时监督各项业务的处理过程和各项资金的使用,做到工作留痕迹、错误有追溯、责任有落实。通过组建管理数据库实时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监督。通过招标管理系统使各个招投标环节更加规范化。
        五、结束语
        面对高校功能需求的快速发展,高校建设工程的方案设计、成本投入策略、项目招投标、项目管理和成本管理等环节的风险因素也变得越发复杂,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控制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为有效降低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发生,应全方位、立体化的完善风险管控项目风险管控体系,有针对性的对风险点实时风险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盖艺,刘桂宏.高校建设工程代建制管理问题探讨[J].工程经济,2017,27(4):31-33.
        [2]张凯.浅议“双一流”时代高等学校基建规范管理[J].高教学刊,2019(04):26-27+30.
        [3]林璐,闫贞铮,黄永芬.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机制重建——基于代建制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6-40.
        [4]刘桂阶.“互联网+”下提高高校基建管理水平的对策[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7,2(03):64-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