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耕1吴桐2
1.张晓耕的身份证号21062419851204****
2.吴桐的身份证号22032219920508****
摘要:混凝土结构建筑在现代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的耐久件有着很大的影响。想要做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就应从材料入手,严把质量关,通过科学的配比提高质量要求,而输送、浇筑、养护等也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整个施工工艺都应得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本文探讨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由于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它能够和钢筋牢固地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坚固、抗震、经济且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成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1、水泥和主要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中对材料的选择的要求非常严格, 只有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其中对于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以水泥和沙石为主, 我们在运送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检查的是水泥, 主要对水泥的型号、出场合格证、使用年限和质量证明等严格的把关, 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的质量关, 对于沙石的要求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果混凝土的要求较高的时候, 沙石的选择就要优先考虑到沙石的质量和韧性, 沙石的无盐和杂质的多少也要根据混凝土的具体要求确定, 总之, 对于沙石的选择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需要随机选择, 一切为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服务。
2、外加剂和主要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添加的外加剂是防止混凝土变形开裂的主要添加材料, 一般情况下是以粉煤灰为主要外加剂,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添加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能, 同时还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坚实性和柔韧性, 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 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材料的配置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把关, 施工之前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试验, 通过试验得出混凝土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 配合的比例是多少, 因为受到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有的时候这样的试验要进行多次, 一直达标为止, 才可以投入使用之中, 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适当的降低水泥的用量, 已达到降低水灰比例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 做好混凝土施工前的工程设计工作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是关系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国家标准或业主提出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在这里业主提出的要求要在国家技术标准要求之内, 不能脱离或者违背标准, 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将负法律责任。确保服务年限内混凝土的质量, 其结构在使用年限内不必进行大修。为达到预定的结构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重视结构的设计。避免复杂形状结构和密集的配筋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因为易于施工的混凝土设计结构,其施工质量就易于得到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好。在相同断面的结构构件中,应避免过多的纵向钢筋突变性截断,以防在该断面处形成过宽裂缝。经验表明建筑平面布置有突变处的混凝土楼盖, 常是裂缝发生的薄弱环节。显然,这些与设计是紧密相关的。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配料,搅拌和运输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把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水这些东西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进行对其配比设计的,并且要按照普通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实验、试配、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不可以觉得自己有经验,就靠经验来配比。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错配,这样的混凝土都是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的。
(2)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时间是由施工的规范要求而定的,如果掺有外加剂的时候,搅拌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
为了能搅拌出均质的混凝土,除了需要较好的搅拌机以外,还必须正确的确定搅拌的制度。也就是说,一次投的料量和搅拌的时间,以及投放材料的顺序,都需按照规定的要求谨慎做好。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运输管理
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运输中出现分离、流动性减少、砂浆流失、过多温度的回升、坍落度损失和泌水的现象,则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混凝土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的运输到浇筑的地点,保证其浇筑的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3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前需注意以下几点:(a)要先检查下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b)再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以及保护层的厚度,并且要将这些检查的结果记录下来;(c)注意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下的油污;(d)要把模板的缝隙、孔洞都堵严实。(e)清理模板的时候,应用清水湿润,但需注意不得有任何积水。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的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浇筑混凝上的时候,要分阶段来进行,一阶段、一层的来浇筑。每层浇筑的高度都要根据结构的特点以及钢筋的疏密来决定。目前,一般分层的高度都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 倍,最大的不能超过500mm,平板的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一般为200mm。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应要持续进行
混凝土的浇筑需要持续进行,不能间断。如果这个过程不能避免间断的话,间断的时间要尽量的缩短,并且要在前层的混凝土初凝之前,把次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要检查下钢筋表面有没有被混凝土所污染,如有,那么要及时的擦洗干净。
4、混凝土的养护与管理
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与周围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所以混凝土处于不同温度下会得到不同的硬化效果,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浇筑的混凝土拌合物及其在养护中和养护后的温度有必要作出控制。常规的经验作法是:
(1)在正式进入养护阶段前, 应注意对刚浇筑完的混凝土采取降低蒸发速度的预防措施, 避免因混凝土表面蒸发速度大于混凝土内部水上升到表面的速度,特别是在气温高、大风、低湿度或在它们的组合下,从而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特点是在高温天气施工中,应采取包括润湿模板,选择一天中最低温度时浇筑混凝土,设置挡风、遮阳设施、喷雾等, 缩短从混凝土浇捣到开始养护之间的时间。在冬季施工中,对刚浇筑的混凝土,应采取排除表层多余的水,以避免受冻。在混凝土受冻前,其抗压强度至少达到5Mpa。
(2)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可由加热至100℃的拌和水以及平均温度不超过65℃的骨料来实现。应先对水和骨料拌合,使拌合物温度降低到小于40℃后,再加入水泥拌合。
(3)在高温、低湿度、高风速及其任何的组合下,浇筑混凝土会带来损害新拌的和硬化的混凝土质量。对通常的结构,浇筑时的温度不宜高于35℃。对大体积混凝土则宜低于15℃。
(4)为控制高温的影响,对拌和水、骨料应采取冷却措施,水泥也要保持低温。对运输和浇筑的设备可采取遮挡或洒水等措施。
(5)高温下的润湿养护特别重要, 且养护时间至少为7 天。对平板型结构,应采用防风板、遮阳板,并对周围空气采用冷却和润湿或喷雾。
(6)避免在正常条件下由于混凝土表面受热产生开裂, 拆模后的结构构件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宜控制在不大于20℃。大体积混凝土和施工缝处的温度差, 宜控制在10℃~15℃。
结语:总之,在建筑工程中, 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它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 对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的中国是负责任的, 是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邓小芳.浅谈某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J].大众科技,2015(10).
[3]钟国敏.谈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3)